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江苏张家港:打造基层“红色堡垒” 推进城市协同治理

中共张家港市委组织部

2018年09月21日13: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江苏省张家港市作为在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率先面临了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组织体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改变。一是多样化的群众需求需要更全的有效回应。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洗脚上楼”,告别“自给自足”式的农村经济,对社区的公共服务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此外,随着新经济新业态飞速发展,群众需求层次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对服务的关注点,不再是有无服务、有多少服务,而是服务质量高不高、服务态度好不好。现实中,部分社区,特别是一些拆迁安置社区,公共服务的配套还不是很充足,对城市居民各种各样的新需求还不能做到全方位的有效回应。二是多领域的党建工作需要更好的整合规范。近年来,新经济、新业态催生出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型组织,作为城市发展最活跃、增长最快速的地方,这些领域的党建工作起步比较晚,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各地都探索了将这类新型组织纳入城市党建主体进行整体谋划的很多举措,但总的来看,城市党建各具体领域的统筹性和整合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性仍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多元化的治理主体需要更强的核心引领。城市基层党建,既涉及体制内又涉及体制外,既涉及传统领域又涉及新兴领域,在区域化大党建的背景下,落实到基层的社区治理层面,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参与方式也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党组织的有效引领,基层治理可能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也容易带来一些操作上的不合法不规范问题。因此,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组织、协调作用必须要得到进一步地凸显。

二、做法与成效

1.构建“开放融合”的“红堡”治理架构。张家港市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治理架构,以“区域化、行业化、网格化”为支撑,构建区域党建联盟体系,推进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一是以区域化推动基层治理一体化。突破条块限制、打破基层党建封闭运行模式,在全市划分112个党建区域,以工业园区、产业链、综合商圈等“两新”组织集聚区为单元,布点建立41家实体型区域党建工作站,建立以“区域联合党委为引领、社区共治小组为主体、区域党建工作站为补充”的三级区域化党建工作架构,有机联结120多家市级机关、11060家“两新”组织共同参与,通过建立区域党建联席会议、明确共建责任清单,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形成了以“党建联建、资源共享、定期商议、项目推进”为支撑的党建共同体。二是以行业化推进基层治理全域化。通过建立“联盟型+功能型”的组织网络,将631家行业单位有效嵌入区域架构。一方面根据行业单位性质和特点,重点培育公益组织“先锋益友”、民营医院“红领YI家”、民办学校“阳光领SHOW”、律师协会“律政先锋”、个私协会“光彩先锋”等五大党建联盟,推动行业资源融入区域;另一方面根按照志趣相投、行业相近、工作相关的原则,以行业系统党员为骨干,以“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在区域中探索建立“益企成长公益课堂”“梧桐树下”“暖心支部”等120多个功能型红字号微社群,形成“条条块块”双向用力的治理架构。三是以网格化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全面推行“一张网”工程,将涉及基层治理的部门全部纳入网格,建立“镇(区、办事处)-村(社区)-基础网格”的三级网络架构,将大型企业、商场、医院、学校等特定区域划分为专属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同时,把支部建立在网格上,与社会治理网格融为一体,推进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按照“1(党支部)+1(网格长)+1(专职网格员)+2G(两支网格员团队)”的模式配齐配强网格治理力量,使党组织成为社会网格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建立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形成发现—收集—反馈—解决问题的闭环模式,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2.集聚“多方联动”的“红堡”治理力量。张家港市着力突出社区党组织“一核引领”的政治属性,通过创新自治协商平台、统筹多方共治主体,构建党建力量联动体系,激发各类治理力量的集聚优势。一是突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市委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减负增效的实施意见》,明确社区依法履职事项9个,协助工作事项55个,取消35个社区工作机构、15项工作挂牌、16类活动阵地、231个工作台账,并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有效释放社区党组织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针对各类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责分工,主导制定“小微权力清单”,使各类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中找准角色定位,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协调运转的治理机制,确保基层权力运行有序。二是突出议事会的协同作用。在原有自治组织的基础上,创新搭建“居民议事会”这一民主协商载体,通过居民海选、社区党组织审核、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老党员、老干部和热心居务、具有较高威信、一定管理能力居民组成的居民议事会,其中党员占比超过50%。社区党组织把事务性、职能性、技术性的经济、社会、民间的事务,交由居民议事会直接决策,增强基层群众的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度、突出居民主体地位。截至目前,全市社区议事会协商解决社区毁绿种菜、僵尸车、小煤炉整治等一批老大难问题700余件。三是突出共建单位的联动作用。在区域化党建架构的基础上,将城区9个党建区域划分为22个共建小组,由区域联合党委统筹区域共建工作、推进资源下沉社区。一方面发挥社区“群众需求清”的优势,自下而上形成需求清单;另一方面发挥共建单位“服务资源足”的优势,自上而下认领服务项目,区域共建单位结合自身职能优势,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统一活动日”“党员积分管理”等载体,推动在职党员融入社区、开展服务、发挥作用,成为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880个多个共建单位,近万名在职党员主动到区域内的社区党组织报到,参与解决社区治理问题600多个。

