中共江西省遂川县委组织部
2018年09月28日09: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江西省遂川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与井冈山毗邻,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人口61万,党员1.8万余名。县城规划面积3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万余人,现有8个社区,居住党员近4000名,其中县直机关在职党员2100余名。近年来,该县深入推动“单位+社区”管理在职党员无缝对接,以双岗履职、双重管理、双带作用、双向考评“四双”管理模式,引导县直机关在职党员在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初步探索出一条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提升治理水平的新路子。
一、背景与起因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为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社区居民营造团结互助、积极健康、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全面提高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实行在职党员“四双”管理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县直机关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生活在社区,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因其担任一定职务、行使一定公权,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言谈举止以及在社区中的表现,直接关系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完善在职党员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对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在职党员“单位+社区”“四双”管理评价体系,能较好解决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具体抓手、党组织推动社区建设缺乏有效载体的问题,为加强城市党建开辟新路径。
2.实行在职党员“四双”管理是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的迫切需要。在职党员在工作时间接受单位党组织的管理教育,在工作以外的时间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便于在职党员在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上发挥作用、接受监督,同时用自身的模范作用去带动和影响群众,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在职党员在社区亮出身份,广泛联系群众,参加社区建设,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让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的作用和形象,也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
3.实行在职党员“四双”管理是解决党员八小时外“两面人”问题的必然要求。机关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教育侧重于党员在单位工作的八小时以内,而对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管理监督,则是一个空白点,或者说是一个盲点。从现实情况看,党内的一些不正之风、消极腐败及不良现象往往出现在下班后,表现在社会乃至家庭中。实行在职党员“四双”管理,将监督党员的触角从机关、单位延伸到社区,将监督的时段拓展到八小时外,形成上下贯通、交叉覆盖的社会监督网络,实现对党员的“全天候”管理监督,对于抵御党内不正之风,克服消极腐败现象,既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二、做法与经过
1.双岗履职,亮明身份。在单位和社区亮明党员身份,立足工作岗位和志愿服务岗位,八小时内外服务群众。在单位,统一制作“树旗帜、强堡垒、强活力”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干部岗位牌,设置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示范服务窗口,佩戴党员徽章,亮明党员身份。在社区,组织在职党员持《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证》到居住社区报到登记,分网格设置在职党员公示栏,在楼栋公示党员家庭户,公开党员身份,接受社区党组织和群众监督。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设置矛盾纠纷调解、治安维护协管、青少年教育、政策理论宣传、文化活动组织、环境卫生保护、物业管理监督等岗位,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县直机关在职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和工作实际,从社区提供的服务岗位和联系帮扶对象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岗位、帮扶对象,作为“八小时之外”奉献社区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在设岗定责和结对帮扶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统一人数,不图统一形式,确保取得实效。
2.双重管理,定期反馈。凡组织关系在工作单位、居住在社区的党员都要接受“单位+社区”双重管理,“工作八小时”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八小时外”同时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管理。在单位,要求在职党员自觉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学习,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提高业务水平,创造一流工作业绩,自觉服从所在单位党组织的管理。在社区,全面推行“大党委制”,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管理”原则将县城8个社区划分为78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在78个网格成立党支部,根据实际居住情况,将110多个县直单位的2100多名在职党员全部纳入相应网格党支部进行管理。聘请78名网格长,负责及时了解、跟踪掌握在职党员在相应社区网格的表现情况。建立“网格长——网格党支部——社区党委——单位党组织”定期反馈机制,全面建立在职党员社区表现档案,引导在职党员管好自己、带好家人、引领楼栋、服务社区。网格长每季度对相应网格中在职党员表现情况进行评分,并上报网格党支部;网格党支部每半年将在职党员得分情况上报社区党委;社区党委按单位及时汇总在职党员半年得分情况,并将得分结果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反馈,若有重要情况,则随时联系反馈。单位党组织根据反馈情况对得分低的在职党员进行及时提醒,并督促其整改。
3.双带作用,示范引领。以“一个党员树立一面旗帜,带动周围一片”为目标,要求党员“工作八小时”作表率、走前列,带动身边同事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八小时之外”当先锋、立标杆,带领周边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单位,大力弘扬“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全面开展党员“先锋创绩”、“承诺践诺评诺”等活动,要求党员在“学习提高、争创佳绩、服务群众、参与中心工作、遵纪守法”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八小时之外,要求党员在“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管理、支持社区建设、助力社区发展、奉献爱心”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在职党员自身特长及服务意向,组建“义务巡逻队”“环境卫生服务队”“便民为民服务队”“扶老助残服务队”等志愿团队,积极引导在职党员服务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00多次,参与志愿服务党员人数达2.1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机关在职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4.