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委组织部
2018年09月25日15: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强化基层党建阵地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要求,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加磁”,通过科学规划布点、提升建设标准、规范功能布局、有效开展活动、聚焦作用发挥等硬办法、硬招数、硬措施,使城市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激发了“有温度、聚人气”的党群磁场效应。
一、背景动因
作为发达省份的经济相对薄弱地区,连云港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期、城镇化的建设期、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后发先至的赶超期、良好发展的机遇期,市委提出了“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发展思路。而实现城市的高质快速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和保障支持,为此,市委制定了《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以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聚焦人员、阵地、功能“三项建设”,围绕配强一名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打造一个好阵地、选准一条好路子、完善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的干群关系“六个一”目标,实施基层党建“堡垒工程”。其中重点围绕阵地建设,出台《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紧扣“社区综合体、百姓会客厅、党建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增强组织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增强党建阵地“磁力属性”,使其成为吸引群众、凝聚人心、助力发展的“强力磁场”。
但对照城市快速发展和群众多元需求,我市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在具体实践中仍有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三不”问题。一是阵地面积不达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融入城市,容积率和人口密度不断提高,许多老旧小区的社区党建阵地仍是十年前的建设标准,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治理和服务居民的需要,而老城区内“寸土寸金”,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拓展空间。比如新浦街道万润社区是各类商户和城市居民集中区,辖区面积只有0.42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已突破了2万人,比2012年翻了一倍还多,目前的社区党建阵地仍然是几年前的200平方米规模。二是功能布局不合理,新建商品房小区集中的新兴社区,虽然党建阵地面积达标但多是“边角料”,位置不好且空间分散,有些室内功能布局不尽合理,空间上存在浪费。三是作用发挥不到位,有的社区重管轻用,使用效率不高,活动开展不经常,党建阵地冷冷清清,人气不足。这些问题制约着阵地建设的提升,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形象,必须适应城市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社区党建阵地建设不仅是几间房子的问题,代表的是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形象。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四个一”推进阵地建设,加快“建”的步伐,彰显“管”的力度,突出“用”的效应,推动城市党建阵地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一)一张蓝图明方向,建好党群磁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往一些社区党建阵地的建设囿于当时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在规划设计上未顾及长期的发展需要,建成以后又长期不进行升级改造,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逐渐显露出面积狭小、布局不够合理、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但地处城市繁华地区,用地寸土寸金,城市管理又极其严格,缺少规划支持的情况下很难找到新建用地,即使是局部改造也很容易成为城市违建;一些新建小区配套的党建阵地,在规划设计上的要求较为笼统模糊,经常把一些“边角料”或分散空间用来混淆充数。社区党组织书记纷纷反映,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阵地建设任务愈加紧迫的背景下,社区阵地规划问题至关重要,必须注重区域平衡,尊重发展规律,实现阵地建设科学布局、高效运行。实践中,我们制定了党建阵地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首年60%达标,次年80%达标,第三年100%达标的目标推进。注重关口前移,从规划源头抓起,综合考虑全市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实际,结合“十三五”期间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按照管辖人口适度、区域相对集中、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设置标准规范的要求,坚持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社区规模和地域范围适度、完善公共服务和居民活动配置、各项规划有机衔接的原则,形成全市260个社区党建阵地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在党建阵地的选址布点、面积要求、结构设计等方面突出公共性、开放性,强化前瞻性、系统性、示范性,形成科学合理的党群服务中心“磁阵”。比如规划面积上,在省级社区党建阵地建筑面积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抬高标杆,要求新建街道党建阵地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社区党建阵地面积力争超过1000平方米,并且一层建筑面积不小于总面积50%,为社区发展、后续建设和功能提升预留空间。在功能布局上,围绕“有温度、聚人气”,提出“一区五中心”的理念,包括党员活动中心、协商议事中心、公共安全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为民(便民)服务中心和基本情况展示区,打造温馨整洁、便民高效的服务环境。今年按照“一区五中心”布局升级改造了15个社区党建阵地,居民普遍反映:“党建阵地的各种设施更加齐全了,办事更加快捷,出入更加方便,‘家’的感觉更强烈了。”
(二)一套流程明职责,排除消磁隐患
随着城市大开发的推进,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建小区,甚至特大小区。新的小区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由单位或社区建设党建阵地的模式,与商业开发进行捆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的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按照文件要求,各地在新建住宅小区时,纷纷要求开发商配套建设党建阵地。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打政策“擦边球”,而个别部门的职责不清晰、监管不严,导致交付不及时、权属不清晰、建筑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党建阵地作用的发挥,甚至引起了一些社会矛盾,给社区党组织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对基层党组织阵地带来了“消磁”隐患。为此,连云港市制定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管理流程图,进一步“明职责、堵漏洞、通梗阻”,着力破解建用分离、建管脱节等难题。明确规划部门负责将经市政府批准的社区阵地布点规划在城市控规中予以落实,集中配建,并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图纸审查,确保街道社区党建阵地设计符合要求;针对以往存在的权属不清问题,国土部门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告和出让合同中明确社区阵地建设内容、面积、权属等以及无偿移交给社区使用,社区阵地所有权归所在地的县区人民政府;住房部门对配建的社区阵地面积、位置等进行核查,对未按规定建设的,实行预售限制;建设部门负责做好质量监督,会同民政、组织等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目前已有3个社区党建阵地按此流程进行了权属登记并交付使用,社区党组织书记感慨这些举措击中了党建阵地建设诸多矛盾的要害,有效破解了以往用地难、建设难、交付难等问题。
