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大坝,大兴!——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的故事

2018年07月12日10:35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大坝,大兴!

寸头,白衬衫,胸前的党徽格外闪亮,一头银发让刚50岁出头的他看起来60有余。

一整天,我们跟着他在大坝村里转,金刺梨种植基地、蚂蚱养殖基地、果酒加工厂……还有那壮观的别墅群。

22年,从一无所有到脱贫致富,大坝村的变化沧海桑田;22年,从不断追梦到努力圆梦,一个人的坚持始终如一。

在村民口中,“是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在村干部眼里,“他是我们的主心骨”;妻子刘泽英很释然,“他可以为了村民付出所有”。

这个为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为了村支书的责任担当、为了全村人过上好日子而倾其所有的人,就是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

“我一定会带领大家摘掉穷帽子!”

7月2日,记者在大坝村村委会门前见到陈大兴,头发花白,话音洪亮,走路带风。

陈大兴入党,是在1995年,那时,27岁的他还是个临时护林员。在安顺市西秀区甘堡林场,只读了半年初中的陈大兴写了入党申请书,郑重递交给村党支部。

入党,源于他从老支书身上学到的一个朴素道理,“党员就要为村里好,为老百姓好。”

那时的大坝,交通不便,缺水严重,村民连最基本的吃穿都成问题。

年轻的陈大兴,自小就有一份源于父母的对家庭的责任感。他是家里的老大,下有6个兄弟姊妹,母亲身体羸弱,全家的担子都压在父亲一人身上。

陈大兴永远记得,刚上初中时的一个傍晚,放学回家路过村口,看到父亲一个人在田里收割水稻。稻草已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得东倒西歪,父亲瘦弱佝偻的身影淹没在稻浪中。在一个少年眼里,那两亩田,正如家庭面临的困难一般,无边无际。一个学期结束后,陈大兴主动辍学,他想和父亲一起,撑起这个家。

1996年,身患癌症的大坝村老支书陈万德,把陈大兴叫到床前。“大兴,你现在是预备党员,挖过煤、养过鸭,敢闯敢干,我想把村里的担子交给你。”陈大兴虽然深知村里的条件有多差,进村无路,致富无门,但他一口应允了老支书,“我一定会带领大家摘掉穷帽子!”

从此,陈大兴把这句话刻在了自己心里,扛起了全村的担子。

理想信念的灯塔,照亮了前进的路。

22年来,陈大兴和村民们历经各种坎坷,但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到如今,种植了5000余亩金刺梨、1200亩晚熟脆红李,建起了600余个蚂蚱养殖大棚、省内最大的金刺梨果酒生产厂,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村集体经济累积到300多万元,大坝村也从“省级二类贫困村”一跃成为全省样板村。

“不能甩下老百姓不管,就算再失败也要闯下去。”

村支书的担子压在肩上时,陈大兴才知道它究竟有多重。

“大坝大坝,烂房烂瓦烂坝坝,小伙难娶,姑娘外嫁。”短短的民谣道出大坝村当年的贫困程度。

要改变大坝村贫穷落后的状况,陈大兴明白,必须先打通出山的路。

1999年,在乡里的协调下,大坝村的通村路有了进展,公路必经的邻村同意让地,但也提出要求:今后所占土地的公粮要由大坝村承担。陈大兴和村民反复商量后答应了。自此,全村158户658人每年每人要多交2公斤稻谷。对于当时还以杂粮、土豆维持生活的大坝村村民来说,真是咬紧牙关逼出来的。陈大兴既心酸又更加坚定,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让村民不再为吃穿犯愁,才对得起村民的信任。

然而,一腔热情和闯劲并没换来成功。从1997年到2005年,他带领村民种过黄柏、竹荪,养过肉牛,都失败了。

2003年,刚刚走出竹荪种植失败阴影的陈大兴,欲抓住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发展育苗产业。次年正月十四,陈大兴满怀信心,拉着20万株香椿苗到罗甸县去卖,然而,当地种树季节已过,没有市场。无钱支付返回运费的陈大兴只有倒掉树苗,黯然回家。这不仅是经济的损失,更是对全村产业发展的重大打击。

