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街居一体互联互动 开放融合释放活力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

中共长春市委员会

2018年09月05日14: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时代,城市经济集聚水平、承载吸附能力大幅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趋多元,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迅猛,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垂直管理、行政命令、自我循环的党建工作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如何把分散和隔离的资源整合盘活起来,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式社会治理体系,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攻方向、核心任务。近年来,南关区通过四级联动统筹、街居一体互动,构建“一核四化”工作格局,编织立体化融合式党组织服务网络,整合各类资源沉淀反哺基层,做实做强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为各类组织、各类人群创造便捷舒适、安心温暖环境,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做法

1.坚持党建核心引领,推行街居一体化,推动党建工作从基层自转向多方用力转变。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成立街道、社区大党(工)委,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综治组织、群众志愿组织协调联动“1+4+N”组织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共驻共建的工作体系。设立区域党建、区域共建、区域自治“三项公约”,形成基层治理自律规范。通过“骨干留任”“公开选拔”“挂职锻炼”“社会招录”等方式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形成“主心骨”“领头雁”核心队伍。二是推行“街居一体化”工作模式。构建区、街、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区级领导一对一包保,定期开展“社区工作日”,面对面服务群众。街道班子成员除党工委书记外,全部下到所辖社区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推动工作力量和重心向社区倾斜,同时,要求第一书记每周保证三分之二时间在社区工作,同社区党组织一道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实现重要事项决策把关、综合工作沟通协调、疑难矛盾纠纷化解,形成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工作局面。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绩效考核、政行风测评、函告沟通等“6考1直通”考核激励机制,把兑现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作为考核内容,赋予街道社区党组织更多话语权,推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治理事务。

2.坚持互联互通互动,推行组织协同化,推动党建工作从各自为政向共商共治转变。一是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生态圈”。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核心功能,以党组织链接圈为核心,引领社会治理圈、公共服务圈、共建共享圈、自治互助圈、文化凝聚圈,加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生态圈”,形成政治引领、统揽统筹、齐抓共管、共融共生的党建工作体系。二是建立组织融合“总枢纽”。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枢纽作用,组建驻区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和社团组织联盟,定期召开“联盟议事会”,共商区域党建发展。全面梳理街道社区共建需求、驻街区单位和居民群众服务需求,形成“四张清单”,实施“双领办双服务”;规范“四项清单”工作流程,通过“三征一提、三筹一买、两书一会一备、双评四激励”,实现组织联动、党员互动、资源共享。三是开垦新兴领域党建“示范田”。在区级层面,建设“星火源”党建指导服务中心,成立“老书记工作室”,组建专兼职相结合党建指导员队伍,探索“七步工作法”、“五项融合法”、推出“主题党日活动套餐”、开通“政务直通车”,打造全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服务中枢。在街道社区,探索成立“街路”党建联盟,以龙头党组织带动区块组团服务;打造“曙光7号”“鸿立方”等街路党建特色载体品牌,组织各类党组织集中开展活动,拉动商气人气地气集聚,实现党组织有威望、驻街单位得支持、非公企业出业绩、广大群众享实惠。在商圈,成立功能型党组织,推行“一核心四矩阵”工作法,辐射带动商圈党建整体发展。在专业市场,打造“家文化”,把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消费者之家、企业主之家、职工之家。在商务楼宇,建设党建楼宇社区,将“一门式”政务服务送到白领家门口,变“只跑一次”为“我帮你跑”,努力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优化政务环境。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两个作用”发挥,把红色基因植入企业文化,围绕“党建+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引导非公企业自觉融入时代大潮,听党话、跟党走。

3.坚持眼睛向下聚焦,推行要素集约化,推动党建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尽锐出战转变。一是强化基层基础保障。累计投入近10亿元建社区,服务用房面积由2.3万平方米扩大到10.41万平方米,平均面积达1826平方米。建立由基本补贴、绩效补贴、采暖补贴、职称补贴、“五险一金”等组成的结构化补贴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目前,社区工作者人均月报酬达到2700多元,社区书记每月4292元。通过省、市、区三级配套,每个社区每年党建经费达到3万元以上,行政经费达到30万元以上,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0万元,让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能力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治理机制。整合民生办、综治办、公开电话办、政务大厅、应急办、基层组织建设办、软环境办7个部门力量,建设集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党建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开发数字指挥控制系统平台,运用大数据进行指挥调度、分析决策、督查考评,实现街区两级信息互联互通、互用互动,开启全域化、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社会治理新模式。三是编织立体工作网络。将全区划分为586个责任网格,配备“一长五员”,精准掌控格内的“人地事物情”,建立网格党支部,工作触角延伸到所有社区、街路、楼宇、商圈,市场及各类群体。实行职责下沉、人员下沉、经费下沉、管理下沉、事权下沉“五沉淀”工作法,将52个职能部门、街乡和水、电、热、气等公共服务企业的2598名工作人员及9大类118项工作职责下沉网格,部门网格责任人与对应社区网格长直接进行工作对接;将市容环卫执法队伍力量向一线倾斜,将管理细化为定人定岗定时定位,由街乡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将2500余名环卫工人纳入民情信息员队伍,成为“流动探头”,利用他们早出晚归、灵活机动的工作性质,收集上报各类民情信息,提升动态条件下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城市管理能力;住建、园林、规划、交警等职能部门一体衔接,建立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考评智能化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互通联动、责任到人、快速反应”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构建“共参与、齐治理、重实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4.坚持三社联动聚力,推行服务社会化,推动党建工作从封闭运行到开放循环转变。一是阵地开放共享。58个社区全线建立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政务办理、文体活动、公益服务等6大项18类具体功能对外开放,形成“家门口”便民服务圈;创建新兴领域党建示范点、建立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开通党员志愿者招募点,突破党建“内循环”,实现区域资源统筹、融合、共享。二是培育社会组织壮大服务力量。设立500万元“公益创投”专项资金用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重点敲在为老、为小、为残、为困等弱势群体服务上;支持社会组织在社区开设管护班、四点半课堂、微超市、微舞台等温暖实用的服务项目;打造“五点工作法”“便民宅急送”等特色品牌;建立“红色自治庭院联盟”“老旧散弃小区物业管理联盟”“五大特色睦邻联盟”“五老关爱团”“七彩帮帮团”等服务联合体,引领社会组织有效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三是推动社区干部职业化。制定《社工人才建设整体规划》,实施“头雁工程”“班长工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网格长;拿出公务员岗位专门针对社区工作者招录;依托专业协会、社工站培育社工队伍;鼓励社区干部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按照取得职称高低每月给予100-200元补贴,推动社工服务质量与市场化标准接轨,吸引高素质优秀人才投身基层、奉献社会。