3.探索“党建引领”的“红堡”治理机制。张家港市通过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新型决策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构建基层协同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党组织依法决策水平和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一是全流程规范决策。发挥好社区党组织在“四议两公开”程序中党组织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等关键环节的把关审核作用。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重要性事务纳入提议事项,引导社区居民充分讨论、凝聚共识,确保重要提议事项形成切实可行的商议案,并根据党员意见建议进行及时修订完善,确保决策事项科学合理,具有现实操作性。同时,完善群众评议机制有效增强基层群众的对基层治理的参与度。二是全方位规范服务。以党建服务项目化推进机制为抓手,全面规范基层各类服务。按照“问题群众点、难题组织解”的工作思路,由党组织牵头设立党建服务项目,吸引各类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并对所有项目实行年初公开承诺、年中推进实施、年底绩效考评的工作机制。同时,创新项目形成机制,结合“六个一”大走访、“民生面对面”等活动,重点收集一批“小而急”的民生痛点项目,纳入“民生微实事”项目库优先解决。项目化推进机制运行四年多来,共实施服务项目2万多个,为群众办实事3万多件。三是全领域规范监督。分层分类组建治理监督骨干团队。一方面建立居务监督委员会,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列席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的相关会议,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重要环节进行监督,并及时向居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建立第三方法律顾问制度,整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的力量,聘请优秀的党员法官、检察官、律师精英等作为顾问团成员,为社区各类决策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及合法性把关,从多层次、多维度强化治理监督力度,确保基层治理依规合法,有效实现了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4.建立“精准高效”的“红堡”保障体系。张家港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构建综合资源保障体系,做到“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一是提供多元经费保障。为解决社区经费不足的现实问题,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助、社会支持、社区自我补充的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特别是去年以来,按每个社区每年20万元的标准,设立了“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经费”,并纳入市社区发展基金统一管理,采用公益创投的项目化运作方式提升经费使用的精准度,目前已形成品牌服务项目63个,“民生微实事”项目463个,使用经费近1300万元,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提供专业人才支撑。首先是建强书记“领头雁”,通过搭建村(社区)书记讲坛、“先锋擂台”书记PK直播平台、村(社区)干部积分制管理等载体,全面提升书记队伍综合素质。其次是打造党务生力军,率先推行党务工作者履职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实现全市社区党务工作者全员“持证上岗”。再次是孵化青年后备军,每三年遴选45名优秀后备人才参加村级中青班,通过专家教、团体学、书记带、实践炼等多维培训模式,提升工作能力。最后是凝聚党员能人群,以“能人党员”为重要辅助力量,依托“党员中心户”“楼道长”“先锋团队”等队伍,强化基层党群服务力量,形成了社区领头人过硬、党务工作者专业、后备梯队合理、服务力量充足的“雁阵型”基层治理人才队伍。三是提供信息手段助力。紧跟时代潮流,运用“党建+互联网”思维,依托“智慧党建”“张家港先锋”两大平台,创新采用众筹众创众包、线上点单线下体验等方式,提供项目咨询、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多种党建服务产品,为居民群众提供“指尖服务”;建立全省县级市首家独立建制的便民服务中心,开发12345便民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提供213项便民服务事项,日均业务量5500余个,利用网络、语音及数据交换平台实现部门、中心、市民间的无缝对接,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三、经验与启示

1.加强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服务中心、推动发展”的职责定位。张家港市始终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治保障,坚持把城市改革发展与基层党建工作职能有机结合,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优势、组织资源转化为改革发展资源、组织力量转化为改革发展力量。实践证明,只有切实提升党组织引领改革发展和基层治理的能力,有效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厚植根基、凝聚力量。

2.加强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张家港市着眼于破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加强顶层设计,从大局着眼有效完善治理架构、治理力量、治理机制、治理保障“四位一体”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实践证明,只有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才能有效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推动基层治理实现良性循环,牢牢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

3.加强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工作理念。张家港市以区域化党建为方向,坚持条块融合、共建共享,有效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拆除封闭藩篱,推动各领域、各组织资源有效整合、多方共享的“大党建”工作模式,变“独唱”为“合唱”,形成各方联动的协同治理局面。实践证明,只有破除党建工作单打独斗,治理主体各自为政的传统思维,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实现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有效互补,相互促进。

4.加强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大抓基层、民心指向”的鲜明导向。张家港市坚持将目光投向基层、力量沉到基层,重心下移、服务下沉,针对党员群众诉求的焦点问题,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定制党建服务项目,加大资金、人才等保障力度,确保城市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有平台为群众提供精准高质服务,将党建工作由“虚”变“实”,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始终瞄准问题,紧盯基层,才能使党建工作赢得广泛认同,让基层治理成为让群众满意、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责编:宋晨、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