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四川

四川大邑:“三去一改”把党群中心建成社区居民温馨的“家”

2018年06月04日13: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本应是社区党员的活动阵地、是向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总部”。但是目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行政化、办公化、形式化”、老百姓不愿进入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大邑县以开展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集中攻坚行动为契机,以“精准化收集需求、温馨化建设‘家园’、专业化提供服务”等措施,积极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去一改”(即去行政化、去办公化、去形式化和亲民化改造),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培训学习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政务服务、“双创”服务、信息服务、志愿服务等多项便民服务的社区群众的温馨“家园”。

精准收集需求 科学规划功能布局

为克服“传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与居民需求脱节、使用率低、没有充分发挥服务作用等问题,大邑县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划改造过程充分吸纳社区居民需求,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托社区居委会、议事会、业委会等自治组织骨干和广大党员,采取上门入户、坝坝会、“线上听音”等方式收集居民意见和需求;将居民意见和需求进行梳理分析,归类编制服务项目,建立服务项目清单;充分对接县级部门下沉社区服务项目和驻区单位资源,落实项目主体;再根据需求落实项目,科学规划调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体功能布局,形成完整、精准的居民需求“收集、分析、对接、解决”机制链,把“回应群众需求、可进入可参与”作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前提,为调整、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晋原街道芙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根据居民需求设立的“4·30”空间,每日下午放学后,小孩子们都习惯被爷爷奶奶送到这里,等待父母下班。社区群众纷纷赞道,“现在这里有我们老年人休息的地方,有娃娃耍的、学的地方,社区考虑得很周到啊!”

融入“家”的理念 服务中心处处温馨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党员群众共同的“家”,更应该带给社区居民“家”的感觉。而“传统”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往往存在设施“生冷硬”、环境“衙门”化等问题,社区居民走不进来,服务中心失去了服务群众的属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大邑县把“家”的理念融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去一改”建设,以“家”的标准衡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质效。

用“家”居服务的方式改造公共服务平台,拆掉传统的冷冰冰的服务窗口柜台,改为心贴心、零距离、充满温情的交流互动式平台服务。社区“两委”干部不再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办公”,而是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让社区居民有进入“家”的自由感和归属感。用“家”居文化理念调整功能区域细节,文体活动区、阅读空间等区域的圆形桌椅、舒适沙发、美观的图书报刊栏、社区居民自己制作的手工艺摆件等家居型家具摆放,给人“家”一般的温馨感觉。通过“家”的概念植入,社区居民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感受有了质的改观,更愿意走进服务中心,参与中心各类生活服务、文化体育项目。青霞镇分水社区的幸福公社居民小区,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建成“幸福讲堂”,来这里参加亲子活动、市民夜校学习、幸福坝坝宴、“双创”讲座等活动的居民越来越多了。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在这里,我们在和谐、温馨、舒适的氛围中,既有行业精英讲授,又有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我们高效地学到了新知识、新技能和文明新风,不仅能很好地创业,还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专业化优服务 社区营造务实高效

传统的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总部”而开展的社区营造,从管理到运营,主要依靠社区“两委”干部。社区“两委”干部属于典型的“万精油”干部,什么都懂一点,又什么都不“精”,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社区营造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方面容易流于形式化、标牌化。为此,大邑县坚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积极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自组织,指导社会组织、社会企业、自组织开展专业的社区营造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亲民化服务,并定期开展需求调研,及时调整优化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确保服务项目运营优质、高效,接地气、受欢迎。目前,大邑县已引入15家枢纽性社会组织,孵化专业化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75家、自组织329家,“天空农场”、“可食地景”、“智慧家园”、“小鬼当家”等鲜活、高品质的服务项目纷纷在社区落地,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

(中共大邑县委组织部 胡腾蛟)

(责编:高巍、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