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江苏连云港墟沟街道:“1公里”党群服务圈扎牢城市党建之根

江苏连云港连云区墟沟街道党工委

2018年09月26日13: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党的十九大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为认真贯彻党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落实全省“六个高质量”和市委“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精神部署,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立足实际,直面难点,勇于破题,以提升党组织力为抓手,积极探索“1公里”党群服务圈,率先在全市推行“支部阵地进网格”行动,搭建“红色小院”,全力推进“堡垒工程”,将党旗牢牢插进网格,将服务深深落地基层。其中,“红色小院”破解基层理论宣讲难题的相关做法已在共产党员网上刊载。

一、背景与起因

(一)建立党群服务圈是强化支部阵地“核心区”的迫切需要。江苏连云港墟沟街道地处连云港东部核心商贸区,辖区面积11.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9万人,驻有区级层面以上的企事业单位58家。街道党工委下设8个党委、2个党总支、73个党支部,拥有党员1922名。由于地域空间有限、可用空间紧缺,辖区内党支部普遍无专属阵地,要么是几个支部阵地共享、“合署办公”,要么是预约社区党委会议室,分批使用。建强党支部有形阵地,建牢党员“组织之家”,强化支部书记“管理员”身份,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党心作用。

(二)建立党群服务圈是推动社会力量“大融合”的迫切需要。作为主城区,墟沟街道人口密集、居民区密布,平均每个社区协助管理5个物管小区,直接管理9个老旧小区和3个散户区,服务居民1.1万人。然而,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才6名,加之承担行政事务多,有限的力量无法保证为民服务的高质量。人少事多摊子大,一直是我街城市社区基层党建的工作难点。通过建立“1公里”党群服务圈,不仅可以增强组织辐射性,更能将网格内单位牢牢集聚在党组织周围,更大限度形成合力,更高程度激发热情,更深维度参与治理,不断提高多元共治水平。

(三)建立党群服务圈是实现组织服务“接地气”的迫切需要。就如上面所说,党组织阵地虚化,党员参加活动不方便,尤其是1922名党员中,退休党员占比高达60%。对于老党员来说,距离远是不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关键原因,党组织人气聚集也因此受限。另外,传统室内“集中营”的“三会一课”模式固化,且相对封闭,不利于紧密党员群众感情。建立“1公里”党群服务圈,在小区内、庭院中,选址搭建网格“红色小院”,既方便党员就近参加学习,又能拉近党员群众之间的距离,促使组织生活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有人气。这与市委提出的建设“有温度、聚人气”党群服务中心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两网融合”构建党建引领新格局。街道以“网格化”为抓手,积极推进支部进网格,形成党组织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高度融合,强化党建引领。一是织好“一张网”,组织建在网格。科学整合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网格体系,将辖区内所有单位、商户、楼栋等全要素兜入“网底”。同时,根据行业集聚、趣缘聚合,组建“两新”专属网格党支部13个,推动区域化党建由外联向内建拓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覆盖体系。二是带好“一班人”,力量下沉网格。推行支部书记+网格长“一肩挑”,并通过支部骨干“推选”、党员中心户“自荐”等方式,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强化党组织“龙头”作用。创新“第一书记+网格”工作法,12名街道领导班子带领68名机关人员下沉社区、包片定格,与基层形成干事合力。三是联动“一片区”,资源集聚网格。以社区一级网格为平台,构建“大党委”,形成“1+N”区域化组织联动体系(即1个社区+N个驻区单位),选聘10名兼职副书记、18名兼职委员。推行“圆桌会议”、组建“党群工作站”,架起“小社区”与“大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桥梁,让优势资源更好地流入基层。