三、成效

1. 聚焦作用发挥,把党的一切工作落实到支部。把支部建在民生工作最前沿,鼓励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凝聚了群众骨干,化解了矛盾纠纷。把支部建在经济建设第一线,搭建党建联建协调沟通平台,有效破解了各类难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把支部建在新兴领域家门口,在最贴近企业、最贴近白领、最集聚人气的楼宇、商圈、市场中打造政务服务综合体,推动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把支部建在社会治理链接处,积极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和社区共治自治,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楼群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和党员骨干作用,共建“漂亮楼道”“美丽家园”“和谐社区”,让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有力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2. 创新社会治理,实现政治引领与精准服务有机融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居民自治”原则,创建“1+3自助式”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主体作用,解决了老旧散弃小区管理难问题。创建“社区+企业”创业就业服务模式,社区党组织与辖区企业联合, 建立信息库,提供创业项目和用工信息,以委托培训方式开展汽修、家政等各类订单式职业培训,增强群众就业技能;利用社区场所,引进编织、刺绣等民间工艺组织,举办各类用工招聘会,提供创业就业援助,解决了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创建“一卡通”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卡,由社区与企业签订协议,为群众提供购物、家政、餐饮、洗浴等各类服务,解决了空巢、孤寡、高龄老人等弱势群体生活难问题。创建“错时+代办”服务模式,实行“5+2”错时工作制,居民有事随到随办,预约代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

3. 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持续将区级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5年来累计投入近90亿元,实施“幸福南关行动计划”,兑现342项民生实事。设立专项资金1000万元,精准筛选188户困难群众,给予“一对一”“点对点”精确帮扶。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2335套。完善创业就业体系,累计开发就业岗位7.6万个,安置就业6.6万人次。实施下水管网改造工程,维修翻新管线9.1万延米。提升精品街路21条,规范管理街路77条。实施“旧城改造”工程、“暖房子”工程、“楼道美化亮化”工程,高标准改造“老旧散”小区47个、1190万平方米,为居民修复破损防盗门7557个,修缮楼道灯17565处,铺设巷道方砖292条,清淘下水井8248处。综合治理弃管小区175个,惠及居民30余万人。

四、启示

启示之一: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只有坚持政治引领,全面提升组织力,打牢基层基础,才能把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发挥政治引领、凝聚共识、扶危助困的作用,每名党员都以身作则、遵规守纪、为群众办事,老百姓遇到闹心事和难处有地方找、有人管、有人帮,心气就能顺、心态就能好,就不会有那么多脾气、怨气、戾气,整个社会就会和谐稳定,不断发展进步。

启示之二: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必须树立改革思维。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打破惯例,用创新办法解决难题,用务实举措寻求突破,才能破除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不断开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行“互联网+党建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开发“社区服务双向领办帮办项目”、推进“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改革,就会形成各类资源互相整合互相作用的“大循环”,真正建立融合开放、充满活力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任务落地落实。

启示之三: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必须推动多方参与。只有坚持融合开放,整合各方力量,才能补短板、强弱项、聚合力、破瓶颈,释放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服务效应,形成时代“最强音”。把街道社区内所有单位和组织的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推动;主动适应发展趋势和群众多样化需求;有效整合党建资源,打破封闭运行和条块分割的传统模式;让多元党建主体、多项党建工作构成一个有机系统,按照不同职责发挥作用,真正把服务做到家,就会让群众时刻感觉到党组织和党员在自己身边,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力量。

五、评述

近年来,南关区通过四级联动统筹、街居一体互动,构建形成了“一核四化”工作格局,探索打造了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其做法核心最主要的是突出“四个系统”建设。一是突出“政治功能”系统建设。推行“街居一体化”工作模式,做实做强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强化了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二是突出“核心要素”系统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建阵地、建设专业化社工队伍,提高了基层基础保障水平。三是突出“制度机制”系统建设,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动体系,以“公转”带“自转”,变打“感情牌”为出“机制牌”,推动形成了互惠互利、双向互动的党建工作格局。四是突出“智慧党建”系统建设,建立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考评智能化机制,治理手段变“人控”为“数控”,提升了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通过加强“四个系统建设”,体现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系统建设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横向、纵向“一盘棋”,凸显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

(责编:黄瑾、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