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从“有人”到“有为”——看上海市静安区如何建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

2018年04月20日13:1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从“有人”到“有为”

  “一年前,刚做见习书记时,他还是个腼腆害羞的小伙子,现在已经独当一面了。在小区里经常看到他调解居民矛盾或是协调解决物业问题。”近日,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闻喜路935弄居民区的王阿姨,拿着刚办好的材料,对新任党总支书记金佳敏竖起了大拇指。

  一批像金佳敏一样的年轻党组织书记的成长成才,见证了静安区居民区带头人队伍从“有人”到“有为”。

  近年来,为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着力解决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青黄不接、专业素质不强等突出问题,静安区着眼长远,注重源头培养,全面加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的能力素质建设,并将此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抓手,有效激发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活力和战斗力。

  统筹谋划 常态补充

  “在旅行社工作时,我就对社区工作情有独钟,当初真没想到党组织会这样信任我。”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三兴居民区的见习书记朱舟欢说。2017年4月,他通过笔试、面试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区委组织部与芷江西路街道党工委综合考察他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兴趣特长,结合社区工作需要、个人意愿,决定选派他担任三兴居民区的见习书记。2017年,像朱舟欢这样通过公开招聘并担任居民区见习书记的达17人。

  目前,静安区已经建立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补充常态机制,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吸纳优秀人才担任书记。坚持面向基层、内育外引,以学识水平、工作经历、知识更新、实践成果和工作绩效等为要素,通过选拔、转任、招聘、选派等方式,推进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成后备干部与书记1∶1比例的书记后备库。当前,已初步构建一个达200余名后备干部的“蓄水池”。

  综合培养 动态管理

  以人才多源发现、一线培养、日常考察为主线,静安区初步建立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着力完善后备干部的“成长档案”,积极探索集中培训和交叉实践锻炼模式,不断吸纳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基础良好的新鲜力量进入后备干部名单;将日常考察中工作不投入、作风不踏实的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名单。

  静安区充分发挥区委党校的阵地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培训计划报备制度和办班过程督查制度,分批次开展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示范班,近两年累计参训人员超500人。注重定制“个性化套餐”,依托区党建服务中心,采用书记“点菜”、中心“配送”的模式,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区有关部门领导,分主旨演讲、交流研讨、自由互动等学习培训环节,全面提升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能力。

  同时,静安区打造了一批优秀书记工作室,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安排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进行培训,并追踪考察,为后备干部快速成长增添动力。共和新路街道的“冯书记工作室”,以锦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冯亦怀为典型,充分发挥社区内一批经验丰富的党总支书记的“智囊团”“传帮带”作用,通过传承帮带、日常接待、交流研讨、实践观摩、点评总结五项制度,成为培养后备书记骨干的“孵化地”。目前,社区内一半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都曾是工作室的带教学员,在即将进行的换届选举中,有8位青年学员成长为书记候选人。

  畅通渠道 大胆使用

  丁纨芳,静安区曹家渡街道达安花园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被社区党员群众亲切地称为“丁丁”。经过了3个居民区的轮岗锻炼后,“丁丁”从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逐渐成长为挑大梁的“小巷总理”。每天与居民打交道、解决问题,用智慧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

  近年来,静安区越来越多的75后乃至80后通过这样的成长模式,扎根社区,服务百姓。

  事业需要干部,干部在事业中成长。静安区坚持把居民区党组织后备干部纳入社区工作者的大循环,精心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建立一个相对稳定、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职业平台,明确后备干部的职业前景和职业预期,探索形成“党群社工—书记助理—副书记—书记”的后备队伍培养链。健全后备干部“择优录用”机制,综合采取“加椅子”“腾位子”“给位子”等办法,不断畅通“备”“用”转换渠道,大胆使用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后备干部,实现人岗相适,让后备干部在事业中更好更快成长。

  2017年,静安区共招录党群社工176名,书记助理51名。在全面考核党群社工、书记助理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其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的基础上,在接下来的居民区党组织换届中,将有3名党群社工和16名书记助理被推荐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人选,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潘玮)

(责编:黄瑾、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