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到:

青海西宁:念好“三字经”促流动党员作用发挥

2018年02月06日10: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服务、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三个有利于”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实践,通过在管理、教育、服务流动党员上下功夫,念好“严、新、广”三字经,引导流动党员更好的发挥作用,使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管理上突出“严”,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一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从2015年起,结合失联党员梳理登记、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等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派专人对所属的党员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了流动党员情况,做到“六个掌握”(掌握党员基本情况、外出时间、所从事的职业、流入地址、联系办法、党费缴纳情况)。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和党内统计系统建立流动党员动态台账,确保流动党员身份明、情况清。二是建立双向联系机制。各县区在建立完善流动党员定期汇报、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协调联系机制的基础上,完善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登记、考核检查等制度,做到了“凡出必报、凡进必登”。城中区通过张贴发布《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流动党员便民联系卡》及《流动党员小读本》等措施,吸引流动党员亮身份,主动向党组织报到。三是创新组织设置模式。依据流动党员地籍相近、集中居住等特点,成立党组织延伸管理触角。组建枢纽式党组织,成立了安徽潜山县驻西宁流动党员党委等党组织,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双重管理”;组建市场式党组织,在北山市场建立流动党支部,发挥流动党员作用,规范市场运行;组建商会式党组织,成立青海省菏泽(山东)商会流动党支部,促进商会在党的领导下健康发展;组建派出式党组织,建立大通县桦林乡格尔木劳务输出站流动党员党支部等,理顺流出党员日常管理。

在教育上突出“新”,确保党员“党性不弱化”。一是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在教育内容上突出针对性,结合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市委“十条措施”,践行市委“两个绝对”要求,在向流动党员推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党规、党风廉政教育、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安排学习劳动权益、社会保险、劳资纠纷、工伤认定、子女就学等关乎流动党员切身利益的内容。去年以来,培训流动党员3682人次。二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采取流动党员在居住地集中补课、定期上门辅导和邮寄学习资料等常规教育手段的同时,利用“信仰的力量”党员教育手机APP,要求流动党员每日开展学习答题活动,方便流动党员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同时,及时推送“夏都好声音”党建广播栏目和“西宁党建”微信等平台党建内容,多维度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提供了路径。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和QQ群,通过信息共享的形式,让流动党员摆脱时间、空间限制,随时接受教育,并以留言、心得等形式回复,增强培训效果。三是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充分利用外出务工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经营门路多、获取信息广泛的优势,发动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牵线搭桥,传送科技和市场信息,拓展农产品流通市场,引进发展经济项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在服务上突出“广”,确保“关爱无死角”。一是开展帮扶活动。关注外出务工党员家庭,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消除务工党员的后顾之忧。协调整合各类帮扶资源,为困难流动党员在项目、信贷、销售服务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去年以来,各级党组织为流入党员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共协助解决劳资纠纷、子女就学等各类问题40余起。湟中县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党员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结成对子,让外出流动党员安心工作,使他们身在异乡同样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开展慰问活动。主动关心帮助流动党员,利用每年农忙和传统节假日期间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慰问活动,必要时派员到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考察慰问,了解党员工作情况,掌握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设立了12371服务电话,接收流动党员的咨询,切实落实“有困难找支部,有急事打电话”的服务承诺。截至目前,各级党组织慰问流动党员125名。三是保障民主权利。各级党组织在党内选举、表彰先进等工作中,切实把外出流动党员纳入党员队伍整体统筹考虑,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尤其是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向村(社区)流动党员寄送省委组织部《致全省农牧民党员和城镇居民党员的一封信》,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换届大会时间,督促流动党员返乡,确保流动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到保障。

(西宁市党建云平台供稿)

(责编:高巍、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