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省通化县委组织部
2018年08月24日11: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区人群结构、生活方式、沟通交流方式变化,居民群众思想多元、需求多样、要求更高的特点日益凸显,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通化县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形成了“十心十议、五联四建”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强化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驻区单位互联互动共驻共建、破除条块分割加强上下联动,设立“十大中心”、固化十项议事流程,使社区党建、机关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共建共享成为常态,推动一线问题在一线化解,有效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问题,构建形成了“区域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的城市党建新格局。
二、做法
1. 以“十心”为平台,扩大服务居民空间。整合社区办公场所和服务资源,取消书记、主任等办公室设置,科学建立办事、诉求、议事、监督、文体、调解、综治、照料、帮扶、宣教“十大中心”,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针对居民办事跑的次数多、进的门槛多、审批时间长的情况,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模式,打造服务快捷通道。开设民情热线电话、民情接待中心、民情征集网络,对群众的来访、来信来电、网上所反映的问题,按工作流程和管理权限,及时办理、反馈。广泛开展民俗节庆、群众健身、兴趣爱好、文明创建、文艺汇演“五类活动”,促进形成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组织开展慈善捐款活动,积极争取慈善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增强社区帮扶力量。
2. 以“十议”为支撑,凝聚为民服务力量。成立十个“中心理事会”,吸纳各驻区单位负责人为理事长,在实行理事会章程的同时,设计了七步议事、三项评议“十议”工作流程(征求民意、组织提议、理事商议、居民审议、代表决议、发动倡议、落实民意、评议党员、评议干部、评议部门),由社区诉求中心每月定期向各楼栋党小组、协会组织集中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及“微心愿”,由议事中心进行认真梳理并提交给相关理事会,各理事长组织理事商议、制定方案,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服务社区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定期组织社区群众对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评议。活动开展以来,共有1658个“微心愿”得到认领,488个“微项目”得到有效对接,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居民需求等方面问题836件,受益群众近万人。
3. 以“五联”为主导,加强驻区单位引领。推行组织联建,以社区党委为基础,依托驻辖区内各驻区单位建立社区联合党委,推行“社区联合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网格党建模式,把党支部建在社区网格上,实现对1000余名党员和6万多群众的有效组织。推行民事联议,设立群众“心意墙”、建立百姓说事点,开通民情QQ群、微信群等方式,收集居民群众反映的民情,扩大居民对社区事务决策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有效凝聚社区居民,提高共驻共建的合力。推行服务联办,以“智慧党建”为突破口,在社区全面建立党建频道、视频会议、电视模块、网格服务“四大平台”,设立社区“党员活动驿站”,制定“一心为民,只跑一次”服务清单,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扶贫救困、扶弱助残、邻里互助等服务。推行党员联管,整合利用区域服务资源,按照片区、楼栋划分志愿服务网格,实行“居民点单、组织下单、党员接单”的“订单式”服务模式,让党员主动认领,群众自主选择,确保在职党员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卫生、教育等各项活动,推动服务力量下沉。推行文明联创,坚持社区引导、部门支持、居民参与,以居民基本需求、自治自管为原则,集中反映时代进步、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社区和谐,广泛开展楼门文化创建活动,实现把社区服务延伸到楼门,居民自治深入到楼门,文明新风引进到楼门。
4. 以“四建”为保障,夯实互联互动基础。建立事务共商机制,实行社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会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决议,通过层层审核后,对驻区单位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反馈,限期给予解决意见。建立共建清单机制,依托联席会议实行“四项清单”制度,即党建和服务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建立信息公开机制,通过社区公开栏、网站、微信群以及党员大会、居民大会等平台,及时公布社区党务、居务等重大事项和重点内容,通报驻区单位发挥作用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建立考评奖惩机制,每半年进召开次述职评议会会议,对社区党委和驻区单位党组织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社区党委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驻区单位干部晋升奖惩、评优树模、推荐先进挂钩。
三、成效
1. 激活了城市基层组织细胞,推动了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十心十议、五联四建”党建工作模式,为在职党员提供了进社区、做表率的载体,为驻区单位和社区党组织提供了互联互动、共驻共建的平台,加速了构建城市“大党委”的进程,逐步实现了从“坐等服务”到“主动服务”、从“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的转变。目前,共组建38个院(区)党支部、181个楼栋党小组,选聘154名优秀党员担任网格员,涵盖106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现对65家小微企业、20多家社会组织兜底管理,全县1464名党员干部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 架起了党群“连心桥”,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能力。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增强了亲民爱民意识,改进了群众工作方法,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使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区卫生、文化、教育、共建和保障等服务功能得到强化。目前,提供社保、就业、民政、计生等微服务信息168条,解决居民实际需求152件,为326名老人购买服务41.2万个小时,社区安全感和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3. 发挥了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拓展了社区自治路径。“十心十议、五联四建”党建工作模式,有效发挥了社区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建立了“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共建组织”的“四位一体”自治组织架构,完善了社区党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物业公司、辖区内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培育了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减轻了社区居委会工作压力,壮大了城市管理工作力量。目前,社区依法承担的工作职责由原来的59项减少至29项,协助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职责由原来的57项减少至32项,实现32个老旧散弃小区进物业,并全部成立业主委员会。
四、启示
启示之一:推动服务居民能力提升,必须加强政治引领。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总结,要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必须整合融合驻区单位资源力量,前提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治功能,通过延伸工作触角、提高党组织覆盖面,实现“大党委”工作格局。同时,要加强领导体制创新,明确职责,使党建、服务、管理融为一体,增强社区党委核心领导地位。
启示之二:推动服务居民能力提升,必须对准居民群众需求。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因地制宜、因事制宜,运用现代化智能手段和建立长效机制,拓宽便捷、快速、准确的社情民意反映和处理渠道,让群众表达意愿有去处、反映诉求有人管,准确高效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
启示之三:推动服务居民能力提升,必须整合用好在职党员力量。在职党员是推进社区共驻共建、互联互助的中坚力量,在职党员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服务居民工作成效,仅仅依靠社区“单兵作战”、“封闭运行”,很难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必须把分散在各共建单位的在职党员串联整合起来,强化活动载体创新,才能促进社区整体服务水平的跃升。
五、探讨与评论
从通化县“十心十议、五联四建”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经验看,它不再是之前各领域党建的单项发展、单兵作战,而是将区域内所有基层党组织整合融合起来,发动和带领城市其他组织共同参与,实现城市党建与城市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整个城市的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从本质上讲,城市基层党建都是一个整体性的“块块”的概念,不再是互不隶属的、平行的“条条”的概念。它坚持的基本理念是,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围绕本区域的共同关注,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步调是有机联动的、自然统一的。这种以区域性党组织为纽带的党建模式突破了传统纵向控制为特征的“单位建党”模式,有利于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比较松散的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有利于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的目标、机制和运作模式的一致性,加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整合,进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政治资源与执政基础。
六、问题与研究
在城市化、智能化的推动下,县域社会结构、人口格局、经济模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基层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这些变化。通化县城市基层社会结构由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转化,组织结构已由一元向多元发展,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涌现,一些社会人员对党组织缺乏认识,城市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不够广,这种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化,无形的增加了城市基层党建的难度和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难度。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核心。无论基层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核心作用不能削弱。要以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以融入式党建为治理牵引,以院落(小区)基本单元为治理依托,以培育多元社会组织为治理支撑,以健全规则章程为治理保障的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形成以社区“大党委”为依托,社区党建、单位党建与新兴领域党建深度融合,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各驻区单位多元共治的常态。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