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委组织部
2018年09月21日13: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毗邻港澳,是我国著名侨乡。随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江门市作为珠江西岸的综合交通枢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窗口期、上升期、黄金期,城市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人口向城市汇集,商圈市场、新型楼宇、工业园区等新兴领域不断涌现,党员群众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和宽泛,社会治理的跨度和难度骤增,倒逼城市基层党建要加快发展。为加强基层党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要求,江门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领导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社区单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将街道社区党组织打造成为化解社会矛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坚强战斗堡垒,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江门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路径。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发展共谋,构建权责明晰的党建工作格局
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明责履职问责体系。市委履行主体责任,发挥好谋篇布局、统筹指导的作用;区委履行第一责任,负责制定具体任务,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负责抓好区域统筹、组织实施;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负责推动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发挥“战斗堡垒”、兜底管理作用。市、区两级党委都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制定《中共江门市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本地区未来3年城市基层党建的中期规划和市、区、镇(街)、社区等各级的党建任务。市委每半年、区委每季度、街道党工委每个月召开党建专题会议和基层治理会议,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市委还把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市、区党委和镇(街)党(工)委书记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市委每季度督查通报一次,动真碰硬问责问效。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单位各司其职的协同运行机制。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落实;综治部门主责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完善新形势下的城市治理框架;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推进街道体制改革,深化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职能建设;民政部门负责指导社区工作,着重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优化社区管理服务;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协调有关单位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机关工委、国资委等主管单位,积极找准本职工作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结合点,积极配合落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措施要求。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各项活动。
(二)勠力共驻,汇聚八方参与的共同力量
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选取三种方式设置社区“大党委”:社区党组织类型为党委设置的,依托原社区党委成立“嵌入型”社区“大党委”;社区党组织类型为党总支或党支部设置,且驻区单位较多的,由社区党组织联合辖区范围内的各类型党组织组建“联合型”社区“大党委”;社区党组织类型为党总支或党支部设置,且社区规模较小,驻区单位较少的,与邻近的社区联合组建“组团型”社区“大党委”。“大党委”设兼职委员,原则上由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兼任。建立“大党委”联席会议机制,搭建议事平台,畅通沟通渠道。目前,各镇(街)已成立社区“大党委”17个,召开联席会议23次,协调解决关系社区发展的民生问题35个,取得了明显成效。
深化驻点直联工作。组织全市73个镇(街)安排驻点团队每周固定一天开展入社区联系群众活动,统一印制驻点日志、驻点团队记录本、问题台账等工作资料,全面统计梳理各级涉民服务项目、优惠政策共133项,编印《江门市惠民政策(项目)索引》,并建立“点对点·面对面”收集民意机制和“微心愿·心连心”帮扶解困机制,帮助社区群众解决问题。同时,以驻点直联为抓手,围绕社区换届和扫黑除恶等中心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及时掌握社区情况,把握最新工作动态,排查存在问题并提前整治,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供支撑。
(三)携手共建,上下联动夯实基层基础
区、镇联动做实社区党建。一方面,结合市委“头雁”工程,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选拔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探索推进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加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另一方面,着力推进机关和社区共建,创新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形式,组织机关党组织到驻地所在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推动机关单位及其党员两支力量下沉社区,充分发挥机关单位的职能优势,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在市直党员义工队伍中开展“双百”行动,组织100支党员义工队伍与100个社区结对,常态化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为每个街道社区配套不少于10万元的党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经费,确保社区党组织“有钱办事”。
市、区联合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市、区两级党委统筹,着力推进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在园区党建方面,突出抓好现有1个国家级高新园区和6个省级以上园区的党建工作,成立园区非公企业党委,高标准建设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园区“群组化”党建,指导各园区内企业按照行业、地域、兴趣等组建群组,每个群组确定1个龙头企业实行带领联动,带领“两新”组织与机关单位等结对共建,实现党建工作与园区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以“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思路,积极稳妥推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党组织组建扩面。先后组建商务楼宇党组织4个,商圈市场党组织7个,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江海区成立了高新火炬大厦“党建共同体”党委,将大厦片区的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纳入管理,形成“街道+党建共同体+基层党组织+其他单位组织”四位一体纵向联动体系。
(四)协同共治,融合资源加强综合治理
