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浙江桐庐县:“小书记”发挥大作用

中共桐庐县委组织部

2018年09月17日15: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缘起

南门社区位于桐庐县老城区中心区域,面积0.6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稠密、店铺林立,是桐庐县城主要商贸区块之一。社区现有常住户2249户,常住人口4685人,户籍人口9460人(其中4775人空挂户口)。2001年社区成立党委,现下设9个党支部,共有在册党员159名,社区工作者8名。

近年来,桐庐县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利益结构深刻变化,给南门社区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服务带来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社区人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南门社区人口老龄化加速,60岁以上老人有1300人,占常住人口的27.8%,高于我市平均近10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增多,登记外来流动人口2335名,占社区常住人口的49.8%;“空巢家庭”、单身家庭、“丁克家庭”增多;企业退休人员(869人)、下岗失业人员(417人)、社区矫正对象(132名)增多;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人数增多,这些变化给社区的服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压力。二是社区党员队伍结构发生变化。高年龄党员(80岁以上22名)、企业离退休党员(50-79岁86名)、流动党员(19名)、大学生毕业生党员(15名)和 “两新”组织党员(其中私营企业主12名)增多,这些变化给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压力。三是社区党组织的职能任务发生变化。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增多,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社区党组织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任务日益繁重;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重心逐步下移,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服务逐步向社区延伸,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加强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党组织引领统筹、协调整合的任务日益繁重。

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南门社区党委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区域化党建共建为抓手,探索推进社区党建和服务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了“楼下书记”工作法。

一是调整优化组织设置。针对楼道党支部管理幅度过大、党员难集中、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等问题,社区党委通过细分新建、划小支部,先后增设了综合党支部、高龄党支部、流动党支部、青年志愿者党支部4个特色党支部。党支部平均党员人数由调整前的26人减少至17人,形成了“一个核心、多个堡垒”的组织架构体系,党组织覆盖面更广、设置更合理、作用发挥更明显。如流动党支部每月与16名常年在外地的流动党员电话联系一次,掌握其在外工作学习情况,告之“家”里情况。

二是开展区域化党建共建。针对社区服务力量资源不足等问题,社区与桐庐县政府办、交通局、经贸局、供销总社和交通银行等7家单位建立党建共建机制,共建单位出资10万元设立社区共建帮扶基金,支持社区开展活动,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结合居民需求和党员特长,社区党委推出理论政策宣传岗、就业推荐岗、信访维稳岗、民事纠纷调解岗、流动党员服务岗等15个岗位,有24名共建单位党员和93名社区党员认领岗位,组建服务团队,定期不定期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

三是探索“楼下书记”工作法。针对社区力量不足(当时仅6名社工)、党员联系群众不紧密和居民群众反映晚上、双休节假日有事找不到人帮忙等问题,社区党委建立了“党支部书记轮流值班制度”,在社区一楼设立党员会客厅,精心挑选5名党支部书记、1名党支部委员轮流义务值班,接待服务居民群众。他们都是企业退休党员干部,其中5名支部书记退休前都是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其中2名是党委书记)。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69岁,平均年龄72.2岁;党龄最长的42年,最短的32年,平均党龄38.3年。他们党性强、威信高、群众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立足平凡岗位无私奉献,带头承诺践诺、创先争优,积极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被居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楼下书记”。因为他们每天在“楼下”(党员会客厅)值班,下楼就可以找到。

二、主要做法

“楼下书记”工作法是以社区党委为龙头、支部书记为骨干、党建阵地为平台、联系服务为重点、调解维权为特色、促进和谐为目的的一套社区服务管理方法。自成立以来,南门社区6位“楼下书记”运用这一工作法,为居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展示了党员先锋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受到党员群众广泛好评。

1、连心接访知民情。“楼下书记”充分利用贴近群众的优势,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用心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一是真诚接待倾听。“楼下书记”实行轮值制,每天有一个值班负责人,负责人早上7点就来到党员会客厅,烧开水、打扫卫生,接待来访的居民,认真听取并记录居民的想法和意见。晚上、节假日或社区干部休息的时间段,“楼下书记”就会放弃休息,坚守在居民楼下或值守在党员会客厅。“家长里短烦心事,有事您和‘书记’聊”,已成为南门社区居民的一句“口头禅”。近三年以来,“楼下书记”累计在“楼下”义务值守超过1.5万多个小时,接待来访居民1.6万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1200余件。二是直接联系走访。“楼下书记”带头落实“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每人包干联系15-20户家庭,每月走访一遍,记好民情日记,及时联系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针对性服务。他们充分利用人头熟悉的优势,全面掌握了132名社区矫正对象、577名企业退休人员、1300名60岁以上老人的信息,建立了一户一档服务管理台帐。同时,配合派出所民警到居民住宅楼逐幢开展出租房屋调查登记,人户一致率达90%,流动人口办证登记率达95%。三是积极建言献策。针对社区老年人缺少文娱活动的现状,“楼下书记”建议社区在重阳节举办老年人趣味运动会,近几年每年有600余名老年人参加了活动。由于社区居民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不少老年人向“楼下书记”反映子女在外工作,身边没人照顾,“楼下书记”为此积极向社区、街道和相关部门反映,建议在社区建立老年人服务中心,受到社区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2、热心“和事”解民忧。“楼下书记”充当着社区“和事佬”的角色,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组成了一个个构建和谐社区的坚强“堡垒”。一是调解矛盾纠纷。在多年实践中,“楼下书记”总结出“缓、暖、理”的调解工作“三字经”。“缓”即对因鸡毛蒜皮小事引起的纠纷循循善诱,“暖”即对当事人情绪激动的纠纷笑脸相迎,“理”即对当事人无理取闹的纠纷以理服人。近三年以来,“楼下书记”调解纠纷成功的案例就有300余件,内容涉及婆媳纠纷、老人赡养、物业矛盾、小区停车等,不少其他社区的居民遇上邻里纠纷,也慕名前来请求帮助调解。二是帮助群众维权。“楼下书记”在社区消费维权联络站中也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近三年以来,帮助居民解决200余起消费纠纷,为居民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社区居民张大爷,想把数月前去世的老伴生前买的8000多元保健品退货,可商家不同意。“楼下书记”张生良仔细了解情况后,认为商家在推销过程中有夸大效果的行为。于是帮忙联系县消保委和工商所,经多方协商终于帮张大爷退掉了所有保健品,挽回了经济损失。

