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组织部
2018年08月10日10: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及起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东区作为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城市化率已经达到97%,2017年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城市居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东区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方面存在的党组织作用弱化、社区专职人才队伍缺乏、社会组织发育水平不高、为民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推进。面对痛点堵点,东区始终把抓好城乡社区治理作为城市发展治理的根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专业化职业化导向和基层导向,聚焦制度创新、能力提升、队伍建设和基础保障,有效提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目标导向,抓好顶层设计。建立完善“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三委一中心”农村社区依法治理体系和社区专职工作者选育用管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搭建加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2+2”制度体系,即“两个意见、两个办法”:《关于构建城市社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新型治理和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依法治理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攀枝花市东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攀枝花市东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年度绩效报酬考核办法(试行)》,从制度上精心谋划全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路径和格局。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等32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涉及全区社区发展治理重大问题。三是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区级各部门(单位)抓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职责,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纳入班子目标考核和街道(镇)、社区(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层层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责任。
(二)坚持问题导向,抓牢治理能力提升。针对东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城乡社区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创新治理模式、改进服务方式等,补齐发展治理短板,提升治理服务能力。一是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建引领,赋予城乡社区党组织规则制定权和议事提名权,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党组织。推进“支部建在小区、组织覆盖楼栋、党员联系家庭”和“服务三五家普通群众,带动十几人爱党报国”活动。截至目前,共调整升格社区党组织21个,新设社区下属党组织38个,组建社区功能型党组织57个,成立网格楼栋党小组519个,建立小区党支部25个。全覆盖建立街道(镇)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成功创建“两江两路两园”社区党建示范点23个。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二是改进城乡社区治理模式。持续用力推进小区治理“四会”模式,构建“四位一体”小区组织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社区基层依法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三委一中心”新型农村社区依法治理体系。建立居民自我巡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联勤机制,社区矛盾纠纷下降30%、受理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9.6%以上。实现越级上访、信访积案、群体性事件“三下降”工作目标。三是完善社区治理服务方式。探索服务群众新方法,推行社区“三延”服务模式,即:延长服务时间、延展服务触角、延伸服务方式,实现群众办事无时差。在全区建成“一门式”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85个,129项民生事务纳入受理服务范围。针对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活需求,建成社区便民服务网点2000多个,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初步形成。鼓励社区结合实际创新服务方式,总结提炼了“党员三带工作法”“34866工作法”“135工作法”“逢四说事”等一大批具有东区特色、成熟可推广的社区治理和服务经验,为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导向,抓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东区人才发展规划,强化社区工作者选育用管,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来源广泛、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规范管理。实施社区“两委”委员组织推荐人选资格考试,共遴选223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优秀人才进入社区工作。分两批面向农村社区“三委”成员及全社会选拔44名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工作者实行合同制管理,完善了社区工作者退出机制。二是畅通渠道。注重把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到街道(镇)领导岗位,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岗位需要,通过公开招聘、竞聘等方式,吸纳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每年拿出一定比例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职位,面向社区工作者定向招考。截至目前,44名社区工作者提拔到社区书记或主任岗位任职,13名受到市级以上表彰表扬,32名考录到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三是强化激励。每年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及“五险一金”。从今年开始,推行“基本报酬+绩效报酬”薪酬制度,社区工作者年底考核奖励人均将达到7500元。
(四)坚持基层导向,抓实固本强基。通过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保障正常增长机制,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强化阵地保障。按照“双400”的建设目标要求,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标准化改扩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新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个。积极争取大企业共驻共建,累计争取办公服务用房2万余平方米。二是强化经费保障。每年投入2500万元用于社区建设和治理服务,每百户常住居民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达到2万元以上。三是强化活动保障。每年按照每人100元标准落实社区党员活动经费100万元,每人30元标准落实党员教育经费45万元,社区下属党组织书记和兼职委员补贴较去年提高一倍,基层组织活动得到有效保障。强化居民小区党组织经费保障,对每个新成立的居民小区党支部一次性给予1万元的启动经费,并从党费中按照1-3万元的标准配套活动经费,保证小区党支部正常运转。
三、经验与启示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东区在党建引领提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体制机制运转顺畅,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党组织作用发挥显著增强,社区治理取得明显效果。这些成果和有益经验的取得,在我们看来关键在于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瞄准问题和痛点,在探索和实践中明思路、知差距、挖潜力、促提升。
(一)把握好发展与治理的规律。发展是治理的前提,治理是发展的结果体现,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解决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难题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关键。就目前来看,东区的发展就是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路径下,围绕自身定位和业态特征,不断做大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用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来反哺社区发展,推动形成有效社区治理。
(二)把握好党建引领与融合共治的规律。党的领导是开展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推动多元主体参与融合共治的中轴和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作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根本遵循,引导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辖区非公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融入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当中,在带动区域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三)把握好行政推动与共建共享的规律。行政推动是实现社区发展治理的前进动力,共驻共建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在行政推动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强化主体责任,当好组织者、执法者和政策制定者;机关单位要强化社会责任,主动将闲置资产无偿或低偿移交社区使用;社区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对接辖区单位和大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居民要强化主人翁意识,提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