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党报照我去战斗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委办公室 郭刚

2018年07月13日15: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伴随着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我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来到内蒙古五原县天吉泰镇一片盐碱滩上的景阳林村,映入眼帘的是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水淌。

如今,这里的村民们唱出这样心声:“绿树红墙,笑声悠扬;村民神态,溢彩流光;幸福乡村,势不可挡;大步流星,直奔小康……”变化连我自己都觉得好爽。

从进村伊始的迷茫困惑、“本领恐慌”,到如今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知道是自己坚持了20年的读报剪报习惯和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十几本党报剪报,借了我一双驻村的慧眼,让我把这场战斗的复杂与艰巨看得明白、理得清楚、抓得实在。

驻村为什么?进村干什么?是我和队友面临着第一个的现实问题。党报告诉我为了《画出最大的同心圆》,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了解农民才能扶持农民》《给扶贫装上“瞄准镜”》。精准识别出的全村23户贫困人口,底子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一下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

穷根怎么挖?我所驻的景阳林村1万多亩耕地有三分之二是受黄河阴渗的盐碱地,脱贫必先治碱。市委书记推荐党报的一篇《工业废弃物肥了盐碱地》的报道,我们在村里选择了1千亩重度盐碱荒地,利用电厂废弃的脱硫石膏进行了改盐增粮试验示范。当年亩均碱化度降低了30%,保苗率提高了30%,增产30%,试验区人均增收1100多元,我们又“化缘”到两万吨石膏改造了全部盐碱地。目前国家立项在全市的484万亩盐碱地全面推广。

垃圾围村咋处理?看了“民生调查”报道的《垃圾处理新思路——村里有高招,垃圾也承包》的川、苏农村保洁模式深受启发。我们借鉴并创新了“利益与荣誉双轮驱动”举措,一方面出资聘请了贫困户承包村庄主巷道;另一方面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义务清扫环境卫生,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管护热情,全村六个村民小组发展了58名妇女参加。

基层组织怎么抓?面对需要整顿转化的三类村党支部,面对65岁体弱多病的老支书,如何打开局面?党报“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系列谈告诉我们,“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突破口就是抓班子、带队伍、立规矩、定制度。随即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老支书让贤,新支委改选,致富能人当选村主任,首次选配了监委会;亲自带工作队员编写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手册》;组织全体村干部到市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第一课”教育,到全市党建工作先进村学习取经;村支部55名党员实行“星级化管理”,村委会全面推行“村民代表常设制”……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布、各类评选公示。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支部打了个翻身仗,一跃成为全镇一类先进党支部。

工作队形象怎么树?来自党报的“声音”告诉我《把纪律意识挺在最前面》、“金海观潮”告诉我《接地气才有获得感》,“人民论坛”告诉我《把身影植根在群众中》《且拿我们的热血去》。于是,工作队员自戴“紧箍咒”,定下了驻村的“七条纪律、七个不许”,连同手机号码印了600份便民服务卡,发放到每个农户。即便在盛夏季节,村民们也总能看到我们头戴草帽、手提铁锹、胸口配戴共产党徽章的身影。经群众推选,我们获评了全市最美工作队。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正是用党报获取的知识武装头脑,用党报掌握的技能提高本领,用党报赋予的视野提升境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耳提面命,循循善诱,指引着我在脱贫攻坚的大决战攻坚克难、拔寨闯关。

付出就有回报。村民收入从我们刚进村时人均的9100元到11000元、15630元,三年三大步。精准识别的23户贫困户在2016年就有22户脱贫,2017年全部巩固脱贫。景阳林村还被国家列为“十三五”期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扶贫的村庄。我的一篇驻村心得《用实干打通“最后一公里”》也被人民网采用。

当有了成绩、获得了荣誉的时候,党报告诫我《莫断了心中的“风筝线”》,“越是成熟的麦穗越懂得低头,……俯仰无愧,进退得宜,坦坦荡荡走好脚下每一步。”我在民情日记中写下这样的感悟:习总书记教导我们,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群众不富,无功受禄;贫困不除,愧对党组。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