屡战屡败,陈大兴负债累累,身心俱疲,这条铁汉子感觉快扛不住了。

为了村民的利益,他据理力争。

村里曾经种过几百亩烤烟,由于干旱缺水,长得差,烤出来的烟叶也就掉了价。为了让村民的烤烟卖个好价钱,他和收烤烟的人反复理论,硬是把收购价提高了一个档次。

为了村民的利益,他不怕倾家荡产。

1997年,陈大兴个人借钱领着村民承包邻村荒山种植中药材黄柏,套种薏仁米和花生。不料秋收正逢雨季,花生烂在地里,黄柏长得又小又矮,亏损严重。大年三十,债主上门,威胁说要抱走他年幼的儿子抵债,吓得他妻子抱着孩子到处躲。

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犹如一盆盆冷水,浇在陈大兴的头上,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担起这份工作。

但一件事,再次激起了他的斗志。

有次,村里七旬老人王正华砍了林场两棵杉树做扁担,本为处罚教育而去的陈大兴,看到王正华一家就着豆角蘸辣椒当午饭,他张不开嘴了。

“不能甩下老百姓不管,就算再失败也要闯下去。”陈大兴彻底打消了去任的念头。

“再有几年,村里发展更好一些,我就离开村支书岗位,让更有思路和干劲的年轻人接棒。”

在陈大兴眼里,产业永远是大坝村的立村之本,只有做好一个产业,大坝村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为了村里的发展,陈大兴不断背负债务。22年来,他多次以个人名义为村民和村集体贷款,贷款总额达2000万余元。同时,他个人还为村民贷款担保乃至贴息,至今他还有30余万元的外债没有还清。

在反复的失败和挣扎中,2007年,陈大兴终于遇到了大坝村产业发展的“金果子”——金刺梨。

从2008年独自引种到2011年丰产,陈大兴的30亩地产出刺梨6万余斤,能卖上百万元。此时,陈大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不卖,免费送人品尝。

他专门开了一个“品果会”,打“活广告”,说服村民一起种植金刺梨。

金色的无籽刺梨映衬出一颗金子般的心。正是得益于那次品果会,大坝村的金刺梨产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5000亩,成为安顺市最大的金刺梨种植基地和育苗基地。2016年,大坝村延伸产业链,建起年产5000吨的果酒加工厂,年销售收入可达5000余万元。

就在村民认为他终于不用再“折腾”时,可他又有了新打算。

“华西村比城里还漂亮,家家户户住别墅……”2012年7月,从华西村考察回来的陈大兴讲述华西村见闻时,有村民大声说,“你陈大兴能让我们也家家户户住别墅不?”话音落下,一阵哄堂大笑。陈大兴却不急不恼,“现在城里人都爱往乡下跑,大坝地势平坦,离市区又近,发展旅游是条路子。”

说干就干,陈大兴召集村支两委,商讨为村民建别墅,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很快,两层楼、带车库的300余平方米的别墅设计图纸出炉了。村民凑不够钱,陈大兴自掏腰包并担保贷款开始先行筹建。从首批28户报名建设,到现在统一规划建设完成131栋,大坝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黔中华西村”。

重庆人蒋定文已连续3年到大坝避暑,漫步村里,他习惯拍照发到微信朋友圈。村道绿树成荫、干净整洁;一栋栋两层的别墅向远处延伸;连片的金刺梨和脆红李随风摇曳,好似在向客人发出邀请……这些都是他朋友圈里点赞最多的内容。

“再有几年,待果酒市场销售走上正轨,村里的乡村旅游更加红火,我就离开村支书岗位,让更有思路和干劲的年轻人接棒。”陈大兴说。

在逐梦的路上,大坝人正阔步向前。(记者 李中迪 马刚)

(责编:任佳晖、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