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林
2018年02月09日08: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下庄村是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一个边远山村,整个村像一口井,井口是大山,井底是河谷,距离巫山县城70多公里。现在,从县城到下庄,过高速,跑水泥路,只要90分钟左右的车程。
这在过去简直不敢想象。即使坐车到了竹贤乡,再走到下庄村,也要大半天时间。因为路不通,我们下庄被大山阻隔,全村300多人被“封”在一面山坡上。多少年来,全村有1/3左右的人没到过县城,1/5左右的人没去过骡坪场镇;92岁的杨婆婆18岁嫁到下庄,就再也没有回过娘家。
想路、盼路,我们下庄人的心里始终藏着一个通路的梦想。
1995年,我接过老支书手中的接力棒,第一件事就是动员群众修路。没想到,全体村民一致同意修路,没有一个人投反对票。
为筹钱修路,全体村民每人捐款50元,有的甚至拿出吃盐买油的钱。好多人捐款的时候拍着胸脯说:“只要能修通路,我们脱一层皮也愿意。”
1997年12月11日,我们带着钢钎、铁锤、锄头、撮箕进山,开始向悬岩绝壁发起挑战。
从上工的第一天起,全村男女老少近百人吃住在工地上。那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村民们在悬崖上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打炮眼,在峭壁上如蚂蚁啃骨头一样撬石块。杨亨华是工地上的钻炮手,又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每次放炮,他都要经受生死考验,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52岁的张国香是工地上一位背水煮饭的妇女,她每天要到鱼儿溪背两趟水,每趟用背篓背一个能装25公斤的塑料水壶,再用两手各提一只5公斤重的水壶,往返一趟10多公里;岁数大一点的老人不能干重活儿,他们便主动请战,住在工地编撮箕、搓麻绳。
在工地,被石头打伤的人很多,大家都轻伤不下火线,重伤最多治疗三五天。易美金撬石头时被砸成重伤,送到乡卫生院治疗,几天后,他硬要回去,他说,“躺在医院里憋得慌,给我一些药酒回去揉一揉,吃点药就行了。”40多天后,他又上了工地。彭仁松、刘道珍等人受伤后,只是简单包扎一下伤口,把血止住就又上了悬崖。
修到一个叫“私钱洞”的地方,我们碰上了硬骨头。这个地方全是明晃晃的板岩,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安全防范措施,但大家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钻炮眼的黄会元被山上的滚石砸下悬崖,撬石头的沈庆富被松动的岩石砸下山谷,还有刘从根、向英雄等人,先后有6位村民为修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从不轻易掉眼泪的下庄人哭成一片。作为组织者,我找不出合适的话安慰村民,只是守在灵堂前不停地为逝者烧香、点烟、倒酒。
这是我们修路以来遇到的最大挫折。到底是继续修还是中途放弃?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黄会元的老父亲拄着拐棍找到我说:“儿子出事后,我哭干了眼泪,但光伤心有什么用,路还得继续修啊!”见我面露难色,老人把拐棍拄在地上敲得砰砰响:“儿子走啦,我这把老骨头来顶替儿子,我们下庄人不是贪生怕死的人。”
每次看到当年村民修路的照片,毛相林都感慨万千。
我还能说什么?还犹豫什么?我攥紧拳头向老人表态说:“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会修通这条路!”
擦干眼泪,抹掉悲伤,我们下庄人又聚集在工地上。大家仍毫无畏惧地吊起箩筐打炮眼,手脚并用爬悬岩,钻山过桥背物料,为的是让牺牲的6位勇士的在天之灵早一点儿看到通路。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县委、县政府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2003年6月,我们经过7年奋战,终于修通了8公里长的下庄路。
我们下庄人修路的经历被记者报道后,被提炼成“下庄精神”。其实,当时我们没想那么多,只是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一股“不甘贫困、挑战贫困”的闯劲儿,一股“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儿。
路修好了,更要养护。每年春冬两季我们都要出工养路,雷打不动。最初是义务投工投劳,后来政府有补助,我们就按工计酬。我至今仍保存着养路以来的记账本,每个村民的名字我不知写了多少遍。
公路为我们下庄搭起脱贫的跳板。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不仅挣回了票子,还带回了外地媳妇儿;村里自产自吃的粮食、水果被商贩运到山外;好多城里人开车到下庄游山玩水……
然而,这些只是小打小敲,不成规模。为了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开始寻找合适的产业。
2001年,相邻的下林村合并到下庄村后,我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听说曲尺乡甘园村靠种植柑橘发家致富,我多次带领村民实地考察,又请县农业技术专家论证,认为下庄村适合种植柑橘。但要真正种植柑橘,村民却下不了决心:一方面担心技术不过关,怕柑橘在下庄村水土不服;另一方面担心销售,怕丰产不丰收。为打消村民的顾虑,我叫回在外打工的儿子到奉节、云阳学习种植技术,义务担任技术员,同时自家带头种植8亩柑橘。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我的带动下,2014年,全村栽种柑橘500亩。4社贫困户陶朝桂当年就种植7亩柑橘,前年柑橘挂果后,去年又种植了10亩。我曾劝她少种点,怕忙不过来,她却说,“村党支部支持照顾我们,我们自己也要攒劲使力呀,我可不愿一直当贫困户!”看到村里的柑橘长势好,已搬迁到骡坪、福田的黄光清、杨亨满又回到村里,将荒了多年的农田种上柑橘。如今,全村650亩柑橘陆续挂果,湖北秭归的一家果品厂正在与村民洽谈,准备买断我们村里的柑橘,村民还可以在柑橘地里打工挣钱。
除了柑橘,我们村里的西瓜、芝麻、南瓜、面条也成了抢手货。我们下庄村学校老师张泽焱是个“半边户”,课余时间帮妻子忙农活儿,去年仅2亩多地的西瓜就卖了7000多元。我们村还有养猪的传统,有的农户一年喂养四五头肥猪,全是纯粮食喂养,不仅自己吃得放心,还能卖出好价钱,每到寒冬腊月,生猪贩子就会进村抢购生猪。数着崭新的票子,村里人都说:“只要人勤快,种田养猪也能挣大钱。”
如今,我们下庄村公路已全部硬化,即将启动实施农房改造和乡村旅游项目。全村287人人均纯收入已达到5500元,有的村民已开上小汽车,摩托车成为村民必备的交通工具……
我们下庄村变了,道路变得更加通畅,环境变得更加优美,生活变得更加殷实。但有一样没变,那就是我们下庄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劲头,而且越来越足。在脱贫攻坚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下庄人将怀着感恩的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劳的双手编织更大的梦想,打造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本文由毛相林口述、吴奎整理)
相关专题 |
· “党支部的故事”征文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