双向考评,强化激励。实行县直机关在职党员单位和社区双向考评制度,单位、社区党组织分别负责在职党员“工作八小时”和“八小时之外”的考核工作。“工作八小时”重点考核在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工作职责等现实表现,“八小时之外”重点考核机关在职党员日常生活、参与社区活动和作用发挥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单位党组织将党员“工作八小时”和“八小时之外”考核得分进行汇总,得出党员年度总得分,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涉及在职党员省、市、县评先评优推荐、审批的,单位党组织要主动征求社区党委意见,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实施干部“八小时外”延伸考察办法,将干部“八小时外”表现纳入干部考察内容。对拟提拔重用的干部,考察时在其居住地的社区张贴考察预告,接收群众举报和反映,了解掌握干部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并全面听取交警、城管等执法执纪部门和银行等征信部门意见。将干部“八小时外”的表现,记入其考察材料。发现并查实问题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构建机关在职党员“单位+社区”“四双”管理评价体系,形成了党员在单位与在社区并重的责任约束和评价机制,让党员既能在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能在“八小时外”服务社区,促进了党员先进性从岗位向社会的延伸,形成了对党员“全天候”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注入了新鲜活力。
1.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组织力,社区党建基础进一步夯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后,按所属单位、楼栋、岗位建立党小组或责任区,形成了楼栋党小组、网格党支部、社区党委“三位一体”的社区党组织管理网络,党在社区的组织基础进一步牢固。广大在职党员充分发挥其文化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社会联系广的优势,带头贯彻执行社区党组织的决议,宣传党组织的主张,通过多种形式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捐资捐物助力社区建设,党在社区的声音更加响亮了,各社区形成了党组织说话有更多人听、办事有更多人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2.促进了在职党员“八小时内外”发挥作用,党员先锋形象进一步彰显。在职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岗位、亮身份、践承诺,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带头参与社区建设、积极奉献社区,并用自身的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群众,扩大了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较好地在党员中体现了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党员的身份意识不能只有“八小时”,党员的先进性应永远“不下班”的党性观念。制度推行以来,共解决社区公共服务需求480多项,实现家庭“微心愿”960多个,广大社区居民对同住一社区党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3.带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是我家”共识进一步形成。县直单位在职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带头履行社会义务、带头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志愿服务、圆梦“微心愿”、文艺表演、捐款捐物等活动,小区纠纷调解、物业管理等方面处处可见党员的身影。在党员的带动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邻里相亲、守望相助成为新常态,“社区即是家”已是居民心中共同信念,“小社区”摇身一变“大家庭”,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
4.改进了干部考察方式,干部考察渠道进一步拓宽。延伸“八小时外”考察干部,将干部私德表现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实现“领导干部的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管理就跟踪到哪里”,有效消除监管盲区。在职党员走进社区,服务社区,不仅履行了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找到了监督其“八小时之外”表现的有力抓手。社区党委全面掌握、客观评价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为干部考察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深入社区延伸考察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和“家庭圈”,既拓宽了干部考察渠道,又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四、经验与启示
1.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要注重推进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深度融合。要坚持共建共享、服务群众,破解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两张皮”问题,着力拧成“一股绳”。在职党员进社区,是察民情、解民忧,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要把服务城市居民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克服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充分融入社区建设,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2.“单位+社区”管理评价要突出推动在职党员八小时内外“双修”。工作八小时,要注重引导在职党员严以修身,做到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履职尽责。八小时外,要注重引导在职党员严以律己,主动亮明党员身份,自觉遵守党规法纪和社会公序良俗,杜绝八小时内外“两面人”现象。同时,要建立健全党员监督管理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对机关在职党员进行全方位监督,促使他们加强党性锻炼,八小时内外一个样。
3.发挥机关在职党员作用必须单位和社区双向发力。县直机关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生活在社区,既区别于普通居民,又是普通居民中的一员,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力量。在单位,在职党员立足岗位职责服务人民群众,同时要做单位同事榜样;在社区,在职党员是居民,是群众的邻居,同样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因此,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必须密切协作,从严管理考核党员干部,推动机关在职党员在工作、生活、家庭“八小时内外”树旗帜、作表率、走前列。
五、探讨与评论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的社会结构、组织形态、交往方式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城市居民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些都对城市基层党建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如何以在职党员为主体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江西遂川创新县直机关在职党员“单位+社区”“四双”管理评价的生动实践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答案。在职党员“四双”管理评价的成功实践,拓宽了在职党员工作八小时外发挥作用渠道,提升了党建引领社区建设水平,干部考察更加准确、全面、立体,有效推动机关在职党员在工作、生活、家庭八小时内外树旗帜、展形象,带好头、作示范,切实提升了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