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到:

入党前后的心路历程

2018年06月29日09:11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入党前后的心路历程

我是从豫西一个县城高中考到北京读大学的。刚进入大学不久,一次上《写作概论》的课,老师留下一道作业,要求每位同学以《读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至今还记得那位老师在布置这道作业时那抑扬顿挫的语调:“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请每位同学从这三个问题入手,以《读我》为题写一篇作文。”是啊,读了十几年书,所有老师都没问过我这些问题,我也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后来在写作《读我》一文时,我对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做了一番梳理。我出生于一个农村的教师家庭,父母因为时代原因和家庭条件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因此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能把书读好。我总算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一路走过来,至少父母是满意的。但是大学读了以后干什么?父母没有告诉我,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我当时也没有想清楚。因此在《读我》一文的最后,在回答“我要到哪里去”时,我写道:“关于这个题目,不能用我手中的笔去回答,而要用我今后的人生去回答。”

在进入大学的第三个年头,我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刚入校时的懵懂青年到一名党员,其间的思想变化是很大的。

我读书的大学本身是一所文科院校,人文气息非常浓厚,而且重要的是有一批难得一遇的好老师,他们学养扎实,思想深刻,深具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家国天下意识。这些老师把我带进了知识的殿堂,让我发现了读书的乐趣和思想的魅力。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最惬意的时光就是坐在国家图书馆宽大的阅览室里读古圣先贤的书,我对读书的兴趣就形成于那段时间。

但是2003年春天暴发的“非典”无情地打断了我的美好时光。“非典”肆虐那年我读大二,在疫情最严重的几个月,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对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并且不再集中上课,学生都在宿舍自学。由于当时的情况非常严峻,每位同学的心里都高度紧张。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将近暑假。这几个月的经历,让我一下子感受到,过去所讲的“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并没有彻底离我们远去,战乱可以打破书桌前的安宁,天灾同样可以让读书人无法在书桌前凝神静思。然而今天的幸运在于,在暴风雨来临之际,读书人的书桌上面有强大的国家在为他们遮风挡雨,而这个国家的担纲者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2003年12月9日的晚上,北京室外天寒地冻,我和另外一名同学在一个房间里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感到非常激动,正是68年前的这一天,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的青年学生们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抗日救国运动,试图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为天下的读书人求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一二·九运动对于读书人的启示在于,读书不仅是个体的事,也无法仅仅成为个体的事。今天想到这些,我又看了一下当年我写下的入党志愿书,忽然对写作《读我》一文时老师所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有了答案。(作者 中央党校党建部讲师 张超)

(责编:谢倩、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