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浙江力争到明年底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

深度关注:头雁领群雁 走稳致富路

记者 顾春

2018年06月19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平湖市隶属浙江嘉兴市,青田县隶属浙江丽水市,两县相距数百公里,平湖经济发达,青田经济薄弱。今年3月30日,两县签署协议,青田把300亩用地指标转让给平湖,平湖保障项目落地、招商及收益,并把用地收入的10%每年返还给青田。这是浙江首个跨县域“飞地抱团”“消薄”(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合作项目。

2017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9年底,全省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

三年“消薄”攻坚,浙江稳扎稳打。

上下齐动员,统筹整合资源要素

“晒晒太阳就能赚钱,多亏政策好!”苍南县藻溪镇兴文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去年为村级集体经济赚了30万元,靠的是温州市政策扶持:对装机户数达到100户以上的村居,政府补助给村居集体10万元;每户4.5万元的装机费用,村民不必掏腰包,可向藻溪农商行贷款3万至15万元,还款期为8年,还贷期间,村民每年每户可收益3000元左右,还完贷款后,每年可收益7000—8000元。

为了“消薄”,浙江统筹整合资源要素,多渠道“引水”“蓄水”。去年,省财政拿出1.5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县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各级投入28亿元。今年,省财政又拿出1.29亿元专项扶持。

浙江立下“军令状”:凡是“消薄”目标任务没完成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不得调离。“消薄”考核采取随机暗访、通报排名、后进约谈,全程跟踪督查、指导推动。

人心齐,泰山移。到2017年底,全省69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中,已有5053个“摘帽”,完成年度任务的166%、三年总任务的73%,单年“消薄”数量是过去5年的总和,全省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23.5亿元,比2016年增长10.4%。

群雁随头雁,靠组织的力量推动发展

农村要想发展快,关键在于有人带。领头雁有多重要?浙江省委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基层工作,要靠“一只雁、一把米、一份情”。“一只雁”最关键,很多村有很好的资源资产,但没有好的带头人、没有会经营的当家人,资源资产就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班子,有一只懂经营善治理的领头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紧紧依靠集体的力量因地制宜推动发展。

采访中发现,一名好支书、一个有力的村党支部,是穷村脱帽的“标配”。

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区,没有名人故居,没有支柱产业——安吉县鲁家村直到2011年还是个落后村,全县农村卫生检查时,在187个村中倒数第一;村账户上躺着6000元资产,负债反倒有150万元。自从朱仁斌当上村支书,村子几年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村变成一个大景区,一列小火车串起18个家庭农场,游客络绎不绝;到2017年7月1日,村级资产评估达1.45亿元,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十几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村民拿分红、在家门口打工,人均收入达到3.56万元,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模范。

选好领头雁,浙江有办法:对缺少合适村干部人选的薄弱村,采用上级下派、乡贤回请、跨村任职等方式,尤其注重吸引一批有知识、有头脑、有热情的大学生回村任职兴业;对村干部,通过组织跟班实训、开展互学互比、选聘治村导师等方式提升能力,惠农政策、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经营管理等培训则长年不断。

浙江各地还以多种形式强化人才支撑。丽水市莲都区高规格选优配强第一书记,下派64名区直部门党委书记担任村第一书记,负责联系村帮扶增收,“消薄”任务没有完成的,不换岗不换人;在村级组织换届时,选出大专及以上学历村“两委”干部206人,较上届提高87.3%。

建德市把131名经验丰富的市管干部作为“消薄”特派员,派驻到经济薄弱村,派出单位就是“后援团”。这批特派员的任务是:到2018年底,让村级负债明显下降,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和年经营性收入明显上升。为此,市里倒排任务计划表,今年4月底前完成专题调研,每月报告进度,年底还有专项考核。

一年时间,台州市黄岩区2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三年任务提前完成。为了攻坚“消薄”,全区建立216个主攻团队,责任到岗到人,组建5个专项督查组,实行“一月一督考一通报一问责”,对已消除的薄弱村,逐村核查收入明细和原始票据,坚决防止“数字退出、虚假退出、人为退出”等现象。

观念一转变,特色成就“金饭碗”

大雨天,天通股份考察团来到青田县吴畲村,山路崎岖,车只能行至半山腰,大家冒雨爬到山顶。实地考察后,考察团有了初步方案:吴畲村有“红色基因”,可以策划“重走红军路”,亮出旅游品牌;山上环境适合种植铁皮石斛,请专家现场指导,帮村民找准致富路子。

依靠一碗长寿面,东阳市巍山镇曙光村很快就摘了贫困帽。村里有一种流传千年的手工拉制“爽面”,细匀白净,口感很好。以前,只有四五户农户做,没啥名气。“消薄”工作推进后,有了“东风”,曙光村请来老师傅指导,办起像模像样的“爽面产业园”,近三成农家从事爽面加工生产,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4万元。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很多山村交通不便,区域条件欠佳,曾长期陷于困顿,但开发乡村旅游却有着先天优势。

永嘉县沙头镇珠岸村,地处温州楠溪江中段,青山幽静,碧水奔流,美景迷人,但地处偏远无人知晓,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村支书陈光强找到永嘉书院开发有限公司,请企业投资,打造“永嘉书院”景区,自驾游游客纷至沓来。按协议,景区门票收入的10%归村集体,去年村里门票提成有90万元左右,停车场收入也达到七八十万元。村里一鼓作气,在县旅投公司的帮助下,在景区门口建成900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和21间景区复古商铺。

“这几年,我们村年集体收入稳定在200多万元,不少农户准备搞农家乐,将来年收入几十万元不成问题!”陈光强自豪地说。

4月18日,浙江召开“消薄”村企结对现场会,鼓励企业与薄弱村结对。嘉兴市早已“消薄”,当地企业把帮扶目光对准外市的贫困村。雅莹集团选定丽水市所辖的龙泉市竹垟畲族乡红坞村结对。这是一个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集团党支部书记仇瑛信心满满:“公司过去就曾在环境治理中跟村落结对,对环境治理、美化有经验。红坞村的少数民族刺绣很有特色,我们打算把它推向市场,帮村民找到一条致富路子!”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19日 18 版)

(责编:谢倩、闫妍)
相关专题
· 党建周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