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旬阳县委组织部
2018年09月21日10: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陕西省旬阳县委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变化,紧贴人民需求,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树立大抓城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鲜明导向,探索创新出新时代城市党建“244”模式,形成了区域统筹、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治理有效的城市“大党建”工作格局。
一、创新背景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1个镇306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11个城市社区都集中在城关镇,城市人口近15万人,有151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3个国有企业党组织和31个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分布其中,目前已创建四星社区5个、三星社区2个。近些年来,农村人口快速向县城转移,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县城经济社会结构发生许多新变化,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许多新要求,给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传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聚焦不准”“单兵作战”“联而不动”等问题,县、镇、社区三级党组织之间联系不紧密、互动不经常,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职能弱化,各个领域、条块之间行政壁垒未完全打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供给侧的新课题与需求侧的高要求之间出现矛盾,需要适应新形势,对症下药,提升治理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主要做法
旬阳县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融合、支部行动、政社互动、创新治理”的思路,积极推行城市基层党建“244”模式,大胆探索适应西部山区中小城市特点的城市党建工作经验,实现县、镇、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单位、行业及其他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通,有效增强了城市党建工作的整体性、集群性、系统性,全面提升了城市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打破体制壁垒,建强“两级”区域化党建核心。发挥县委牵头抓总、指导协调作用,大胆打破行政壁垒,破除条块分割,创新机制平台,建强镇、社区“两级”区域化党建核心,统领链接城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形成抓城市党建强大合力。一是成立城市党建工作委员会,为镇党委扩权强能。为破解城关镇党委统筹协调难、资源整合难、工作推进难的“三难”问题,县委在为镇党委扩权强能上大胆创新,设立城市党建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县委副书记兼任,副书记由城关镇党委书记兼任,委员由县直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城关镇相关领导兼任,办公室设在城关镇,办公室主任由城关镇党委书记兼任。县委明确城市党建工作委员会负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决策部署;城关镇党委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赋予其整合辖区内党建资源、统筹辖区内党建工作的职能,对城市辖区内党建工作具有相应的决策、建议、评价和重点工作的交办督办权,使镇党委有能力、有资源、有平台发挥“龙头”作用。二是实行“兼职委员制”,为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搭建大舞台。为破解社区在城市党建中“小马拉大车”难题,全面推行社区“兼职委员制”,以社区党组织成员为主体,通过任命或聘任的方式,将联社区镇领导、驻社区牵头部门负责人明确为兼职副书记,将驻社区机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驻社区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物业公司及小区业委会、社区民警中的党员、驻社区的党代表吸纳作为兼职委员。赋予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其他领域党组织的指导管理和评价反馈职能,通过推行共驻共建双向承诺、签订共建协议、每周开展一次共建活动和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等途径,建立起社区与其他领域党组织互联互通长效机制。
(二)树立开放思维,建立“四大”开放式党建格局。以镇党委、社区党组织为主轴、以辖区内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为点和面,打破传统党建模式,以开放促融合、以开放促共享、以开放促共建。一是设立“开放组织”。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建立社区区域化党组织、街区功能型党组织、联合型党组织,在小区楼宇、流动党员集中地、互联网领域、网格区域灵活设立党支部、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让群众始终感到党的组织和党员就在身边。二是推行“开放活动”。打破区域、行业、单位界限,实行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推行不同领域党组织组织生活联过、支部活动联搞、积极分子联育,消除党组织与党组织、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内与党外之间的人为壁垒,将党建活动由社区移到单位,由室内搬到室外,由党内拓展到群众,各类党组织由自我开展到大家一起“大合唱”,增加互动联系,增强党建活力。三是设立“开放课堂”。建立新时代旬阳讲习所,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社区业余党校作用,组建专兼职骨干讲习员队伍,采取党员“点单式”选学和讲师“自主式”讲学的方式,定期在社区开展“讲习大课堂”,邀请辖区各领域党员和社区居民参加讲习,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实行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其他领域党组织结对联系互讲党课制度,互相督促指导,促进各领域党员互帮互学、共同提升。四是共享“开放资源”。科学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免费向辖区各类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开放图书阅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公共资源,全面开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利用好廉政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国学教育基地、新时代旬阳党性体检中心、工业展览馆等基地资源,错时开放机关事业单位活动场所,实现设施设备共享共用,打造党员群众学习交流、互动咨询、休闲娱乐“一站式”综合服务体。
