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大地情深

山东省诸城市作家协会 王畔政

2018年07月16日13: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的一生有几个四十年?而四十年结缘一份报纸,应算是人生的一大盛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春天起,我与《人民日报》相识相知,至今相恋相依,缘定终身。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1978年春天一个上午的两节初中二年级数学课,数学老师张俊坡手捧一张报纸,看上去很是兴奋和得意。奇怪的是这两堂课他不再讲数学,而是高举起那份报纸声若洪钟地说,今天不上课了,专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人民日报》的作品。然后,他抑扬顿挫地朗读一篇长长的文章《哥德巴赫猜想》。第一次我们知道了有一张报纸叫《人民日报》。第一次知道了一位大数学家陈景润,知道了陈景润关于“1+2”的证明,这个被誉为世界近代三大难题之一的数学课题,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两节数学课,只读一张报纸,张老师声情并茂,读得那么入迷。间或加上几句评论,或者是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正是这堂非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给我们全班同学种下了向陈景润学习的种子。课后想想,其实我们上的就是数学课啊。一个关于数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数学课,一个摘取世界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数学课。这堂课上得异常过瘾,可谓酣畅淋漓。因为我是数学课代表,课后我迅速地尾随张老师到办公室,索取那份报纸。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反复阅读。我不能贪婪那份报纸,根据师嘱第二天按时送还给老师。从此,《人民日报》大地副刊那份神圣,已在我的脑海中矗立。

原来课外还有这么厉害的数学家,原来课本外还有这么好的文章。自此,我向往写一手好文章的大作家。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先后做过企业文案、中学教师、乡镇机关秘书、报刊编辑。庆幸的是,我几乎就和心向往之的《人民日报》朝夕相处了。每天,我都期待着绿色邮差的铃声,期待着第一时间亲吻那墨香氤氲的《人民日报》。展报品读,为了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无论是四版、八版、十二版还是十六版,我总是全面阅读,精读的栏目有社论、人民论坛、今日谈、文艺评论、文学作品等,而尤为关注的是大地副刊。感觉“大地”的名字真好,不仅仅是副刊的“大地”,也是整个《人民日报》的“大地”,根植大地,传递党的声音,引领时代发展。我一直有剪辑报刊文章的习惯,至今积累了27本剪报,多数是大地副刊作品。

取法其上,仅得其中。读最高端、最具权威性的《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这是一位文学创作者获取捷径的最好选择。新时代以来的大地副刊,作品的思想境界、艺术水准、审美取向、人性温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掘。好读、耐读,给读者以深长意味的思考成为新时代作品鲜明的特点。而编辑家们那篇篇短小精悍的“大地漫笔”,无疑是一次次精妙绝伦的微型写作课,号准时代脉搏,书写时代风云,成为我写作路上的引领者。

《人民日报》是我最好的老师。我一直边读边学边写,公文写作、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也有了一点“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成果。我的散文、评论稿件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每日电讯》上发表过,是《人民日报》给了我写作的灵感和智慧。在大地副刊上发稿是每一位文学创作者的夙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的作品也一定会荣登大地副刊。为实现这一崇高的目标,我一直在奋勇前行的大路上。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人民日报》创刊七十周年,多半的时光我与她相伴,情深绵绵。蓦然回望,四十年前的1978年被誉为科学的春天,而《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无异于科学春天的序幕,自此,祖国大地科学的春天繁花似锦。科学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先导,大地副刊的作品也日渐丰盈、饱满、温暖,恰似一道雨后的彩虹,斑斓多姿,映照辽阔的长空。

祝福您,《人民日报》!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