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复旦大学成体系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确保效果

记者  姜泓冰

2018年05月31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眼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正在备课打磨中,下学期将作为学校十几门限定选修课程之一,列入课程体系。党的十九大闭幕一个月后,复旦大学就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复旦学子们在4门思政必修课及形势与政策课上,都能听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

成课快,有体系,既从理论上讲清,又能适应青年学子需求、为他们解渴——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看来,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复旦大学,正踏踏实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课堂。

时间回到2017年11月28日13:30,复旦大学3108和3208教室座无虚席。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开讲。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桑玉成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分别以“背景、愿景与前景:从总体上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题,带领本科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距离十九大闭幕不过一个多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开课,怎么做到的?“得益于学校此前已开始推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两大工程。我们采取了专题式教学,汇集了学校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雅华说。

如姜义华教授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陈学明教授讲授“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王义栀教授讲授“‘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等,每一位都依托自身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让课程都能深入浅出,入脑入心。

“郑老师讲课很生动,他会观察同学们思维有什么起伏,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讲,效果非常好。”时隔半年,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6级学生党森说起郑长忠教授讲的那堂课,依然印象深刻。

为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复旦大学的教师们做了种种努力。“我们主要是通过‘三集三提’,即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的研讨、备课和培训机制,来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确保系列专题课程的教学效果。”董雅华概括。

“想上好课,首先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艳华说,她本人讲授“全面从严治党与建设现代化强国”专题,不仅反复学习文件,还梳理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发展问题,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确保效果,讲好故事,让学生们有所领悟。

5月24日下午,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琳的课堂上,学生们纷纷拿手机扫取PPT上的二维码,填写由8个简短问题构成的小问卷。这些题目,正是陈琳为了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用到的生活化例子。在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三个要点后,她着重讲解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本学期,复旦大学4门思政必修课都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渗透到各个章节或专门章节的教学过程中。

课堂之外,陈琳和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同事们正在积极研讨、集体备课,为即将开设的新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做准备。“我们新设计了14讲内容,加上一次社会实践课,可以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教学得到更系统、更体系化的体现。”董雅华说。

这门课,将在秋季学期亮相复旦大学本科生选修课平台,正式成为复旦大学近年来形成的“4+1+X”思政课程体系的一部分。“4+1”是4门思政必修课和形势与政策课,“X”则是思政限定选修课程。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31日 04 版)

(责编:谢倩、闫妍)
相关专题
· 高校党建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