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上海村干部选派呈年轻化趋势:2018年新一届村书记平均年龄46.2岁,大专以上学历达86.1%

这些80后村书记,能够“走红”完全靠实力

杜晨薇

2018年07月19日08:19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这些80后村书记,能够“走红”完全靠实力

日前,上海郊区1584个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已全面完成新一轮换届,一大批精明能干的村干部,即将肩负着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走上工作岗位,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献力献智。

近年来,上海村干部的选派呈年轻化趋势。参考上一届(2015年)村党组织换届情况,村书记的平均年龄47岁,比2012年降低2.1岁,35岁以下占13.6%。而最新出炉的2018年村党组织换届情况显示:新一届村书记平均年龄46.2岁,较上届又下降0.8岁;大专以上学历达86.1%,较上届提升12.1%。村书记队伍老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村干部队伍日益年轻,是好事,也是“难事”。过去,农村多数干部岗位长期由当地有一定口碑和威望的长者担任。而今,有些村换上“经验有限”的80后书记,想让老百姓骤然接受、适应甚至拥戴,并不容易。

不过,从当下诸多实际案例来看,这些青年村干部凭借踏实肯干的精气神、谦虚恭谨的低身段,以及无穷的新鲜创意,把农村的事情办得有章法。在上海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他们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迎龙村书记李天舒:拆违把家家户户得罪光 选举却获得100%得票率

80后李天舒的微信头像是一条龙。龙首微颔,两条长长的须子飘逸卷翘,颇有喜感和亲和力,和他本人敦实的身型、圆润的面庞神似。

这龙是奉贤区柘林镇迎龙村的吉祥物,可知名度远比不上李天舒。在迎龙村做了3年村主任、1年多村书记,走在路上,百姓老远就能认出他。李天舒比那龙,更像吉祥物。

爷爷的面子也不给

李天舒的办公室在村委会一楼走廊尽头,但他总也不用。每天上班,三分之二时间在村里;剩下三分之一时间就待在大门口的小会议室里,随时接待有问题要解决的老百姓。

村里难题真不少。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村居职能转变,村委会全面承担起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拆违、河道治理、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李天舒掰着手指一算,每一项都跟自己有关。

“过去的农村治理大都采用防御性工作模式,事情来了再挡。可如今,不管大事小情都要主动出击,走在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第一线。”就拿拆违来说,以前只要保证每年没有违建增量即可,现在则要彻底消灭几十年攒下的存量问题,前期与村民的沟通协调非常复杂。

李天舒家祖祖辈辈都是迎龙村人,拆违一开始,便有村民打起“曲线救国”的主意。“有一段时间,总是接到爷爷一位老哥们的电话,希望我看在爷爷面子上对他家网开一面。可政策规范一旦被个别人突破,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就会被摧毁。公平公正是底线。”李天舒必须“六亲不认”。

甚至,村干部在对自己家“动刀”时,还得格外狠一些。迎龙村委班子共有5名成员,包含李天舒在内的3人是本村人。拆违开始后,3个村干部先把自家的违建收拾了。就连一些处在政策边界模棱两可的区域,也都按最严标准“一刀切”。

“只有自己坦荡荡,才有底气说服别人。”近日恰逢迎龙村班子换届选举,李天舒这个在拆违中把“家家户户得罪光”的村书记,却在选举中获得100%得票率。

村里的“点子大王”

持续两年的环境整治,让迎龙村25个村组、897户村民家变了样。而迎龙5组、14组前的一条1公里小路,更成了众人参观的“网红小路”。

这路是用拆违中产生的废旧砖头和瓦片铺成的,只花了些人工费,省了材料钱和拆违垃圾清运的钱,可以说是“负成本”。主意是李天舒出的,他有个如意算盘:“拆后荒地修复成田间小路或景观,老百姓就很难占用,违建不会返潮。”

李天舒的点子还有很多,譬如让工作人员拿着自拍杆到拆违现场多角度记录。“遇到纠纷,迎龙村提供的视频资料证据总是很全的。”他还逼着村委会的90后们学了PS修图、CAD制图、视频制作等手艺。开村民大会,书记不讲话,而是放视频。把要讲的内容剪辑成动态画面,“原先一开会就打瞌睡的村民代表,现在都紧盯着大屏幕”。

