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抓要害,破解基层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士强的“治村经”

2018年08月14日10:0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抓要害,破解基层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士强的“治村经”

河南省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地处豫皖两省三县交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2年以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700元。而到2017年底,李寨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1435元,提前实现整村脱贫。对此,该村党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士强有他的“治村经”:“农村基层工作复杂多变,要想抓出实效,必须抓重点、抓要害。重点是什么?要害在哪里?那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症结,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破解思想难题,“把人心拢起来”

李寨村发展的症结在哪儿?上任之初,李士强凭着一双铁脚板,串东家,走西家,了解村情民情。

“村民在家‘土里刨食’只能顾个温饱,好劳力选择外出打工,剩下一些老幼病残和留守妇女。”李士强说,农闲时,大伙没事干,就聚在一块玩牌、“侃大山”,心思没用到干事创业上;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无心办事、无力办事,“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思想问题虽说是“家丑”,但客观存在,不能回避,更不能掩盖。要想经济脱贫,首先要思想脱贫。

破解思想难题,改变老旧观念,光说不行,必须让群众有事干,闲不住,让他们找到挣钱门路,看到实惠。为此,李寨村通过开展“文明农户”“致富能手”“创业标兵”评选活动,把身边的脱贫故事编成小品、快板书等文艺节目,宣传扶贫政策,讴歌脱贫典型,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破解班子涣散难题,把人心拢起来,必须抓党建、强堡垒。”李士强说。他带领班子成员,组织全村党员以“三会一课”为抓手,开展党性教育;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民主评议;每月10日设为支部“主题党日”,党员干部聚在一起谋发展……通过一系列活动,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李寨村转化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破解发展难题,“产业带动就业”

脱贫致富,“输血帮扶”仅是一时之策,要真正“刨掉穷根”,必须打破传统耕作模式,把村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动中解脱出来,改变“各自为政”的窘境,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破解“无事可干、无钱可赚”的难题。

在李士强主持下,李寨村组建农业发展公司及7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规模化种植红薯。公司聘用流转土地的村民参与劳动经营,除了每年拿到每亩1000元租金,还能按天计酬拿工资,闲钱入股公司,年底分红。同时,李寨村与农产品物流市场合作,品牌化营销,解决农产品出路问题。

在村委会的后面,有一座“唐三粉”加工厂。“这是一个集体企业,将红薯深加工成粉皮、粉条、淀粉,提高产品附加值。”李士强介绍,村民愿意种红薯的,村里负责回收,每亩另外补助400元;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每户在工厂按6000元的标准入股,年底按效益分红。

“三粉”产量年年递增,怎么扩大销售市场?李士强组织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通过“互联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既降低了销售成本,又拓宽了销售渠道。

从李寨村目前的发展现状看,产业的发展不仅给当地村民增加了就业岗位,还吸引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这些人才利用外面挣来的资金、学到的技术在家乡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吸纳村民就业。产业、就业、创业,三者良性循环的格局初步形成。

破解失德难题,“培育乡风文明”

“腰包鼓了,可精神风貌没啥大改观,个别村民还染上了酗酒赌博的恶习,这肯定影响到村子发展的后劲!”李士强说,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多管齐下、疏堵结合,推动乡风文明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早在几年前,李寨村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开设“道德红黑榜”,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村里摸排出的赌博酗酒“重症患者”,采用“办班”“开小灶”等形式,跟踪帮扶。通过多管齐下,一种“歪风邪气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

“儿子媳妇住高楼,老头老婆住地头。”“子女不孝”问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李寨村以县里开展的“孝廉文化进家庭”活动为契机,把赡养老人的具体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并通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孝廉之星”“文明家庭”等方式,弘扬传统孝道、涵养良好家风。

“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做到点子上。”李士强说,在基层工作,面对复杂局面,发现问题、直面问题最能考验基层干部的作风;抓住要害、破解难题最能考验基层干部的本领。“通过抓要害,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黄海涛 辛曼)

(责编:陈彦彦、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