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城固县委组织部
2018年08月06日15: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城固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十九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要求、新任务为指引,扎实落实全国和省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抓基层党建促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促治理创新维护稳定的“一抓三促”城市党建工作思路,创新推行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为主体的“1+X”城市党建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了“体制顺畅、管理有序、资源融合、服务一体”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各领域党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是政府公共服务不均衡。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很多新经济组织融入城市社区,形成了一定区域内农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交错“杂居”的状态。与此同时,有限的政府公共资源难以实现服务全覆盖,社区服务功能还不完善,一定程度存在“缺位”和“短腿”。
二是管理运行体制不健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党员构成和组织类型日趋多样,与驻区单位联系日趋紧密。虽然探索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等协调议事机制,但由于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的组织互不隶属、行政上互不关联、管理上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和制约机制,导致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格局难以形成。
三是社区服务资源不充足。随着各类社会人大量涌入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功能和服务职能逐步转向社区,而社区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小马拉大车”、“想管却管不了”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驻社区单位共建意识不强,拥有的大量服务设施和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多样化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是党员融合参与不到位。许多居住在社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认为自己是“单位人”,只接受单位的管理,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同时还是“社会人”,还是所居社区的一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意识不强。同时,一些社区流动党员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游离于组织之外。
主要做法
针对存在问题,县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1+X”城市党建协调联动机制,通过建组织强队伍、建网格强管理、建机制强服务,有效整合社区及辖区单位公共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一、强化联动,着力优化组织设置。从优化党组织设置入手,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为主体、网格单元党小组和功能党小组为触角的“1+X”组织体系,织密党在城市社区的“组织大网”。一是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互不隶属、行政上互不关联、管理上条块分割的实际,创新建立县、街道、社区三级层面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县级联席会议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召集,组织部和县民政、住建、财政、司法、发改、机关工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全县城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街道联席会议由街道党委书记召集,驻街道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每月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街道城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社区联席会议由街道办党委副书记召集,社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每月研究解决社区党建重点难点问题,遇有重大问题联席会议随时召开。去年以来,先后召开县级层面会议4次、街道、社区联席会议120多次,研究解决社区“三有一化”、社会维稳、党员管理、共建活动等突出问题490多个。二是抓实社区网格化管理。坚持哪里有党员,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有群众,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思路,不断延伸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依托亿腾广场和新兴巷,率先建立了亿成商圈党支部和新兴巷楼宇党支部,实现城市党建在商圈楼宇全覆盖。将全县11个城市社区划分为98个网格单元,在每个网格单元成立党小组,负责做好党员管理、矛盾调处、便民服务等工作。同时,根据党员业缘、志缘、趣缘,成立文化宣传、法律维权、书画棋艺等功能党小组52个,形成了纵向到网格、横向到小组的党组织体系。三是优化“民情直通车”服务。为实现社区网格单元的有机融合,整合政法、民政、卫计等部门资源,投资570多万元,开发建成民情在线综合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和电脑终端,对群众的需求事项在线办理,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同时,针对社区流动党员多、流动去向分散的实际,依托微信群、QQ群建立网络党支部,党员线上学习、线下交流,做到学习培训、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服务救助、交流分享“五个同步”,促其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全县11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网络党支部,开通社区微信公众号11个,通过网络有效加强对420名流动党员的日常联系和教育管理。
二、齐抓共管,着力推动资源整合。针对全县社区大多为传统居民社区,干部少、群众多,工作量大面宽的现状,充分发挥“1+X”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作用,调动城市区域内各类主体参与共驻共建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党员共管,“一体化”整合、“最大化”互补。一方面,多方联动,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在“1+X” 城市党建协调联动机制的框架下,建立了共驻共建责任制,明确了辖区单位在社区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城市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职责和任务,由街道办党委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签订目标责任书。县委将每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共驻共建工作纳入到本单位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共驻共建制度化、长效化,变社区“独唱”为大家“合唱”,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等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约化。县城文化路、西一路、中山街三条老街,小摊小贩扎堆,每天垃圾遍地、拥堵不堪,群众颇有意见。在一次联席会议上,这个问题被摆上台面。很快,由县综合执法局牵头,周边3个社区、4家单位联合开展了“我是小小城管员”活动,党员、群众代表近400人参加,清理占道经营、整治环境卫生,老街旧貌换新颜。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实现城市党员共管。深化拓展“双报到”活动,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按照“1+X”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的统一安排,参与社区管理服务。针对社区党员年龄、文化、职业等层次多样的实际,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将社区党员分为骨干类、普通类、流动类、在职类、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类5大类,分层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台账,通过党员每月自评、支部季度考评、党委年终审核的方法评议积分,积分结果作为党员评优树模、干部年度考核、党员“双评议”等的重要依据。社区党组织定期将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反馈给所在单位党组织,部门单位党组织也在预备党员转正、群众评议、评优树模等方面,充分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建议,此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刊载推广。
