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研究的耕耘者

2018年06月08日09:29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研究的耕耘者

张荣臣,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研究,尤其专注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文献的科研和教学。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等著作。

我刚来中央党校工作时,曾问过张荣臣老师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没想到这一下打开了张老师的话匣子,他说是南开大学毕业的,并动情地说,进南开的第一天就在马蹄湖周恩来题词那里照了张相,以此来激励自己。从南开大学毕业的30多年来,张荣臣老师辛勤耕耘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领域,矢志不渝推进学术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贯穿到整个学术框架之中

张荣臣老师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中央党校,在党建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教研室工作。他一直从事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问题的研究,尤其专注于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文献的研究。党的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每一条结论的提出,都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连的,并随着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史,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科学。它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为历史线索,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著作为基本内容,纵向阐明党的学说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每一个原理的阐释、每一条结论的提出,都得查原文、找出处,这绝对是个苦差事,需要下大功夫。张老师在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研究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可以说做到了学深学透。30多年来,张老师在这方面的论著有《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党的建设经典著作和文献导读》等等。

除此之外,张荣臣老师对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也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比如执政党建设和党群关系理论,他的专著《共产党执政——理论、历史、规律》在论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时,谈到了中国共产党和西方政党的不同,强调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更是领导党,担负对社会全面领导的责任,这是它与西方政党的根本区别,因此理解我们的党政关系、党群关系等都应从这个根本特点出发。《与党员干部谈群众路线》这本书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群关系不是西方少数精英和多数民众的关系,而是紧紧地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的关系。因而,我们做群众工作不是为了做群众工作而做群众工作,而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首先是党性和立场问题,要解决跟群众的感情问题。张老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再到把这些思想贯穿到整个学术框架、学术观点之中,把学问做出了深度,做出了厚度,也做出了感情。

讲课要用最鲜活的东西打动和吸引学员

“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听过张老师课的人都知道,这是张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共产党宣言》的章节。由于下班辅导的关系,我几次全程听完他讲的《共产党宣言》导读课,一篇170多年前的经典著作,张老师讲起来总是那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了解张老师的人都知道,张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的研究上,功底是深厚的。30多年来,张老师始终坚持在中央党校课堂上讲授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经典著作从不懈怠,把这些老祖宗的理论讲得非常鲜活并充满时代感。

张老师在中央党校还承担另一门课,就是讲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讲这门课的时候,张老师一改侃侃而谈的风格,而是用一种学术性的语言、启发式的态度,与学员进行互动教学。我曾经与他课后交流,他说:学员学习《共产党宣言》,更多关注的是今天怎么看这篇经典著作,我们要讲清楚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丢掉了共产党人的根本,但我们更要发展老祖宗。而做群众工作,每个学员都是专家、都有一套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我们更多的是要从理论上,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上说清楚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由此启发学员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群众工作、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听了张老师的话,我豁然开朗。其实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就强调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张老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经典著作时,始终反对书呆子式的阅读经典文献的态度,主张学习经典文献要带着今天的问题,从中获取对我们有益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拘泥于个别结论。他讲授群众路线专题时,注重对毛泽东相关经典文献的梳理,指出毛泽东在七大强调群众路线要坚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并一再强调“在一起”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用最鲜活的东西打动和吸引学员,让学员记得住、用得上。

带着一种感情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的认真学习是张老师科研和教学的基础,这是他多年来在学术上一直笔耕不辍的根本,也是他多年来在教学中紧跟时代不落伍不僵化的根本。我是博士毕业后就来到了中央党校党建部,对我来说毫无疑问存在着一个自身转型的问题。刚到党校工作时,我就知道张老师是一位在党校讲坛耕耘30多年的“老党建”。可一见面,却发现他是一个思想活跃、谈吐幽默的“年轻人”。面对我这么一个新人,他在科研上给我以经验型的指点;在教学上,他启发我如何将教学开展得生动有趣又不失深度。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不但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的学问钻了进去,更重要的是他是带着一种感情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的教学科研的。在他《从毛泽东的潇洒说起》的文章中,充满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重之情。一次他在给研究生讲授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历史过程课时,课后带着研究生去颐和园益寿堂实地参观了“古都春晓——寻访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之路”主题展览。从“春晖沐浴古稀园”“‘进京赶考’第一天”“诗词唱和照肝胆”,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里,这次参观仿佛是给每一个学生都上了一堂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的大课,让学生们印象深刻。

三十年桃李芬芳,三十年理论建树,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的辛勤耕耘者,张荣臣老师说他乐在其中。(作者 吕增奎)

(责编:谢倩、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