(三)一组机制强作用,激发内生磁力
对社区党建阵地来说,建是基础,真正管好用好才能“有温度、聚人气”。我们坚持把实践中的成功做法经验化、零星探索系统化,及时补充完善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去,形成长效机制,为党建阵地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支撑,激发磁场效应。健全活动开展机制,建立完善场所管理使用和活动征集、公示等制度,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增强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社区党组织每月初将活动项目、活动安排、组织人员等内容在中心醒目位置和活动室外及时公布,方便群众知悉了解和广泛参与。结合基层需求实际,进一步优化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使用范围,引导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保障社区党群活动。规范政务服务管理机制,全面推广“一委三会”社区治理模式,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设立居民议事会、居民监事会,与居民委员会共同发挥作用,完善党领导下的城乡社区民主自治机制。路南街道延东社区辖区内原先长期存在违规圈种菜园、私搭铁皮房等情况,通过“一委三会”的统筹协调,召开了有社区工作人员、老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共建单位代表、社区民警等共同参与的议事会,达成了一致方案,使小区的违规搭建得到了彻底清除。建立区域共驻共建机制,制定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规则,出台《关于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基层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的实施办法》,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面向街道社区开放共享文体活动场所,推进阵地共建共享。各地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主动发挥作用,通过阵地共建、活动联办等,组织街道社区与共建单位开展了“爱心圆梦”、“红色观影”、“青伴课堂”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党员群众踊跃参加,赢得了居民的广泛点赞。
(四)一批典型作示范,培育红色磁极
在社区党建阵地建设上坚持典型引路,既培植“盆景”又打造“花园”,努力做到点上出经验,面上得进步。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杆示范点建设,市、县分别确定一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直接联系点,在阵地建设和强化功能发挥上直接指导、强化督查,突出党建主题,融合地方人文传统、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元素,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努力将这些联系点打造成阵地建设的“红色磁极”。目前全市打造了星化社区、九龙社区、机关社区等39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南巷社区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了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被省委组织部评为省级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点。通过阵地示范点的打造,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强化了辐射带动和典型引领效应,有力引领带动了社区阵地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浦西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推行“党建+立体化承包”社区治理新模式,打造360度党建服务圈,受到《人民日报》关注推介。新南街道玉龙社区组织返乡党员集中到党群服务中心补习党课受到《光明日报》推介报道。
三、思考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是根本,跟着核心走才能确保发展方向不偏不倚
基层党建阵地建在城市基层、建在城市居民身边、建在老百姓的中间,建得怎么样、功能是否真正发挥,直接影响党组织在党员群众心中的形象。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政治功能,让党的旗帜在阵地飘起来,党的声音在阵地响到底,推动阵地有温度、有色彩、聚人气。要在帮民困、解民难、惠民生上发挥作用,使各项居民事务在阵地得到高效办理,群众的求知、求乐、求美等各种精神文化需求在阵地得到有效满足。要始终贯彻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意志要求,彰显党的先进形象,坚持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工作亮特色“三亮”活动,阵地要设立明显党建标识,基层党员干部要统一佩戴党员徽章,使党的形象处处可见、党的要求事事落实、党的声音时时传递,成为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建管用并举是关键,只有便民惠民利民才能让群众愿意来、有归属感
有活力就得有活动,有活动首先得有阵地,实践证明,基层党建抓得实抓得牢的党组织都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党建阵地。要紧扣当地实际、围绕群众需求、融合区域特点,加强阵地建设,树立系统性、前瞻性、长远性思维,既要解决当前开展党群活动的迫切需求,也要考虑城市建设、人口流动、棚户区改造等中长期变化,避免建设改造后时间不长即面临拆除的严重浪费问题。有独立建设条件的,优先选择单独建设,配建的要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时明确沿路沿街建设,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区位条件,探索在相邻社区建立“多社区一中心”。阵地建好后,还要通过严格管理和有效利用来“聚人气”,依托阵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把组织开展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重要载体。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靠制度管人管事才能保证阵地运转实效
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比道德、文化价值、群众自发意愿更具有硬性约束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制定和施行,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稳定发挥作用。加强阵地建设,同样离不开制度保障。首先,制度的制定必须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要综合考虑党员群众的时间和党组织阵地的空间要素,便于操作执行,这样才能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可,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离不开责任担当,要细化组织部门、街道社区党组织、各驻区单位等在阵地建设方面的工作责任,推动形成共驻共建、共享共赢的生动局面。要配套严格的考核制度,把考核作为加强阵地建设的“指挥棒”、指明工作方向的“风向标”、衡量工作成效的“度量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四)多方整合力量是保障,必须依靠共驻共建机制才能吸引汇聚各类资源
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经费少、人手缺、任务重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而新时期的社会治理创新更加强调社区的兜底职能,但相应的资源支持尚未全部下沉到位,给社区的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在加强阵地建设上,如果单靠社区党组织自身力量去找地、找人、找钱,必然是举步维艰。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为社区减负增效,推动各类资源向社区下沉,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阵地建设的各类奖补项目支持;另一方面要树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真正发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鼓励驻区单位加大对社区阵地建设的用地、物品、经费等资源支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党组织等与街道社区党组织长期开展阵地共享,对党建、教育、文化、体育等场所、设施等,相互开放,统筹使用。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