(三)创新工作理念,建立完善“四项”融合机制。坚持“党建+”系统思维,围绕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一是建立党建共联机制。分级建立县、镇、社区城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县级领导联系包抓社区制度,每个社区明确一名常委包抓,一个县直部门牵头,多个驻社区单位共建抓网格的“1+1+N”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一次驻社区各单位履行城市党建责任情况,反馈一次党员干部参与城市党建的表现情况“三个一”办法,将辖区内的各类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联动起来、组织起来,形成区域内各领域党组织共驻共建协同抓的工作局面。同时,对大量分散的非公企业、小微企业、务工聚集区的党建工作,社区党组织主动履行兜底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对住宅小区和楼宇创新建立“党建微家”,将党的工作延伸到末梢神经。二是建立服务共办机制。探索推行各领域党组织成员“双重管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建立县、镇、社区、网格四级便民服务体系,组织广大党员定期开展管一管身边不文明的事、扫一扫身边不干净的地方、劝一劝邻里间的纠纷、帮一帮身边的困难群众、讲一讲身边的好人好事、带头提一提发展的妙方良策的“六个一”活动。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12支专业化服务分队,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一证四卡”制度(报到证、党员信息卡、服务承诺卡、活动纪实卡、评议反馈卡)和履行“双岗双责”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党员志愿者服务“积分管理”,探索出“时间银行”“四点半课堂”“爱心妈妈驿站”“点亮微心愿”等综合志愿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三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大力推进“智慧党建”,整合涉及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的公安、交警、住建、卫计、市场监管、水利、司法、民政、人社、教育等各领域信息资源,在镇级建立网格化信息指挥平台,在社区建立网格化信息服务站,形成数据、信息共联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党员管理、党务工作者管理等基础党务工作实现信息化,政策宣传、便民服务、法律服务等民生服务工作实现智能化,做到情况动态掌握、资源合理利用、服务精准有效。四是建立和谐共建机制。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推行“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模式,按照街道、小区、楼宇等将11个城市社区划分为89个网格,建立网格党小组,每个网格合理搭配镇联社区干部、驻社区在职党员、片警、老党员、离退休干部等力量,选派好“三长四员”,形成“力量在网格集聚、需求在网格发现、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的全覆盖治理服务体系。
三、工作成效
推行城市党建“244”模式以来,有力提升了镇党委和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实现了抓党建、优服务、促治理的目标,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
一是凝聚了共建“合力”。通过县委搭建平台,下放权力资源,增强了镇党委在城市资源调配中的“话语权”,畅通了县、镇、社区三级联动组织体系,社区党组织与驻地各类党组织实现互联互通,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党建联合体。通过定期召开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一起协商城市党建和社区建设等重大问题,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驻地单位主人翁意识被充分唤醒,从“旁观者”变成了“局内人”,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参与共驻共建,丰富城市党建工作内涵。
二是延伸了服务“触角”。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整合网格内的党员干部、退休老党员、民警等力量,组成网格化服务团队,在小区和楼宇建成集“一廊”(党内政治文化走廊)、“两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网上交流平台),“三长”(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长、楼院长)、“四员”(信息员、卫生员、调解员、监督员)为一体化的小区楼宇“党建微家”,将党的工作和服务群众延伸到末梢神经,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形成了社区“治安有人管、矛盾有人解、困难有人帮、服务有人办”的良好局面。
(三)增加了城市“温度”。通过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用红色志愿服务带动孵化了一批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小红帽”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线。目前,有近5000名志愿者活跃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通过主动认领圆梦居民“微心愿”。同时建立志愿者服务激励鼓励机制,以“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的理念,建立“时间银行”,将志愿者服务以“时间币”形式存储“时间银行”账户,当“时间币”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志愿者可用以换取礼品或“支付”自己获得的服务,双向受益、共同互惠,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连连升级。
(四)提升了社区“品味”。通过党建引领,激活各类资源下沉社区,加速了文明城市建设进程。县妇联会在社区建立“玫瑰俱乐部”,积极组织妇女开展传递好家风、厨艺交流、家政培训、美容养生、户外采风等活动,丰富了妇女生活,也引领了城市风尚;县民政局在社区设立“夕阳红加油站”,打桥牌、练书法、拉二胡,老人们在社区老有所乐,不亦乐乎;学校在社区义务开设“四点半课堂”,解决了“上班族”孩子放学后无人接管、无人辅导作业的难题……社区居民自觉以诚待人、孝老爱亲、宽容礼让,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和好逸恶劳,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经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工作和城市工作是各级党委工作的两大阵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切实加强城市党建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形成齐抓基层治理的工作局面。一方面要强化镇党委轴心作用,赋予镇党委调配辖区资源的权力,以此实现资源整合和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与辖区内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等构筑成社区治理网络,把不同领域的党建工作纳入到一体化党建范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化党建联合体,推动各方力量的参与融合,实现共建共享、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转变组织运行方式,实现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要以提升社区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依法厘清社区职责,最大限度减轻社区负担,将社区主业回归到服务群众、促进社会治理上来。要提升社区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从满足居民需求出发,着力细化便民服务网格,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变“居民千万家”为“社区是一家”。
(三)主动适应发展变化,创新党组织设置,扩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覆盖。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和互联网业,是城市经济的活跃地带,也是党建工作覆盖的难点。要充分发挥监管部门以及协会、商会等行业党组织作用,履行好业务监管服务和党建指导双重责任,实现新兴领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要发挥社区对中小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兜底”作用,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