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陕西宝鸡金台区西关街道:守住社区的根 传承为民的心 用情写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温暖乐章

宝鸡市金台区西关街道党工委

2018年09月13日10: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实施背景

西关社区成立于2001年,是金台区最典型的“版块型老旧社区”,位于宝鸡市区的最西边。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北屏陵原,南临渭水,以宝福路主干道为一条中轴,由南向北“三横一纵”的交织分布着44幢居民楼和市委党校、市中医医院等8家企事业单位。虽是旧城区,但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引渭渠横贯东西,十里北坡自成屏障,渭河水穿流其中,宝天铁路径直而过,辖区绿化率达到27.69%,是城西老商圈的核心区域,在宝鸡市城西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地缘作用。

社区内有12名工作人员,现有常住居民2265户、其中低保户97户, 常住人口5823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50位,占社区人口总数的18.03%,社区坚持以特殊人群需求为导向,将特殊老人(空巢独居老人、老年痴呆和患有慢性病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人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核心抓手,确立了“亲情服务,爱心永恒——西关社区就是咱们家”的工作主题,延伸设计出了一系列温暖的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在社区的推动下,多达997人注册了社区志愿者,也就是说,在西关社区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志愿者,家家户户都在学雷锋。生生不息的志愿服务精神,使西关社区获得“中国少年儿童平安示范社区”“全国敬老文明号” “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二、具体做法

1、抓住党员带头的“牛鼻子”,把党员争先带头干作为一种使命

西关社区的党员干部在志愿服务中走在先、做在前,社区以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在职党员工作站为基础,以社区党小组、辖区单位为依托,持之以恒地叫响并做实“向我看齐,从我做起”,对在职党员、居住党员、公职人员、流动党员采取网格化的管理方式,打造出了“志愿者+项目+特色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统一了党员带头的工作步调,引领了更多的群众加入进了志愿者队伍。

社区居委会、团支部、妇联、老协、残协等社会组织的党员干部一起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招募志愿者。各有侧重点的吸纳了善服务、有爱心的群众争相加入到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截至目前,西关社区共招募、注册997名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最小的仅才9岁。辖区单位宝鸡第一中学的13名在职党员志愿者,长年义务为社区内青少年儿童辅导主课作业,并依据各自特长教授绘画、书法、音乐、朗诵、传统国学等课外生活;辖区单位市委党校的37名在职党员志愿者,坚持每个月末的最后三天走进社区,义务打扫社区环境卫生。

在社区里,无论党员干部在志愿服务的哪个岗位上,在薪火相传中“最想给党员这面旗帜添光彩”成为党员衡量志愿工作的标准,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政治本色从未改变,全体党员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社区的优良传统和荣誉,形成了“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个模范”的志愿服务先锋效应。

2、夯实社工联动的“增压阀”, 将铺真情志愿服务作为一种习惯

探索出了“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成立了西关社区志愿服务站,组建了12个志愿服务“N+”(扶贫帮困、科普、法律、治安调解、环保卫生、募捐、邻里互助、文体教育、特殊技能)志愿服务小分队,结合每一个传统节日和季节变化,开展了一系列“邻里互助、亲情服务、结对共建”的主题服务活动。利用社区各种会议、市民学校、板报橱窗、LED屏、微信公众平台、社区小红帽微信群等渠道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知识,社工联动还拓展出义诊、义剪、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带动了热心居民的积极参与。

经过反复探索,建立了注册登记、培训、需求对接、服务记录、嘉许回馈、服务保险、社工带志愿者、党团员带头做志愿服务等八项制度,使志愿服务运作有序。每季度,西关社区都会总结开展优秀志愿者评比活动,并在全社区内声势浩大的予以通报表彰奖励。由社区分管领导牵头,每年组织为优秀志愿者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在全面摸查社区志愿服务需求基础上,社区把志愿者的专项技能和社区居民的特定需求结合起来,建立“一对一”的“定人”服务;同时,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采用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微信预约等专业服务预约,让志愿者“近在咫尺”。

