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我和党报党网有个约会在线征集活动

党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吉林省敦化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刘伟

2018年06月19日08: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回想当初入门的时候,内心总是充满“五味杂陈”,是我的“启蒙之师”一路与我同行。在行业里,可能别人的老师会是位专家或能手,抑或是特殊人才,而我的老师却是一份报纸,她就是《人民日报》。我的这位“老师”来头可不小,她是中央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诞生,成长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亲自给她取的名字,代表党中央传播党的路线、理论、方针、政策等。在这位老师的指引下,我不懈努力、循序渐进地敲开了党务工作的“实践之门”,逐步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务工作者。

一名合格的党务工作者,首先必须是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党中央用“四讲四有”对合格党员进行定义,对我来说,“四讲四有”是我2016年从事党务工作以来的行为标尺,不断地激励我筑牢底色、勤学善思、一往无前,指引着我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

政治过硬,就要筑牢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之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从事党务工作之前,我对“精神之钙”的理解有些模糊。2013年11月20日,我成为组工干部的第一天,开始了党务工作的职业生涯是我人生的一次转折。常委部长找我谈话完毕后,组织科科长带我认识了科室同事,给我安排好座位后,从自己的办公桌旁拿过来一堆报纸,对我说,“小刘,年终岁尾,大家都在忙着考核,日常工作业务很多。熟悉不能像水缸盛水一下就能添满。你刚来,就先了解一下党报吧。”

熟读第一份《人民日报》后,我深感它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教育等所有领域。给我印象最深当属头版的评论员文章,它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文化底蕴,对于一名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时至今日,我仍然保持每当国家重大事情发生、重要政策出台时,第一时间我都会翻阅《人民日报》,因为评论员文章是我学习领会党的精神实质的最佳途径。只有把握党中央的政治脉搏,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可以成为一名政治过硬的党务工作者。

本领高强,就要做到术业有专攻。回溯在党务工作方面,特别文字综合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对《人民日报》这位“恩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帮助。人民日报的每个版面有其特色栏目,每个栏目传授着不同的知识。如头版的《今日谈》栏目,一般为300至400字上下,内容短小精悍,小事情折射大道理,蕴含着现实指导价值,可以更好地启迪工作;五版评论《治理者说》栏目,各基层党(工)委书记,在谈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提出的一些务实管用的举措,对于党务工作入门者很有参考价值;每周二的《党建周刊》党员论坛栏目和《读者来信》党员来信栏目,从党务实践工作中,针对基层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总结出的经验和办法,对于党务实践工作很有帮助,凡此种种,在“恩师”的言传身教下,既可以让我在追求理想信念道路上少走弯路,又可以不断地弥补自身党务工作能力短板,实现了鱼和熊掌一举两得。

记得,换届选举进入部机关党支部,初次经历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中的书记讲党课,支部书记将党课稿件交由我准备,奈何刚进入支部,第一次接受这项任务,如何下笔让我摸不着头脑。恰逢此时,《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题为《党课也能“圈粉”》的文章,给我一些灵感和帮助。不同领域的党课,要有不同的“党味”。比方,给农民党员讲,不能听起来“高大上”耐人寻味;给机关党员讲,不能听起来“高度低”缺乏思想共鸣,为此,党课要好似一剂良药,要唤醒听课人,更要注重授课方式和理念,多讲“微故事”,善用“活教材”,用身边事、身边人唤起党员们的心声,使党员们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最后,在支部书记的指导和完善下,一篇党课稿件出炉,收到的听众效果超出预期,倍感骄傲和自豪,既让我收获了实践锻炼,更得到党员们的点赞。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我虽不是天资聪颖,但我有一颗执着的心。党务工作不仅有表格、汇报、讲话稿、调研报告等基础业务,而且更有虚实结合的工作方法、工作模式。我深信,在人民日报这位良师益友的点播和培养下,将有更多像我一样的党务工作者茁壮地成长起来,在实践中成为党性纯洁、业务精通的行家里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责编:黄瑾、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