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我人生道路的指引者

西安高新城棚改有限公司 张诚

2018年07月13日15: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出生在陕西省城固县一个至今还很偏僻的小山村, 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从我记事起,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窗口就是看报。记得小时候,我了解外边的世界就是从歪着脑袋看贴在泥巴墙上的《人民日报》开始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里没有任何家电,就连电视、收音机这样普通的信息载体都没有。所以每天在村小学上完学回到家里,不是翻看仅有限的课本,就帮着大人们干农活。而对于我来说,也是幸运的,因为我的父亲偶尔还会从村委会拿回来一些报纸,这是我启蒙的读报时代。那时候家里住着土坯房,母亲就用一些报纸糊在墙上。于是,每天一放学我就爬到床上,读墙上的报纸,仅仅是上小学的我,还不懂那么多的国家大事,就拣一些能看懂的,或者看不懂的也反复地看。墙上贴得最多的就是《人民日报》,还有一些《陕西日报》、《汉中日报》。有的被母亲贴反了,我就歪着头看,有时候趟在床上看。在那个寂寥而知识贫乏的年代,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去了解外边的世界了。夏天酷热难当的午后,我躺在凉席上读墙上的报纸,有的已经破烂不堪,遇到喜欢的文章我会小心翼翼从墙上扯下来看。冬天大雪皑皑的时节,坐在火塘边翻看父亲从村上带回来的《人民日报》,那是一段充实的日子,带给我学习之外的乐趣。那散发油墨馨香的《人民日报》,捧在掌心就好像我到了外边广阔的世界里。那些日子,今天想起来有点苦中作乐的味道,却在当时给我幼小的心灵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也让我养成了一直喜欢读报、读书的习惯。

上大学后,课余时间我就去省图书馆阅览室,因为只有在这里能看到我想看的各种报刊,也只有在这里能静下来细细品读《人民日报》带给我的精神大餐。《人民日报》内容丰富、文风质朴、贴近百姓,所以是我学习的最佳园地。读得多了,我也拿起笔写很多随笔文章,有的也在报刊上发表。大学毕业后,我曾经在《各界导报》当了几年记者。刚做记者时,很多选题采访写作都不得要领,我的部门领导李云峰老师对我说,要多读《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很多名记的采访报道都值得学习。于是我从《人民日报》上汲取到很多新闻写作的知识。在我的新闻记者生涯中,我采写了很多有份量的稿件,都源于我深入一线,并从《人民日报》上学到的一些写作技巧。

《人民日报》就像我的良师益友,不仅带给我工作上的便利,还引导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离开故乡很多年,但我仍然心系故乡,关心家乡的发展。村里不管大小事情,村支书都会电话向我沟通,支书说你在外边见多识广,多给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多给村里精准扶贫提建议。也正因为这样,邻居们都爱和我沟通。谁家孩子不愿意上学有找我开导的,也有农产品卖不出去找我想办法的。我俨然成了村里的信息通。当然我也是非常乐意为乡亲们服务的。在2006年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你入党吧。首先你要正直做人,诚恳做事,为你身边的人起到表率作用吧。在父亲的鼓动下,我递交了入党申请。同时父亲还教导我,要多读《人民日报》这样的党报,政治觉悟才会提升。在《人民日报》的陪伴下,我践行新时代青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年后我顺利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

如今,我每天仍然读《人民日报》,不过再不会为看不到《人民日报》而犯愁了。在手机客户端,我点开人民网,很轻松地找到当天的《人民日报》,浏览国家大事,获取最新鲜的新闻资讯。想起30年前,我歪着头看墙上贴的《人民日报》那一幕,而今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可以看清晰的《人民日报》电子报。生活的巨大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人们生活的蒸蒸日上。《人民日报》就是我人生道路的指引者,指引我满怀热情为生活而努力。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