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红色基因永传承

2018年07月23日14: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布子好,麻绳壮,妇女做鞋昼夜忙。缝的缝,上的上,这只那只一个样。不分黑白抓紧做,同志穿上好打仗……”

6月21日,是沂蒙六姐妹之一的伊淑英辞世两周年的日子。这段时间,伊淑英的大儿媳公丕珍忙完农活,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一边哼着婆婆生前经常唱的支前歌曲,一边飞针走线地绣着鞋垫。“婆婆一生对子弟兵最有感情,我要把婆婆拥军的好传统传承下去。”

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就在公丕珍家附近。进入6月份,前来纪念馆接受教育的逐渐多了起来。“大概是平时的二到三倍,最多的时候一天来了二百多人。”沂蒙六姐妹纪念馆讲解员李佳介绍。

走出纪念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明照凤深有感触:“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族谱’。以前都是从影视作品中了解沂蒙六姐妹的事迹,这次实地听讲解、看实物,师生们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传承红色基因,就要用六姐妹精神、用沂蒙精神激励自己不忘初心、不懈奋斗,自觉做新时代的建设者。”

在沂蒙六姐妹的后人眼里,沂蒙六姐妹精神就在口口相传的故事、耳濡目染的家风当中。“永远感恩党,永远跟党走,这种信念,就像融入她骨子里一样”,谈起母亲伊淑英,儿子郑卜奎这样说。

郑卜奎回忆,母亲生前经常讲,战争时期,粮食不够吃的,花生壳、玉米芯都磨碎了摊成煎饼,摊出来的煎饼一碰就碎,小伙子们就揣着一袋碎末煎饼上前线,还不一定能活着回来。每当讲到这儿,老人总是反复叮咛,没有共产党,没有人民军队,哪有咱老百姓现在的幸福生活?“临终前,母亲拉着我的手一再叮嘱,要让子子孙孙都听党的话、跟党走,啥时候都不能忘了本!”说到这儿,郑卜奎的眼睛湿润了。

好男要当兵,报国最光荣。沂蒙六姐妹后人中,先后有7人应征入伍、建功军营,但也有“阻拦”后代当兵的。沂蒙六姐妹之一的伊廷珍,大儿子许美福想当兵,因名额有限被刷下来了,许美福不甘心,知道母亲与征兵的人能说上话,就央求母亲帮忙找找人,没想到母亲不但不帮忙,反而立下“家规”:凡是不合规定的事,坚决不办。“她就是见不得有人给党、给军队抹黑,自己的孩子更不行。”多年来,沂蒙六姐妹的后人都本本分分做人,凭着自己的本事吃饭,对他们来说,母亲、婆婆、奶奶、姥姥身上的光环,只是给了他们努力上进的动力。

盛夏的沂蒙大地,山清水秀,林茂果丰,一派生机勃勃。穿行烟庄村,“沂蒙六姐妹”故居、“沂蒙六姐妹”红军小学、“沂蒙六姐妹”煎饼、“沂蒙六姐妹”采摘园……“沂蒙六姐妹”的印迹随处可见。

在蒙阴干部群众眼里,沂蒙六姐妹精神,就是担起应担的责任,做好分内的工作。野店镇茅坪村与烟庄村毗邻,村党支部书记刘宗路在沂蒙六姐妹精神影响下,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蒙阴蜜桃卖到了6000公里外的中东迪拜,带领周边数千果农走上致富路。

“如果说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是否敢于冲锋、敢于牺牲是检验党性的一把标尺,那么,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检验担当的‘试金石’”,蒙阴县委书记王皓玉认为。近日,蒙阴县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建功乡村振兴”活动,激活蕴藏在全县党员干部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绿富美”新蒙阴的强大力量。

英雄已去,精神永存。沂蒙六姐妹用一生诠释着党政军民生死相依的鱼水深情,成为沂蒙老区党员干部群众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一面鲜红的旗帜、一部生动的教材。今天,沂蒙后人正追寻着沂蒙六姐妹的足迹,争当沂蒙六姐妹精神传人,用担当与行动,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伊廷宝 温雁)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