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2018年06月01日09:16    来源:《求是》

原标题: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提高政治站位

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入政治思考。他反复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道路,不断增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增强思想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我国发展的逻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性贡献,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牢牢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灵魂,牢牢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深入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增强政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宣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学,深刻把握其政治意义、政治考量、政治要求,是我们党肩负的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历史使命决定的,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以贯之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治党管党发生历史性变化,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经过历史证明、实践检验的,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有这样的核心为我们掌舵,我们特别有底气、特别有希望、特别有力量。我们要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真诚认同核心、坚决维护核心、时刻紧跟核心,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看齐。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才能确保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增强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首先要从政治上来理解和把握,政治上搞明白了,思想上才能领会到位,行动上才能贯彻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谋大局、谋未来的,布下的是一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棋局。提高政治站位,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才能增强大局观念、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我们要提高把握政治大局和政治方向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方向、大原则、大战略,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坚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胸中装有大局,自觉在大局下学习、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才能在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在重大政治原则上站稳立场,敢于担当,协同配合,抓住关键,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结合实际,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摆正本地区本部门在全局中的位置,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不能自行其是、擅自作主、阳奉阴违。

(执笔:董振华)

坚持问题导向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都是着眼于破解难题、攻克难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来展开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思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鲜明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与日俱增,民主法治迈出重大步伐,文化自信更加彰显,大国外交阔步向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发生这些历史性变革,最重要、最关键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直面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开拓性、创造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在坚持问题导向、回答和解决重大问题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和源泉。以问题为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极为鲜明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系统回答。这一伟大思想坚持目标导向、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其深刻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战略性前瞻性,不仅从理论上提出“8个明确”,更在行动上规划“14个坚持”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维度,既有战略安排又有具体部署,既把眼光投向远方的目标又聚焦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注重用全局的眼光来审视当下的实践、当下的工作,提出战略性的新举措,体现了革命理想与求实精神的完美结合,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从根本上引领了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看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大局是稳定的,但我们面临的风险也是多方面的,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实践,必须坚持全局的眼光审视当下的问题,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决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我们既要充分了解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又要充分把握本地区本部门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切实做好各项防范工作,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

(执笔:王玉周)

强化理论思维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要求我们不断强化理论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勃勃生机。

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具有深刻的理论根据、厚重的理论分量。它始终强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和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它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结合改革开放新的实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等,这些科学理论正在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中国国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又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宝库。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我们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

深刻把握“8个明确“和“14个坚持”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8个明确”是有着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8个明确”层层递进,从明确总任务到明确社会主要矛盾,从明确两大布局到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从明确依法治国总目标到明确新时代强军目标,从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到明确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相互衔接,充满着逻辑力量。“8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有突出的理论创新之点,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极大创新。“14个坚持”作为党的行动纲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14个坚持”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结晶: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五个方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等七个方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升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两个方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思想成果。“8个明确”和“14个坚持”充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因为它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战略步骤、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是因为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我们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是因为它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新篇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强调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为此,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增强五大思维是提升领导干部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增强战略思维就要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其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逻辑,增强历史思维就要系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就要科学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增强创新思维就要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增强底线思维就要全面领会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第二,联系实际学习理论。当今世界,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先导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把学习理论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考虑。学习理论不是空对空的学,而是联系实际来学。实际工作中到处都蕴含着理论的要求,要善于从实际中发现理论的脉动。第三,丰富知识素养强化理论思维。要丰富自身的自然科学知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使自身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从而把知识转化为理论思维的方式方法。发扬学到底、悟到位的精神,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执笔:辛向阳)

拓展全新视野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1·5”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树立历史眼光,开拓国际视野。

树立历史眼光。科学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全面系统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复杂形势清醒准确的判断,对大局大势的科学把握,对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实践的成功驾驭,不仅源自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源于没有丢掉老祖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从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承继人文精神、文化基因,从中国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中总结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经验教训,从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探寻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客观规律,展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树立历史眼光,将其放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来学习领会,放在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中来学习领会,放在鸦片战争发生17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人类社会发展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来学习领会。要通过学习和了解历史,更好领会把握其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历史地位,学深悟透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增强使命意识、担当精神。

立足时代方位。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精辟概括了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把握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标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前行的时代坐标。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一鼓作气、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而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发生了新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复苏在艰难曲折中向前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但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性挑战加剧。从国内看,我国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指引我们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的理论灯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开新局、谱新篇,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开拓国际视野。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影响力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更是同人类命运、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紧密相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肩负着引领马克思主义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和人类文明走向的崇高使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看,改革开放4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跟上时代”到“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形成了“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鲜明对照,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将更加鲜艳夺目、更加令人神往,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开拓国际视野,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同时,也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时代之问。

(执笔:郭建宁)

(责编:谢倩、闫妍)
相关专题
· 专家辅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