最见成效的手段是拆违期间村委会给村民宅基做了一系列CAD模型图,“我们把拆后修复好的效果图给老百姓看,消除他们对拆违后留下‘伤疤’的担忧。”

迎龙村两年拆除17万平方米违建,通过强制手段推进的仅不到400平方米,绝大多数是老百姓主动配合,甚至自觉拆除。而今,李天舒和同事们承诺的一幅幅“效果图”都已实现,老百姓房屋的租金收入也因周遭环境提升,不减反增。

近两年,李天舒还在迎龙村注入许多类似城市社区的功能配置。例如,专业物业。他发现,农村独居老人较多,但物业服务跟不上,给百姓造成极大不便。通过成立物业团队,既解决老百姓实际需求,又增加了就业岗位。

在违建的拆后环境修复中,李天舒发现,雇佣本村村民来完成扎篱笆等简单工程,不但老百姓认可,还可以增加收入,调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在区镇两级民政部门指导下,迎龙公益服务社成立,工作人员均由50岁至60岁赋闲在家的村民组成,承接村委会河道保洁、农田水利维修灌溉、环境修复等业务。

鹤鸣村书记严斌:妻女出游度假他没份儿 留在村里忙成“沙发瘫”

“这个事交给我来办,但那个事,你要抓紧弄哦!”挂断电话,严斌笑着舒了口气。今年初,严斌开始担任浦东新区航头镇鹤鸣村村书记。他只有34岁,在全镇13个村里,是唯一的80后正职干部。

电话里,他答应“帮忙介绍工作”;电话那头,村民也表示加紧拆除自家违建。“拆违是个技术活,要在帮村民排忧解难的同时,趁热打铁动对方的‘蛋糕’,成功率会高很多。”

硬骨头变“软”了

严斌是军人出身,做事总带着一股冲劲。2016年初,航头镇打响“五违四必”战役,在推进航头商城区域的拆违工作中,严斌被派到第一线。和违章户面对面,说难不难,但要有硬碰硬的勇气。商城内集结着数百家小餐饮和服务类商铺,存在大量违建、无证经营现象。严斌性子直,按照政策规定一家一家往下啃,“对方硬,我比他还硬”。10个月时间,商场二、三层超高违建陆续拆除。

可一到村里,严斌却突然“软”下来。有农民要建房,按航头镇规定需清除自家违建后才可获批。考虑到这户人家经济困难,施工期间拿不出钱来临时租住别处,严斌三番五次跑到镇里说明情况,希望照顾“特殊情况”,暂时保留村民家里一间违建的小屋用于居住,等新房盖好后再拆除。

安抚老百姓,也讲求方式方法。上任半年,严斌的手法越来越高明。不管事情能不能办,先和老百姓交心,摸清对方情况和诉求,再寻求合适的解决机会。老百姓为啥不愿清理屋前堆物?这些东西大都是柴火、旧建材,对村民而言虽然利用率不高,但弃之可惜。村委会通过“现金回收旧建材”“以废柴换液化气”等方式,大多数村民都主动把杂物处理了。“每一个问题都对应一把钥匙,找到钥匙,门就开了”。严斌就像一个大宅院的管家,腰间别着一大串“钥匙”,随时等着给村里的老百姓开心门、解心结。

“佛系”书记重带队伍

严斌在朋友圈共发过49条动态,一半以上是和旅行相关的,哈尔滨的雪,奥地利的山……他是个好动的人。担任村书记前,严斌一家每年雷打不动要出去旅行。如今,妻子独自带两个女儿去了好多地方,甚至坐了热气球、直升机,独独没有他的份儿。

鹤鸣村今年全面打造“美丽庭院”,4.37万平方米的拆违指标还剩一半,“我去度假,活儿就剩下了”。不能出游度假,严斌调整日常消遣方式——找个沙发,躺着、瘫着,“精力恢复得很快,后续工作更来劲”。严斌的生活态度,用现在时兴的话说,很“佛系”。

鹤鸣村的村委班子平均年龄很小。除一名70后村主任外,其余4位成员都30出头。严斌不抓考勤,如果谁有急事,只要完成手头工作,并向他报备动向,就能请假;周末加班,谁若到不了,群里打声招呼就行;就连开会也常常省了,每隔一段时间,严斌自费请大家下馆子,互相通通气,氛围宽松自由。

