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四川蓬溪:“六个三”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18年09月07日09: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农民富不富,干群看支部。”蓬溪县拱市联村党委遵循“共享”理念,尊重农民主体,坚持“三重、三化、三字、三优、三联、三美”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跑出乡村振兴发展“加速度”。

“三重”建强头雁队伍。一是重靶向引育。创新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选拔培养、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实施“一村一头雁”“一家一能人”引育培养计划,从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学生、种养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村医村教中培养村级带头人,靶向引育联村头雁队伍24人。二是重担当作为。坚持“五张”清单履职,强化“两圈”日常监管,以严管显厚爱,定向招考、公招公选畅通村干部成长成才渠道,整体提升一线干部在推动发展建设和改革创新任务中“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精气神,3名干部得到推优重用,1名干部当选十九大代表。三是重激励保护。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建立健全优秀基层干部激励表彰制度、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切实做到生活上保障、政治上激励、情感上关怀、制度上保证。

“三化”夯实组织堡垒。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紧扣“好支部”创建,发挥联村联建组织优势,打破“一村一支部”传统,推行村党组织强弱联姻、大小挂靠、好差互补等多种方式合建共建,构建“1个党委+10个党支部+10个产业党小组”组织框架,全覆盖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产业基地等薄弱领域,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二是优化服务本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筹资500余万新建联村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联村村史馆,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制度,全面保障联村党员教育、宣传文化、农技生产、群众活动等便民服务,厚植群众基础。三是深化基层治理。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抓住基层党员干部这个重点群体,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健全村民议事、评议、立约、监督等制度,以规立德深化“六联机制”,广泛开展党员“积分晋星”、好家风好家训“最美家庭”创先争优活动,筑成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体系。

“三字”筑牢人才支撑。一是畅通渠道“引”人才。以建强农村新农民、新村民“两新”人才队伍为抓手,突出示范典型,大力实施“人才双引”工程,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回引27名经商优秀人才和蓬溪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引进企业管理精英13名、优秀工匠30名,脱贫致富一线领军人才得到充实壮大。二是着眼长远“育”人才。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依托本村四川力世康现代农业、生物科技、千朵佛莲等7家公司基地,大力实施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六个一线”实践锻炼工程,蹲苗培育农村致富能手、产业领军人才、党员后备干部等137名,抢占了本土人才制高点。三是做优环境“留”人才。全面贯彻市县《人才十条》,制定完善人才生活保障、评选表彰、创业激励和“1+N”人才服务体系等配套政策措施,制定“一单一册一计划”即:人才工作项目责任清单、图文名册、专档定向援助计划,推行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绿卡”,激励乡土人才在一线建功立业。

“三联”带动区域发展。一是土地资源联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联村连片开发撂荒地、配套基础设施6000亩,连片发展金薯、核桃产业1.2万亩,共赢共享提高土地质效,全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二是技术资源联享。建好用活乡村振兴服务中,通过农民夜校、远程教育平台、党建好声音等学习服务载体,组建联村乡土人才师资库,覆盖式共享农机、农技、种养、科普等实用技术,力求培训1人、改变1家、带富1村。三是市场资源联营。突出地理标识,共享“中国拱市村”北京、天津等地交易平台,整合联村区域特色产业、花卉、农产品、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创建网络电商集中销售农特产品,释放农产品最大化经济效益附加值,每年营销额可达20余万。

“三优”主导富民奔康。一是调优发展格局。按照“1+2+3”(即:一种中药材、两朵特色莲花、三样绿色经果林产品)产业发展布局,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创办实体、合作开发、参股经营、租赁承包、服务创收等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机合作社4个,打造联村电商平台1个、创建农家乐酒店11家,有效促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优特色产业。坚持产业党建“五步法”推动路径,全面对接“5+2+1”现代产业体系,连片打造千叶佛莲产业核心示范区5800亩,带动发展中草药、仙桃、柚子园、花卉等特色主导产业2.4万亩,全面激活特色产业引带力,致力建成4A级农旅景区、佛莲特色小镇。三是创优致富渠道。组建成立联村土地流转、农机合作、产业联盟专业合作社4个,完善并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产业”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机制,采取土地入股分红、政策兜底收入、产业就业、自主创业等多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脱贫,截止2017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5048元。

“三美”打造宜居乡村。一是做美环境。围绕自然生态、传统人文、产业发展和近郊转型,全面实施乡村“五化”环境提升工程,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建立分区管控体系,群防群治,做到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融合,以绿色发展主线打造宜居村落。二是建美田园。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入创意农业发展理念和运作模式,挖掘农耕体验、传统文化、科普教育等营销点,打造集产业发展、乡村休闲、田园观光、生态采摘、娱乐演艺、农家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加快创建“本草公园、花溪水境、谷绿山青”特色生态田园样板。三是绣美乡村。紧扣“乡土、乡村、乡愁”目标,尊重村庄肌理、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自然社会特点,筹资100余万创建文化古村、民俗新村、文化大院,打造“民俗+”产业链条,吹响绣美乡村建设集结号,孕育“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美丽拱市新村。

(冯波

(责编:高巍、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