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2018年03月16日13:2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为标志,各地各部门推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才计划,形成了层次分明、渠道多元、梯次接续的人才工程体系,人才发展你追我赶、整体推进,形成史上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蔚然起势,一批顶尖人才和世界级创新成果涌现出来,我国在全球人才和创新版图的位势节节攀升。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制度优势。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推动人才发展的有力载体,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人才发展要集成利用有限资源,实行重点突破,从而带动整体发展。没有工程载体,人才队伍建设就缺乏有力抓手,就容易虚化走弱。人才工程有很强的引领示范效应,能有效引导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重要基础研究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把“个人梦”“团队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创新创造的果实,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长青树上。人才工程不仅是人才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直接联系、服务人才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人才工程项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呈现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的良性态势。人才工程项目集聚培养数以百万计的优秀人才,极大调动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大科技成果呈“井喷”现象,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从“神舟问天”到“蛟龙入海”,从“技能奥林匹克”摘金到“圆珠笔之问”破解,人才优势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树立国家品牌,引进和培养支持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外产生广泛深远影响;带动各地各部门加大人才投入,破解财政科研经费不能直接支持人才的难题;撬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一些长期困扰人才发展的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一批顶尖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增强了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当今时代,全球产业变革和科技变革加快推进,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以人才工程重塑人才优势,已成为许多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做法。近年来,不少国家比照我国“千人计划”出台相应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套利”力度,英国“杰出人才签证”、德国“蓝卡制度”、以色列“卓越计划”、韩国“智力回归计划”、泰国“人才回流计划”和巴西“博士扎根计划”等,都很有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要发挥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集中全党智慧,精心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带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人才工程影响力大、含金量高,受到的社会关注多。看待各级各类人才工程,我们既要有更宽广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和坚定的政治定力,也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战略性投入。培养引进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在这方面花些钱,是值得的,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当前,各地人才项目、人才计划越来越多,表明全社会形成了强烈的人才意识,更加重视人才在推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力度实施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另一方面要及时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升人才工程质量和实施水平。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人才工程,要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品牌观念。要加大重大人才工程统筹协调力度,建立人才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推动人才工程项目与各类科研、基地计划相衔接,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防止暗箱操作、“赢者通吃”,杜绝“人情工程”“形象工程”,加强质量评估,健全监管体系。各地各部门要把人才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积极创建自己的品牌项目,带出人才团队、引领人才发展,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创新智慧、贡献人才力量。

(责编:黄瑾、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