3、放大敬老护幼的“双引擎”,让朴素的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时尚

社区筛选出204名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将敬老和护幼服务需求细化为七大专业类和一个特殊群体专项服务类,并建立专业服务人才资源库。专业化建设解决了志愿服务“众口难调”的老大难问题,为志愿服务精准化打下了基础。穿针引线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孤寡老人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社区书记和主任带头,组织志愿者上门为独居老人缝被子。家住宝福路152号的独居老人李泽钦,膝下无儿无女,家里棉被拆洗后,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帮老人缝好了被子,清洗了床单、枕巾。李大爷眼含热泪的说:“生活在西关社区,是我老汉最大的福气!”通过志愿服务照顾李大爷这样的孤寡老人,只是一个缩影。社区成立了由书记担任组长的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发挥协调整合各方资源的作用。针对老年痴呆和慢性病老人安全出行问题,组建了“银发志愿服务小组”,联合爱心企业中国电信宝鸡分公司,在全市率先为辖区每一名老人制作了 “爱心二维码”胸牌,只要扫描二维码手机即可获取老人子女的联络方式,为痴呆和慢性病老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每逢节假日,社工志愿者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送饺子、送汤圆,送月饼、送粽子。如遇老人、残疾人、失独母亲生病,社区派邻里志愿者陪护住院,为“三无”老人洗澡、梳头、洗脚。定期联合中小学校,开展“小小志愿者走进社区”活动,小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登门慰问空巢老人,为老人、失独家庭送去食品,并为老人唱歌,陪残疾人聊天,老人小孩参与其中,大家其乐融融,对志愿服务赞不绝口。

在西关社区3410户7679人中,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占到了绝大多数,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多从事于服务行业,上班拉锯周期较长,子女放学后的监管和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社区在深入走访辖区学校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后,腾出专门的房间,联合宝鸡一中的志愿者老师在全市率先建立起来了“四点半课堂”,放学后把所有没有家长照管的孩子集中起来教育管理,由名校的老师轮流轮班辅导作业,安全舒心的彻底解除了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四点半课堂”成立五年来,已累积受益310家庭的314个孩子。

4、攻克精神育人的“桥头堡”,凝结出志愿服务的社区文化

西关社区的负责人认识到,不仅要满足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更要满足精神生活需求。西关社区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长和才能的文化志愿者,组建了9个各具特色的文化团队,固定化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以社区内的社会组织联合会为平台,先后举办了“祥瑞金台?幸福西关”文化周文艺演出、“好家风”、“美德少年”、“最美社区人”评选表彰文艺汇演、“九九重阳?欢聚一堂过佳节”慰问等文艺演出活动67场(次)。社区75岁的秦腔爱好者文健组建的秦腔自乐班,成为了社区文艺活动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在全市数个演出中屡次获奖的志愿者自编自导的集体舞《为了谁》、快板《一心一意说志愿》等已成为西关社区驰名全市的爱心志愿服务招牌节目。

三、成效体会

1、社区联动激发出党员志愿者的先进性更强。

通过探索建立起的城市基层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带头工作机制,搭建起了社区党员模范带头的服务平台,为居民区整合党员资源创造出了条件,挖掘和发挥了辖区各类党员的特长,将党员志愿服务的量化变成“算得清”“看得到”的指标,实现了党员志愿服务由普通到引领的转变,显著提高了党员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激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2、求新求变凝结出精准化服务的细致性更好。

求新求变是西关社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向前的关键所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精准化建设,使志愿服务“点对面”的服务模式变成“定人”“定点”“定项”的“三定”服务,解决了社区志愿服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现象。务实、温暖的措施让志愿者们真真正正有荣誉、受尊重、得实惠。

3、协力齐心打造出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度更高。

西关社区推进志愿者服务“三化”(制度化、常态化、亲情化)建设的志愿服务活动,使社区各层次、各年龄段的老人、孩子、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都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关爱和滋润,志愿者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受到社区和志愿者的关爱;又积极参与其中去关爱别人。整个社区呈现出安定、团结、平安的幸福氛围。 

(责编:黄瑾、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