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党建促脱贫 苗乡换新颜

——党建扶贫“十攻略”助推台江发展(上)

2018年03月22日11:21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党建促脱贫 苗乡换新颜——党建扶贫“十攻略”助推台江发展(上)

  台江县方召镇齐福村的第一书记叶锐和驻村工作组的另外3名成员带着群众,用近三个星期的时间,将年久失修的自来水管换了。3月16日,当自来水管里重新哗啦啦地流出干净水,村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也对平均只有28岁的几个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工作组成员大多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来到工作环境复杂的农村,如何打开头绪?

  “好在‘十攻略’给我们一些头绪。我们发现了村里缺水、一个村民小组的通组公路被疏漏、乱堆乱放垃圾现象严重等问题之后,就一一着手解决。”今年30岁的叶锐来到齐福村驻村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初步列出了村里一系列的问题和规划:“驻村三个星期,按照‘十攻略’,我们迈开双脚实地考察村里的地理情况、了解村情民意,工作就有了抓手和载体。”

  2016年以来,台江县从“十项行动”入手,系统谋划党建促脱贫攻略,撸起袖子精准施策,下绣花功夫扎实推进,在实践中逐步总结提炼出了党建扶贫“十攻略”,在探索党建扶贫新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即,攻略一,十项行动强化党建与脱贫深度融合;攻略二,“十基五本”铸强县乡领导班子基本能力和干部基本能力;攻略三,“十有五化”完善村级治理体系提升村级治理能力;攻略四,“十方联动”搞活舆论宣传提振士气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攻略五,“十户一体”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组织群众抱团干同致富;攻略六,“十措并举”发展脱贫产业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攻略七,“十问十清”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落地生根;攻略八,“十联六常”县级干部带头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耕基层;攻略九,“十步法”导引驻村干部长能耐埋头干办实事;攻略十,“十公开”全面强化监督促进村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统一。

  “在村子里,我们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会牵扯出很多遗留问题,比如修自来水时,涉及工程欠款、工人纠纷、地界水源矛盾等。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件,但却阻碍着农村发展。”叶锐说道。

  其实这并非个例。

  老屯乡长滩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风景秀丽,民族文化浓厚,交通也便利,但滞后的经济发展中交织各种矛盾与纠纷。

  “在2016年以前,邻里间的纠纷很多,村民上访的现象严重。入村的小路全被猪粪牛粪覆盖。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没有自我发展意识。”村主任刘跃明回忆起村子以前的状态,仿佛就在昨天。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长滩村就有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乡村旅游只是作为一阵响亮的口号划过长滩村民的心里,始终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县委组织部和乡党委分析认为,这里面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最主要的是村干部和党员日常学习训练不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力不足。

  为此,乡党委和驻村干部把基层党建工作提上了首要位置。先是举行“党员日”定期学习议事激发党员和群众内生动力,召集大家学习党的政策、学习先进村经验和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健全村级组织配强干部并完善工作机制。

  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产业。在扶贫工作组的引导下,长滩村对2015年开始用于解决卫生问题的“十户一体”管理方式用于产业发展。

  党建引领和创新管理办法双管齐下,长滩村各项事业开始向好转变,2016年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一跃到52万元。之后“十户一体”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长滩有了知名度,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心气足了,各项事业发展呈现生机勃勃。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帮扶台江的过程中,中组部扶贫工作组不仅千方百计帮助台江解决实际困难,并针对台江基层党组织涣散、村干部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党员发展能力弱等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两年多时间,扶贫干部与群众吃住在一起,埋头苦干,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的扶贫业绩赢得当地群众的认可。“十攻略”是全县干部群众的行动,也凝聚了扶贫工作组成员的辛劳和汗水。

  有了“十攻略”做遵循,台江县的多项工作得到快速推进。

  2016年7月,在台盘乡阳芳村帮扶干部等捐资1.2万元和争取扶贫资金10万元基础上,该村19户农户筹集8.4万元,投工投劳50天,成功在河畔建起了400平方米的混合所有制农家乐,并探索出“阳芳四化”产业扶贫新模式,即通过支部引领、农户参与、合作社组织经营,村支两委将分散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实现帮扶资金股份化、承载主体组织化、经营责任集中化、扶贫项目精准化。当年9月营业,农家乐逐步走上正常盈利轨道。农家乐试点成功后,民宿酒店、81亩五彩稻、12亩折耳根、3000羽土鸡养殖等项目,均采用帮扶资金股份化做法。 

  在方召镇交汪村,根据当地海拔高、日照少、积温低,气候多寒易冷的气候特点,镇村两级创新集体发展办法,按照“十措并举”的思路,采用“研发机构+公司+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组建了该镇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公司——方召镇松岭食药用菌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食用菌。试验品种方召蘑菇因“香气足、菌味浓、肉质紧、个体大”的特点获得了普遍认可。基地量产后将为参加项目的每户农户带来3000元以上的纯收入。(记者 余光燕)

(责编:马媛、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