(二)“红色小院”搭建党群联系新桥梁。聚焦“亲民化”路线,推进支部阵地进网格,按照“便民、就近”原则,灵活增设网格“红色小院”,形成“连点成面”的“1公里”党群服务圈。一是网格化搭建服务阵地。由街道、社区牵头,联动驻区共建单位,充分挖掘整合辖区内闲置资源、可用资源,如物业用房、单位闲置房、居民小广场、党员中心户庭院等。按照“便民、就近”原则,优选合适地点,冠名“XX支部红色小院”,打造小区内、楼栋间的党群活动“微阵地”,方便党员群众参加学习、参与活动、联络感情。二是亲民化开展组织活动。成立由“大党委”成员、大学生村官、支部骨干、民间名嘴、艺术达人、社区能人等组成的宣讲团,或以“拉家常”的方式,用群众语言解读政策、串讲典型;或以剪艺、说唱、书画等文艺形式传党音、话廉政、倡新风,提高党的政策宣传趣味性和渗透力,党员群众由被动“请学”到主动“争学”,党群阵地越来越来越有人气。三是灵活化设置服务平台。创新“党课+服务+议事”三结合工作法,将理论宣讲与公共决策和群众服务紧密结合。依托“1公里”党群服务圈,举办理论“微课堂”、召开纳凉会、开办“婆婆妈妈大舞台”、组建“邻里帮”、“老娘舅”调解会等,实现理论宣讲领学参学,社区事情共商共议,邻里纠纷可说可解,文艺活动自排自演,充分发挥党群阵地360°全方位服务功能。

(三)“多元共治”彰显精准服务新成效。通过“1公里”党群服务圈,有效整合网格内各方力量,为居民推送精准化服务。一是面对面,网格服务零距离。实施定人、定格、定责“三定”工作法,促使网格员责任贴身,变身“大管家”,搜集民情、巡逻治安、排查隐患、调解矛盾,对辖区居民进行全方位、零距离的动态管理和服务。依托“老娘舅”、“邻里帮”等组织,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处置成功率达99.3%,切实钝化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手拉手,共建众筹惠民生。联动辖区单位组织,积极推行“众筹”服务。制定“双向服务”四项清单,发动驻区单位、群团组织、业委会、物业等广泛参与、群策群力,实现事情联办、文明联创、活动联谊、治安联保。目前,借助共建力量,7个社区党群阵地改造升级、“菜篮子”工程、水灯气上山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70件惠民实事一一落地。三是心连心,精准服务暖民心。组建“墟要您”志愿服务队,分设每一个党群服务圈。按照优点和特长,分类编排党员志愿者,组建家政服务、课业辅导、青年先锋、文艺宣传等特色服务队,下沉网格,开展点对点地精准服务。全年开展志愿服务326次,受益群众近万人,现已成功创办了“橙色呵护营”、“四叶草”等特色服务品牌和“婆婆妈妈大舞台”、“黄海人家”等特色文化品牌,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三、经验与启示

(一)建强有形阵地,是发挥党建引领的首要保障。“1公里”党群服务圈,通过搭建网格“红色小院”,建强了支部有形阵地,党员学习有课堂、群众活动有场所、党群沟通有平台,让党员有归属感、群众有亲切感。党的群众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党组织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心凝聚力越来越强。依托网格“红色小院”,多方力量整合在网格,大情小事化解在网格,有效发挥党组织“吸铁石”功能,不断吸引“红色先锋”向党组织聚合,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新兴领域向党组织看齐,实现了党支部从难以发挥作用到战斗堡垒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再次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利益的代言人、一线的工作站。

(二)深化联动共建,是创新基层治理的关键之举。现代城市基层治理,仅仅依靠社区力量,往往是捉襟见肘,借助传统的网格化管理,虽细化治理,但未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和服务功能。通过“1公里”党群服务圈,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通的网格党建新格局,积极探索“三方联动,自治共管”的基层治理模式。组建居民民主管理服务委员会,形成“党组领导、居民自治、多方参与”的联动体系。推行联动议事,实现社区事务大家谈,社区治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有效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也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探索与尝试。

(三)走好群众路线,是优化为民服务的核心要义。“1公里”党群服务圈,把一个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一个网格都设有专属阵地,破除传统“依墙而建”的规范化党群阵地,切实拉近党与群众间的距离,也活络了居民间的感情,有效缓解了城市居民“面对面不说话,门对门不交流”的城市窘境。坚持以“群众”为本,构建和谐社区,以党组织为引领,通过网格联动,聚合各方志愿力量,延伸服务触角至每一个角落、每一名群众,既缩小了党组织的服务面积,也增加了党组织的服务密度,有效巩固了“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层级架构,让更多居民感受到“1公里”服务圈带来的便捷感和幸福感。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