3、贴心服务暖民心。“楼下书记”在日常生活中真诚为居民群众提供各种贴心服务,受到居民一致好评,带动社区凝聚起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一是全程代办服务。居民如在办理市民卡、老年证、屋顶漏水等方面需要帮助,“楼下书记”会力所能及的地为居民跑腿联系。近三年来,累计为居民代办服务1500余次。二是上门慰问探望。社区的老年人、困难群众生病住院,“楼下书记”带头前往慰问。社区56名高龄居民,每月都有党员志愿者上门探望,为他们提供买菜、送饭、修理家电等服务。近三年以来,“楼下书记”累计探望慰问困难群众1000余人次。被居民唤作“公家奶奶”的“楼下书记”叶秋玉,每月坚持到19名高龄党员家中探望一次,和老人们聊聊家常,讲讲社区的新鲜事。有次上门探望一位老党员,发现其不在家中,她找遍老人经常去的活动场所,一直找到医院输液大厅,才把老人找到,让老人全家感动不已。

4、用心融通促和谐。多年来,“楼下书记”关心时事,一有新政策出台,就及时做成剪报张贴在社区公开栏,并在社区居民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传,增进居民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县里和街道各项工作,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有一次由于社区部分群众对规范津补贴政策的理解有误,引发了较大规模的闹访事件,少数人员到县政府串访。“楼下书记”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向身边的同事、居民开展政策宣讲,劝导相关人员通过正常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及时将这一情况向社区、街道和主管部门作了沟通汇报,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最后成功化解了一起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5、激发活力搭平台。2017年党组织换届后,南门社区积极打造党建新阵地,创办“南门老年之家”,旨在打造一个公益性质且具有一定文化层次和艺术氛围的自助型精品食堂和娱乐阵地,由“楼下书记”牵头带领党员、楼道长、居民组成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天安排5人以上志愿者进行引导宣传、帮忙端盘、维持秩序、清洁卫生、送餐上门等来就餐,带动居民百姓自愿参与,为老年之家的自助就餐项目提供免费服务,敬老爱老,在社会上反响非常好。在老年食堂顺利经营的基础上,又顺势推出了“开心茶室”,吸纳众多文艺志愿者每周定时为辖区老年人表演节目,小品、相声、舞蹈、走秀、越剧等等,给老年人带去了很多欢乐。通过这种形式既能为老年人服务,又能搭建一个党员为民办实事的平台,拉近党群关系。乘势而上,南门社区成立了基层民主协商点——“餐厅议事吧”,作为居民参事议事的平台。目前有固定议事成员20人,议事成员涵盖了党员、群众、民主党派、退休职工、医生、退伍军人、摄影爱好者等各个阶层和身份的人员。议事成员可就社区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决算、社区公约以及居民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重要事项经规定程序后进行议事,并监督议事结果的执行。

“楼下书记”先后获得了“浙江省闪亮言行月度之星”、“桐庐县道德模范提名奖”、“最美桐君人”等荣誉,居民群众送来的感谢锦旗也是挂满了整个办公室。最值得骄傲的是“楼下书记”工作事迹被纳入中组部党员教育片《和村三十六法》。

三、工作启示

“楼下书记”工作法是我县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在南门社区的生动实践,对加强基层治理和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以下四点启示:

1、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是加强和创新基层服务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南门社区党委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开展区域化党建共建、建立“党支部书记轮流值班制度”、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措施,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服务管理中的作用。当前,全市正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提升基层服务管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基层组织要及时跟进覆盖和健全完善,在网格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资源整合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包片分户、设岗定责、日常走访、民情摸排、问题解决、服务考核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局面。

2、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特别重视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的作用。离退休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作为支持党执政的重要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群体、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资源,在加强基层服务管理中,依然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加强基层服务管理中,发挥这支离退休党员干部队伍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社区离退休党员干部有威信、有经验、有时间,也有参与服务管理的热情,需要有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另一方面,当前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社区工作力量相对不足,推进服务管理需要离退休党员干部共同参与。南门社区“楼下书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组团开展志愿服务,既体现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又体现了群众的参与和自治。

3、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抓实联系服务两个重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加强和创新基层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南门社区“楼下书记”与居民群众保持“零距离”关系,第一时间了解社情民意,为居民排忧解难,通过联系和服务,密切了党群关系,优化了社区管理。加强和创新基层服务管理,必须牢牢扭住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两个重点,做到始终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以联系和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具体措施上,要以争创“闪光的服务”为载体,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街道(乡镇)、社区(村)服务管理工作中心(分中心)建设,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开展“民情比武、服务创优”系列活动,着力提升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4、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进一步加强社区保障。社区处在城市工作的最前沿,基层服务管理的许多工作最终要靠社区去落实,要有足够的社区保障来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城区社区保障水平相对较高。由于省管县财政体制和县财力较弱等原因,县域社区保障水平还相对偏低,希望在政策上要给予适当倾斜。结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特别是县域社区人、财、物保障力度,进一步重视、关心、爱护社区干部,为做好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责编:黄瑾、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