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巫溪县中梁乡石锣村村支书匡后明,入党34年始终不忘初心

“村里有了产业,我才能安心退休”

2018年07月01日12:58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村里有了产业,我才能安心退休”

  匡后明 通讯员 吕文彬 摄

  这几天,巫溪县中梁乡石锣村的几千亩核桃到了打药管护的关键时期,村民家的100多头猪也快要出栏了,村支书匡后明却心急如焚。

  种核桃和养猪,都是村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产业。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上山的路却因滑坡被中断了!

  匡后明今年67岁,党龄34年,在石锣村村支书任上干了32年。期间经历10次村级组织换届,几乎每次都是满票当选。家人多次要求他退休,但村民不答应。一直“退不了休”的他希望能为村民发展起稳定增收的产业,这样自己才能安心退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匡后明近日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34年来,他从没忘记过自己入党的初心:不怕苦不怕累,为村民做实事!

  他带着村民从悬崖上凿出17公里公路

  上山的路共38公里,其中21公里是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新修的。而最初的17公里进村路,是他带着村民用锄头钉锤等简单工具,从悬崖峭壁上挖出来的。

  石锣村位于大巴山深处,2000年以前,村里不通公路,老百姓卖点山货只能靠肩挑背扛。

  1999年,不愿意坐等修路指标的匡后明带着全村有劳力的680名村民,在悬崖上挖出了一条路。修路没钱,大家就自发集资。匡后明出得最多,他瞒着家人“挪用”了女儿2000元的彩礼钱,用来修路。

  2000年年底,这条全长17公里的村级公路终于通车,石锣村也成为当时巫溪县少有的有着出村路的小山村。有了路,大型机械得以上山,村里通了电、修了水池,村民们还从山下买来建材建起了新房。

  今年4月,村里一处已监控了近10年的滑坡点出现滑坡,上山的路因此中断。由于滑坡点还有继续滑坡的危险,因此下山的路一直没能抢通。匡后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几天,他带着村民抢修出了一条能供摩托车勉强通行的道路,总算将防止核桃落果的药运上了山。

  发展产业不能“等靠要”,他自己贴钱先干起来

  这4100亩核桃是前年才种下的,他生怕部分村民管护不力糟蹋了苗子,便组织了一支专门管护核桃的技术队伍实行统防统治。眼下核桃已长到一人多高,再过两年就要达到盛产期。

  村里发展个产业不容易,大多数村民先要看到成功的先例才肯跟着干。因此,每发展一项产业,匡后明和村干部们总是先掏钱带头干,这样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就拿村里去年才种下的600亩青脆李来说,就是他和村主任谢进明带头出钱,再带动了6名农户每人出1万元才发展起来的。苗子买回来后,他又免费将苗子借给村民栽种,这样才带动了100多户农户发展青脆李。

  去年年底,为了动员大家发展生猪产业,他带头出钱,又动员了5名农户每人出5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冻库和炕房,将当地村民自家养的肥猪熏制成腊肉出售,仅今年过年前就向村民购买了100多头肥猪,熏制了上万斤腊肉。这不,今年村里养猪的农户就多起来了。

  前些年,他为了带动村里人养羊,自己先发展了100多头山羊,免费借给贫苦户。如今,他借出去的山羊已有110多头。

  见他总是自己贴钱搞产业,有人劝他“等等上面的扶持政策”。但他说:“有政策扶持当然好,但没政策也不能‘等靠要’,浪费了发展产业的时机,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带头捐款,让离家18年的贫困党员住进了新家

  今年,村里的党员队伍中多了个“新面孔”,他就是石锣村二社的老党员杨长和。

  杨长和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他从2000年初便出门打工,期间父母过世、儿子外出,一直没有回过老家,老家的土坯房也早已垮塌。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在外打工的他只能干些简单的体力活,勉强糊口。去年,60多岁的杨长和回到石锣村,想在村里养老。没有钱、没有房,在当年的动态调整中,他被列入贫困户名单,可享受易地搬迁等扶贫政策。在村两委和村民们的帮助下,今年5月,杨长和建起了一间简单的新房,但新房中空空荡荡,连条板凳也没有。

  匡后明把这记在心里。今年5月29日,在他带头捐款动员下,石锣村30多名党员干部发起了一场捐款行动,大家一共凑了8000多元,短短几天时间便为杨长和添置了桌椅、床、被褥、热水器、洗衣机和电视机等家具家电,离家十多年的杨长和终于住进了新房。“全靠村里的党员们出钱出力,我才能回到村里,安上家!”搬家那一天,杨长和拉着匡后明的手,老泪纵横:“我也是党员,今后要为村里出把力!”(龙丹梅)

(责编:曹淼、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