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
2018年07月24日10:21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在视事业如生命的不断追求中形成的。张进39岁出任前卫厂厂长,曲折开拓,风雨兼程十二载,将一个老态龙钟的三线企业蜕变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和服务于一体的生机勃勃的现代化企业,将一个产品单一的仪表企业发展成为今天由7大产业、数家多种所有制企业构成的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从2003年的1.4亿元增至2015年的17.8亿元、利润从400万元增至8107万元……音乐“发烧友”张进在前卫改革发展的乐章中,用心血和生命谱写出激荡振奋的主旋律。
“脑子聪明,思路清晰,眼光独到,战略前瞻,敢想敢干,有企业家魄力……”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大家对张进的评价。
这些褒奖背后,是多年来张进永不停歇的坚实改革创业脚步。
三线仪表企业在他手中华丽转身
2004年,刚刚出任前卫厂厂长的张进,面临企业发展的瓶颈:老厂区破旧不堪,生产线规划无序混乱,产品单一,仅有军品配套和燃气表两项产品,营业收入一直徘徊在1亿元左右,难有突破。
当时按照重庆市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工厂必须“退城进园”,张进和厂领导班子经过充分研究,果断决定,抓住政策机遇尽早搬迁。可大多数员工有着“故土难舍”的情结,不愿搬迁。
在这一年的职代会上,张进在工作报告中,用了大量的篇幅,鞭辟入里地给员工们分析搬迁利弊,并对员工们关心的搬迁后工作生活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安排,搬迁决定终于得到了员工们的理解和支持。
搬迁说起来容易,可对于家底并不殷实的前卫厂来说,那么问题来了,钱从哪儿来?
在诸多方案中,张进和领导班子成员义无反顾选择了对企业最为有利但对领导个人来说风险最大的方案。新厂区建设采用土地转换和通过招拍挂的形式,利用土地价差和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共筹措资金4.05亿余元,其中建设和搬迁共用2.88亿元,余下资金全部用于工艺设备仪器的更新和补充。
在新厂区,2010年前卫仪表厂改制并更名为重庆前卫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结束了长达44年的工厂制历史,进入到公司制时期。2013年8月,按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更名为重庆前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向集团化管理模式转变的新时代。
现代化的厂房建造起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建设起来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起来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蓬勃向上的崭新企业。
从此,前卫厂开启了风云激荡、顽强拼搏、奋进崛起的改革发展时期。
正如张进多年的工作搭档、退休的前卫集团前党委书记顾勤恳所说,“当年如果保守一点,一味苦熬,就不会有今天前卫的大发展。”
非常6+1,他致力打造联合舰队
搬迁的同时,张进就在苦苦思索,厂房好修,修起来干什么?搬迁后如何发展?我们要把企业做到什么水平?作为企业的“掌门人”,张进在谋划下一盘大棋。
军品产业仅做配套是远远不够的。他带队主动拜访相关厂所,共同研讨如何利用各自优势,把产业做大,变最初的抢蛋糕为做蛋糕,大家共同受益;他积极主持科研攻关,打造前卫的军品总装实力;他真诚地与军方合作,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项军品任务,为争取更多订单打下坚实基础。
对民品产业,张进完全把前卫当作一个创业公司来做,他认为,创业贵在“创”,不等不靠,创在今朝,敢想敢试,赢在明天。“他看准的事情,会努力去干,风险不惧。”熟悉他的人都这样说。
正是他这股豪气,让前卫牢牢抓住了进军风电市场的机遇。
2005年,重庆海装风电筹建时,前卫并不是原始股东,一心拓展能源市场的张进没有贸然进入。他对风电产业进行了大量的考察论证、调研分析,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技术人员充分讨论后,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市场,值得进入。于是在2006年一举向海装风电投资4000万元,2013年又大手笔增资至9000万元,成为除重庆船舶公司外的第二大股东。
进入风电这个新产业,就要做其核心配套。根据前卫特点、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张进把目光聚集到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上来。前卫于2007年完成了两型风电控制系统的开发,同年,首台850KW 和首台2MW风电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样机也成功下线。