“靠管不行”,严斌说年轻人有个性,也有担当,应该充分信任他们。“基层工作压力大,制度太死板会影响工作激情。”可宽松不代表松懈,有几次严斌好奇,“如果加班时我不在,大家会不会认真做事?”结果,周末早上7时30分的办公室里,已经能听见敲击键盘的声音了。拆违、创建任务一来,干部们纷纷往上冲,没有一个“掉链子”。

赵家村书记曹忠:脾气臭骨头硬执法必严 老百姓却拿他当主心骨

闵行区华漕镇赵家村,因美丽乡村建设颇见成果而远近闻名。每逢周末,这里会迎来不少周边村民,甚至城市居民来游玩。

殊不知,2016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区域。紧邻的黄沙码头、废钢码头使村内尘土飞扬、泥浆遍地;违法搭建、临时窝棚随处可见; 村里的几处水塘也浑浊淤滞。2016年1月2日,一场急风骤雨般的拆违行动开始,华漕镇把最优秀的人才挑出来放到基层,其中就包括时任赵家村村主任的80后年轻人曹忠。在村书记翟秀明和曹忠的带领下,村里一帮平均年龄只有30出头的干部只花了两个月时间拆掉全村14万平方米的违建,完成了当年90%的拆违任务。

曹忠本人,也因为这两个月内强悍、果敢的表现,在今年1月升任赵家村村书记。

“疯狂”的60天

曹忠不说话时,光看他的外形特征,跟“传说中”强硬气质完全不搭界。可他一开口,洪钟似的声音却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具有威严和震慑。有人说,曹忠就像隐藏起来的怪兽,一旦被外界刺激触发,立马现出强大战斗力。赵家村强力推进拆违的那两个月,恰恰就是怪兽被激活的时段。

刚接到14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时,赵家村里没人想到时间节点会是短短两个月。上级最初布置,华漕镇所有村应在30天内完成年度拆违任务90%签约率,再给4个月时间循序渐进地拆,争取在2016年中期完成目标。赵家村13个村民小组,不超过20个村干部,曹忠临时组织的“拆违小组”只有10个人,平均年龄不过30出头。

为了在短时间内见成效,当时多数村都采取“广撒网、全村同步推进”的策略,弊端是:很可能因丈量仓促造成不公平,给后续拆除工作留下隐患。曹忠脾气耿:“宁可完不成任务,也要一口一口吃,要吃就吃透。”他把“首战”放在全村违建最多、人员最复杂、工作最难做的村组,10个人分成5组挨家挨户跑,同步请第三方评估公司精确丈量土地,量一家,签一家。那30天里,所有同事早上7时30分到村,走家串户促签约,晚上7时再回办公室碰头讨论,汇总一天的工作信息,回到家往往已时22时30分。

30天时限到了,赵家村干部们果真交上90%签约量的完美答卷。谁知,上级布置了新任务:拆违工作要见“华漕速度”,原本给的4个月拆违时间要尽可能压缩至一个月内完成。曹忠和同事重新打起精神,一面劝说村民、企业同意提前拆除,一面游走于各个拆违施工现场,监督施工队安全作业。“最‘疯狂’时候,同一个时间点有七八台挖机同时进村开工。”

偏执的“铁汉”

赵家村的“拆违之战”过后,曹忠“出名了”。有说他“脾气臭”的,也有说他“不怕死”的。可村民心里却装着一杆秤,曹忠“执法必严”,家家户户违建都一视同仁。

有一回,在拆除村民违建的过程中,已签署同意书的户主突然变了主意,拒不配合。还把院门一关,爬上楼顶露台扬言要当众跳下去。曹忠冲进去,扑上露台,捡起一块砖递给户主,“违建必拆,有本事你别跳,你冲着我砸,越狠越好”!

几个回合的僵持、过招后,所有人的衣服都被紧张的汗水浸透,曹忠也说不清自己当时的心情:既担心对方真的砸下来,自己怎么跟妻女交待;又暗暗希望对方动手,自己因公负伤,对周边其他违建户也是个警示。当天,该处违建顺利拆除了,有村民偷偷跟曹忠说,你做得对,只是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拆违期间,曹忠曾经历过几个不眠夜,有一晚甚至险些令他意志动摇。“一个老干部打电话说:你这样做不对,太严苛,村民意见很大。我一整晚都在想,这样大刀阔斧地拆,到底对老百姓是不是件好事情?”