三、统筹协调,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发挥街道办党委的统筹协调作用,指导社区党组织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活动计划,主动邀请驻社区单位来参与,每月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和公共志愿服务,变封闭的社区为开放的社区,变分散服务为“一站式”集约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深化共建服务。每年年初,由社区党组织“1”牵头召开会议,结合各驻社区单位“X”业务特点、党员特长等,围绕社区管理、文明共建、环境整治、法治维稳等重点,按月制定活动计划,签订共建承诺书,开展项目化共建和“菜单式”服务。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卫生保洁、文艺宣传、演讲比赛等共建活动110多场次、服务党员群众9000多人。二里镇二里社区组织辖区党员干部成立义工服务队,每月深入镇中心敬老院开展服务,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拉家常、搞演出,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二是开展志愿服务。广泛推行社区“136”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八卡”服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全县建立志愿者服务队45支1200余人,成立社区慈善老年大学6个,开设舞蹈、音乐、书画等兴趣班,让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莲花街道办事处城东社区支部委员、主任赵灵带头组建了扶贫帮困、敬老助老、文艺宣传等6支志愿者服务队,热心帮助关爱弱势群体,被称为“社区百姓的贴心人”,入选2017年3月“中国好人榜”。三是推行网格化服务。按照每个网格3名的标准,配备网格员294人,由网格党小组负责网格员日常工作的监督考核,为居民提供“一线式”综合代办服务,变群众“找上门”办事为网格员“走下去”服务。2017年,社区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367件,排查安全隐患516个,服务居民8700余人次。博望街道办中山街社区党支部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积极动员驻社区的4家单位,30名机关干部与26名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定期上门辅导作业,帮助孩子梳头洗衣、打扫卫生,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四、健全体系,着力保障工作落实。坚持从健全城市党建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经费保障体系入手,夯实责任、强化保障,确保社区党建各项工作由社区党组织“1”牵头,“一条线穿到底”,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全面落实。一是夯实责任强保障。推进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纪实制度,对党建工作开展过程进行全程纪实。建立“1+X”共驻共建“双诺双评”制度,年初,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上级党工委和街道办党委分别签订社区共驻共建目标责任书,同时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每半年,由街道办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辖区党员群众对承诺事项进行评议,评价结果反馈给驻社区单位上级党工委和县考核办,作为本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倒逼共驻共建落实见效。二是健全制度强保障。建立“1+X”社区党建联席工作例会、季度点评、党建联系点、考核督查等制度,对社区干部实行专心、专职、专人、专责“四专”管理 和“三考两评”,将党建考核成绩提高到30%,抓党建工作实绩与绩效工资挂钩,激发社区干部工作热情。三是加大投入强保障。建立县财政预算、县管党费以奖代补、街道办党委年度列支、辖区单位投入、社会赞助为一体的城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预算10万元工作经费,县管党费每年对社区奖补15万元的党建经费,街道办党委每年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经费50万元,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用于社区“三有一化”建设,11个城市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达到室内300平方米、室外1000平方米的标准,100%建成“一厅式”便民服务大厅和民情在线服务平台,中山街等4个社区实现了“村居合一”。通过持续用力强党建、促融合、优服务,有力提升了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水平,社区党组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对上级要求的执行力,基层党组织对突出问题的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连续三年城镇社区信访上访量下降30.5%、“两率一度”提高到98.8%。
工作成效
通过探索建立“1+X”城市党建协调联动机制,在加强和改进城市党的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开辟了城市区域化党建新路径。建立“1+X”城市党建协调联动机制,把城市社区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纳入社区党委统一管理,让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社区党委班子,理顺了辖区内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关系,增强了社区纵向领导、横向协调的能力,实现了城市党建由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的转变,构建了无缝隙、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体系。
二是搭建了党员双向教育管理新平台。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党员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了党员承诺践诺、日常考核评价、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在职党员“双报到”,强化了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特别是加强了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和监督。同时,积极引导城市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自觉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有效激发了辖区党员队伍整体活力。
三是提升了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新水平。通过对辖区内的服务、党建、文化、人才等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增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事的能力。同时,通过创新为民服务模式,建立党员群众联评制度,充分发挥城市各类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作用,有效满足了辖区内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增强了社区党员和居民的归属感、自豪感,提升了城市社区党组织的“两力两率”。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