但是缺乏受市场认可的品牌怎么办?借势借力!虽然蜗居“山城”,张进却一心与世界一流公司合作。2008年,前卫与世界一线品牌企业--丹麦KK电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重庆科凯前卫风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风电控制系统产业走上品牌发展之路,如今已进入国内3甲。
初战告捷的前卫人并没有放慢脚步,因为张进深知,现在还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必须抓紧做大民品产业。于是,按照张进和领导班子一起确定的“能源装备、城镇化、重庆产业升级”三大主线,前卫的产业由当初单一的军品和燃气表拓展到风电控制系统、水表、海洋石油装备、IT配套、高压电力计量等产业,这就是后来被大家昵称为“非常6+1”的七大产业。
七大产业看似繁杂,其实张进胸中自有丘壑:军品是稳定型产业,燃气表、水表、电表是能保持一定幅度增长的成熟型产业,IT配套是在短时间能实现快速增长的成熟型产业,风电控制系统、海洋石油装备是未来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潜力型产业。
“张总选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哪个产业不是拍脑袋,而是前期经过大量的摸底调研,优劣势分析,通过研讨统一思想后确定的。”前卫科技集团产业发展部主任李原十分了解张进的发展思路。
关于他的传奇,一个接着一个
在重庆船舶公司、前卫科技集团和海装风电,1元钱收购企业,4年赚回一家优质企业等张进的成功案例被大家当作一个个传奇而津津乐道。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张进了解到重庆一家生产水表的民企由于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经过周密细致的调研、分析,反复论证、核算,张进果断地决定收购这家民企。当时班子里有同志担心,担心国企收购民企,做不好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担心职工议论,担心被误解收购有猫腻。张进和大家推心置腹地交流,水表产业与前卫原有的燃气表产业相似相关,都是能源计量领域,营销方面有一定经验。这家企业除了资金问题,还有管理不善造成的质量问题,而管理和质量正是前卫的优势。只要做好资产核算,大家坦坦荡荡,就不怕蜚短流长。收购之后,前卫派出管理团队,并建立了质量体系,这家公司目前已成长为国内智能水表领域的排头兵,并成为前卫的利润大户。
“当年花2300万收购60%的股份,到2012年通过分红已全部收回投资,且不论3万多平方米的厂房、设备,50多亩土地。相当于4年净赚了一个优质产业和优质企业。我们实现了由燃气计量仪表向水务计量仪表拓展,达到了低成本扩张的目的。”回首来时路,前卫科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黄四光对张进独到的市场眼光十分佩服。
精彩还在继续。
2015年1月,前卫集团旗下的前卫克罗姆表业有限公司以1元钱的价格收购了上海克罗姆公司,重组了德国埃尔斯特集团在中国燃气计量设备业务。德国埃尔斯特分别在重庆、上海以合资合作形式拥有燃气计量设备业务,但上海克罗姆公司长期经营不善,张进领衔了多轮谈判,最终前卫克罗姆以1元价格对上海克罗姆100%控股。
资本市场的长袖善舞,让前卫集团不但占领了上海及华东市场,德国埃尔斯特公司多项世界先进的燃气计量产品和技术也将注入前卫克罗姆公司,极大地增强该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发展后劲。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在张进的心中,企业经营无定势,在方式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敢为人先,大胆探索。
目前的前卫科技集团,既有国有独资性质的如前鑫公司,又有中外合资的如前卫克罗姆、科凯前卫,还有与民营企业合作的如智能水表、前卫海洋、前卫宏华、前卫计保等公司,在前卫海洋和前卫计保的股本构成中还分别允许相关自然人参股。
现在看来前卫各板块不同所有制形式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思路,但在2010年前后,却具有突破“禁区”的意义,这绝对需要极大的智慧、魄力、勇气和担当,张进的“前卫”眼光更是令人称道。
张进虽然去世了,但在前卫成长发展壮大的优美乐章中,他谱写的催人奋进的主旋律——改革创业,永远没有休止符!前卫人自信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决战风云的气魄,继续演绎前卫传奇……
(作者系《中船重工》报记者)
(中船重工供稿)
相关专题 |
· 张进:国企前卫 舰船铁汉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