直到2017年,华漕镇汇聚各路资源到赵家村建设美丽乡村,赵家村日益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的农家风貌取代了往日参差不齐的违建,原先的房屋月租金也因拆违后资源紧俏、生态环境变好而提高。曹忠的一颗心算是落了地,自己近乎偏执的坚持,没有错。

华严村书记曾耀:外来干部脚踩“风火轮” 甘当建设乡村“黏合剂”

曾耀头一回踩着平衡车去奉贤区南桥镇华严村走家串户,可把老百姓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像风火轮似的。”村里路窄,行人多,平衡车既不占地,也好控制行进速度,自然是村干部巡村的好帮手。曾耀这个新上任的80后村书记,因头顶草帽、脚踩“风火轮”的几次特殊亮相,让华严村的老百姓们记住了他。

在上海的村干部队伍里,像曾耀这样的并不多见。他不仅年轻,还是个来自湖南的外乡人。一个外乡小青年要扎根奉贤农村,当地人打交道,难过的不仅仅是“语言关”……

小曾“变了个人”

参加工作至今9年,曾耀先后担任过南桥镇政府办公室的科员、副主任。2016年又调至华严村当村书记,基层工作一把抓。不少曾在机关里工作的同事直呼,“曾耀当了村书记后变了个人。”

走出办公室的曾耀,变化确实有点大。过去在机关,即便操着一口湖南口音也不耽误做事,奉贤话更是半句也不会讲;现在,他不仅听得懂村里百姓纯正的方言,自己也能说上几句。过去,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很少需要动脑子自己做决定;现在,华严村675户村民的生活、发展都靠他牵引,“一年之初,就知道今年要做几件大事;每天一起床,就想新的问题该怎么办。”

更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当地百姓认可并信任这个“外来”干部。曾耀说,刚来村里,他敏锐感受到老百姓隐藏在客气背后的真实态度。“知道你是村书记,村民会主动跑上来反映些问题,可一听你说的不是本地方言,眼神中的光芒都暗淡了”。

“我能理解村民的心情。”曾耀说,“如果是在我的家乡,外乡人压根就不可能成为村干部,很难开展工作。也就是上海这样的城市,农村的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外来干部才有在农村一线发挥作用的机会。”

受益女儿“外交”

最初的磨合过程,的确很艰难。曾耀还记得刚到村里,为了树立威信,故意把脸绷起来,“跟谁都敢吵架”。结果,好多老百姓怕他,说他凶。

曾耀还做了一些让他至今后悔的事。“为腾出空间发展,我把老的村委会拆掉了,没有考虑到老一辈村民和老干部的怀旧感情。为造更高规格的老年活动室,我先把旧的拆除,结果因土地审批等原因,新的至今没建成”。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人渐渐喜欢这个敢拼敢干,也敢认错、敢承担的外来干部。一位常住村里的老伯因为拆除违建,和曾耀前后打了五六次交道。老伯家经济较困难,房子有两处违建,按政策一并拆除后,居住成了问题。但倘若不全拆,有可能让周边村民产生政策“不公平”的误解。了解情况后,曾耀做主,先只拆除其中一处,让老伯一家可以安身。其他村民质疑,他顶上前去沟通解释。

曾耀说,拆违政策只有一种,但违建的成因却有十几种,实际操作中如果强行“一刀切”,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必须充分了解每户村民的实际情况,在政策范围内做必要的调整。

“强硬”的曾耀还有一张“柔软”的王牌,是他的女儿。偶逢周末,他会把女儿带到村里踏青,或是到宅基上,和当地的爷爷奶奶们聊聊天。双方虽然语言沟通有些障碍,可老人家待孩子的善意和温柔却写在眼睛里,就连曾耀也沾女儿的光,和这些老百姓们愈加亲近了。

曾耀自己是农村人,父母和亲人也住在湖南老家。他说,全天下的农民都一样,希望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裕。而今,拆违为上海农村生态修复打下底色,走好了乡村振兴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应该让老百姓的腰包真正鼓起来。

今年,华严村召集村内35名乡贤共同成立“华严村乡贤汇”,其中包括企业家、政府官员、农场主、律师、学校校长、规划师、外资企业员工等,共同为华严村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和资源。“中国人对土地都有感情,这些乡贤会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家乡奉献力量。”而这个外来干部曾耀,则像是一个黏合剂,把原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力量,牢牢粘在了一起。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