搭建议事平台,组建区域党建联盟打破边界限制。为引领各领域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搭建区域间的议事平台,创新建立区域党建联盟,围绕服务引领、区域治理、利益关联、价值认同等纽带,有效联结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及区域党组织。区域党建联盟由社区“大党委”发起,街道党工委协调,以搭建议事平台为目的,突出大党建思维,既可以统筹驻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结盟,也可以统筹多个社区、辖区单位结盟,形成块状聚力。如新会区北门社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建立“党建联盟”,设立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社区公益、文化体育、经济服务6个专委,由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所在单位作为专委牵头部门,统筹调度联盟成员单位开展活动,形成社区党建工作联做、社区资源联享、服务问题联解的“三联”机制,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和服务资源互补共享。
构建综治模块,探索全科网格汇聚条块合力。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县级市)鹤山市为试点,在原有社区内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再织一张网,把网格做大,将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社会管理服务事项纳入网格,统筹职能、力量、资源和经费,发挥综合功能,提供全科服务,实现“多网合一”、“多员合一”。如鹤山市将全市辖区重新划分为379个网格区域,网格内统筹整合治安、消防、安监、河长制、城管、信访维稳、文明创建、义工等力量,把资源、人才、权责等下放到攻坚一线,融入每个网格中,使之不再是某单一职能部门单一条块的网格,而是覆盖各部门职责实现条块融合的“全科”网格,对一些重大网格事件的处理,通过行政协调统筹推进,有效打破部门壁垒,提升了社会治理效率。
(五)美好共享,搭建平台普惠党员群众
打造“红色家园”,建设党群服务阵地。从软硬件建设、资源统筹、服务提升等方面着力,高标准建设市、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分别统筹市、区的党员教育、党建服务、成果展示等。市委在全市7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高标准打造园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对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因地制宜优化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布局、标识设置。在村(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站,统一形象标识,突出党建引领,体现党群服务功能。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站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和网络平台,打造了一个覆盖江门全域、影响全市党员群众的党建服务网。打造“红色枣工”,建设党建宣传阵地。以原创动画《红色枣工学堂》(“枣”广东音同“组”)和移动宣传平台“红色演播厅”为载体,向广大党员群众传播党建知识,讲述江门党建故事,展现本地党建特色。开展《五邑党旗红 使命在我心——百名书记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活动,重点报道100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先进事迹。铸刻“红色印记”,建设党员教育阵地。摸查“红色村”、“革命老区”等红色资源、时代楷模等党员教育资源,建立起 11个党员教育基地。以《红色印记》为名把党员教育基地有关资料编印成册,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
推行“党员+社工+义工”模式,实现服务管理多元化。在全市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枢纽型”公共服务站推行“党员+社工+义工”的服务管理模式,以党建、社建、群建为抓手,强调党建引领,将社会力量、义工力量精准地引到党群服务中心(站)的管理服务上来。以专职党务工作者为管理主体,负责中心(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引入专业社工机构进驻,为辖区内的党员群众提供一系列社会公共服务;利用中心(站)的场地设施,开展义修义诊、爱心拍卖等义工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江海区沙津横社区将其办公机构及公共服务设施整体迁入公共服务站,并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提供党员服务、妇女儿童活动、居家养老助残综合服务等20多项特色服务项目,让广大党员、群众体验到“党组织就在群众身边”“服务就在家门口”。
三、经验与启示
(一)城市基层党建要有“一盘棋”的思维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做到党委主抓、行政配合、各方参与。城区、街道、社区要一级抓一级,以上带下,以下促上,加强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的协调联动,变城市基层党建“社区抓”为“大家抓”,确保基层党建有序推进、有效运转。在管理体制上,要做到条块结合、明确职责。通过条上抓行业引领,块上抓区域整合,推动形成工作模块化、任务一体化、目标同向化的立体多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在方式手段上,要做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深入抓好联建共建,完善相关机制和载体,通过信息共享、阵地共享、文化共享、服务共享,充分盘活“点”“线”“面”党建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发展。
(二)城市基层党建要向街道赋权、向社区下沉资源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当前,各级基层政府正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简政放权是地方政府突破发展阻碍、促进社会和谐的良方。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绝大部分关系基层民生的事权和资源最终都将落到街道社区一级。街道党工委是地方党委的派出机构,是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主要依托。上级部门要将由街道所负责事项的对应事权下放给街道,确保街道有能力也有权力去协调和调动各方资源,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而社区作为居民自治组织,是具体落实街道各项基层治理工作的最基层组织。因此,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使社区有人有钱有物,切实增强社区的服务水平。
(三)城市基层党建要让群众有“获得感”
城市基层党建的措施成效应体现在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上,通过提升公共服务增加群众对公共资源的享有权。要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服务网络,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分别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载体、创新主题活动载体,吸纳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服务网络,开辟畅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新途径,让群众在城市的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服务,提升“获得感”。
四、探讨与评论
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何建立健全各方联动的体制机制是关键。从纵向上看,要完善市、县(市、区)、镇(街)、社区四级联动体系;从横向上看,则是要完善社区与驻区单位联动的体制机制。目前,江门市着力打造的各方联动体制机制已经初现雏形,但作用发挥仍有待进一步深化。下一步,要完善市、县(市、区)、镇(街)、社区四级联动体系,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级的职责和权利。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事关社区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对需要协调驻区单位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建立问题反馈制度,由社区负责收集问题,能在社区一级解决的由社区解决,需要上级解决的层层上报;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则列入工作台账,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同时,在现有条件下深化社区“大党委”、区域党建联盟和“双报到、双服务”的作用发挥,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从社区“微治理”入手,探索搭建社区问题收集反馈平台,推广社区“共享空间”模式,鼓励社区群众对社区建设问题“随手拍”,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反馈问题,并由社区“大党委”定期开会协调各相关驻区单位共同解决,真正实现社区统筹、各方联动解决问题的效果。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