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在太平洋底刻下属于中国的深度——记国家海洋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蛟龙号”潜航员、“中国载人深潜英雄”唐嘉陵

2018年01月18日10:14    来源:紫光阁网站

感言:为建设海洋强国拼搏奉献是每一位海洋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青春正当时,个人志向与民族梦想紧密相连,“把人生最宝贵的时光用来为梦想而奋斗才最有价值”是我的坚持。

简介:唐嘉陵,男,汉族,1984年4月生,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2010年12月入党,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驾驶员,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批最年轻潜航员。2013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同年5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的“载人深潜英雄”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潜航员唐嘉陵进舱

2012年,在中国的海洋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举国瞩目。对此,杨秋云女士可谓是最关注的一个。因为,她的儿子是这件大事中的重要角色。这件大事,就是中国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其中的重要角色就是十九大代表——中国第一代潜航员唐嘉陵,当时,他远在马里亚纳海沟,驾驶着“蛟龙号”,一次次探索着深海大洋。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连续刷新中国深度,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标志着我国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潜航员就是“蛟龙号”等深海载人潜水器的驾驶员、操控者。

任务圆满返航后,唐嘉陵仔细观察采样成果(透明海参样品一只)

将个人志向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敢于有梦、勇于追梦

“把人生最宝贵的时光用来为梦想而奋斗才最有价值”是唐嘉陵的坚持,23岁的他怀揣梦想毅然加入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作为我国首批自主选拔、培养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潜航员,他全程参与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级至7000米级四次海上试验,以及2013年、2014-2015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在海上试验中,他连续3年驾驶潜水器达到海试最大深度、刷新最长水下时间,取得了大量珍贵的作业成果。在7000米级海上试验任务中,他驾驶潜水器两次分别下潜到6965米和7062米,在世界载人深潜历史上留下了中国纪录。

2003年高考之后,唐嘉陵抱着离开家自己闯的念头,在高考志愿单上郑重地填上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然后从西南到东北,从川蜀到关东,他踏上了人生新的旅途。他北上求学的第一站不是录取通知书封皮上标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而是秦皇岛--北戴河。当时已是八月底,海风吹过凉意袭人,那是唐嘉陵长这么大第一次看海。唐嘉陵说,因为天冷也没什么游人,他站在那儿就觉得大海特别浩瀚、神秘,也没想着今后竟然会和海洋结缘至此。充实忙碌的大学生活转瞬就接近了尾声,和所有同学一样,唐嘉陵也开始准备考研、求职。此时,学校里一则深潜试航员的招录通知吸引了他,激起了他内心对大海的向往。2006年底的某天晚上八点左右,他接到了国家海洋局的电话。得知自己通过层层选拔顺利成为首批深潜试航员,终于有机会圆梦,唐嘉陵激动地几乎说不出话来。

几经历练,终“下五洋捉鳖”

在培训基地,唐嘉陵和其他试航员一起接受培训。“蛟龙号”构造尖端复杂,要求驾驶员有极宽的知识面。初来乍到的唐嘉陵没有任何经验,白天接受训练学习潜水器材料等相关知识,晚上就抓紧时间钻研技术人员推荐的书。从船舶到液压再到机械组装,让原本电子信息专业的唐嘉陵下足了功夫。“因为是第一批试航员,为深潜安全考虑,一些专家对我们的能力还是有质疑,当时就是想尽快充实自己,把知识短板补上。”唐嘉陵回忆说。作为一名深潜驾驶员,不仅需要了解潜水器的相关知识,体能和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一开始的体能训练,唐嘉陵总是不达标。12分钟跑三千米让这个四川小伙子有些力不从心,他重新拾起大学时早起跑步锻炼的习惯,终于提高了身体素质、达到了测试要求。在一次心理拓展训练上,需要在十米高的跳台上跳下并在半空中完成抓取,当时与唐嘉陵同为试航员的付文韬一次就成功完成了,而唐嘉陵试了两三次都失败了。“当时心里还是有点失落,觉得挺丢人的。后来这样的困难和障碍也挺多,慢慢来,自己和自己较劲,一点点就成功了。”谈及此,唐嘉陵很感慨。

2009年7月,经过多方面的训练,逐渐掌握了潜水器操作的唐嘉陵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海试。“‘蛟龙号‘设备昂贵,构造精良,凝结了很多专家的心血。它脱离母舰下潜时,交到了我手上,就是真刀真枪。担着这么大的责任和信任,还是很有压力的。”回想起最初下潜经历时,唐嘉陵说,“那时候操作很谨慎,都是在脑海中先自己过两遍,必须保证操作流程和动作准确无误。”从最开始的几十米到后来的几千米,他从一个深潜的初学者成长为有胆有识的潜航员。近30次的海试下潜经历,7000多米的下潜深度,近300天的海上生活,这一系列代表着成就的数字背后有着另外一串数字:6年深潜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一年中11个月在海上“放逐”的坚持,单次连续下潜作业长达12小时。唐嘉陵坚持克服水下艰苦作业环境和任务后短期腿脚关节的不适,仍积极争取能够多执行深潜任务。正是这样一种对海洋事业和深潜工作的坚持和热爱,唐嘉陵在太平洋底刻下了属于中国的深度。

唐嘉陵在操作蛟龙号航行

“蛟龙号”是战友,深潜是梦,始终坚持每一次下潜都从零开始

“对于我和我的同事们来说,‘蛟龙号’是战友是兄弟。没有‘蛟龙号’的钢筋铁骨来支撑我们走到深海,也不会有潜航员。”唐嘉陵满怀真情地说。作为第一代潜航员,他们的成长和“蛟龙号”休戚相关。从最初的一个架子,到现在世界下潜能力最强的潜水器,唐嘉陵见证了“蛟龙号”的成长,而“蛟龙号”也见证了他的成熟。因为这样的一种特殊感情,唐嘉陵没事的时候总爱看看“蛟龙号”。一次吃过午饭,他绕着“蛟龙号”散步,碰巧它“肚子”那儿一滴温乎乎的油滴到他的脸上。异常的油温让他发现了蓄电池的短路故障,及时处置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类似的经历我的战友也有过,不算什么。可能就像我们老师说的那样,我碰巧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提起这件事,唐嘉陵言辞谦逊。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背后折射的却是他几年里对潜水器的构造等知识的日积月累,对突发情况的时刻警惕和果断处理。

“每一次下潜都是从零开始”是“蛟龙号”海试团队确保每一次下潜安全返航的保障,这也是唐嘉陵坚持的原则。海试后,“蛟龙号”紧接着进入了试验性应用阶段,5年时间累计在海上500余天,圆满完成了国家任务中国大洋31航次、35航次、37航次和38航次任务,作业海域包括中国南海、东北太平洋结核勘探区、西北太平洋结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马里亚纳海沟及雅浦海沟区域,下潜近100次,实现了百分百安全下潜。“下得去,上得来”是唐嘉陵对“蛟龙号”的评价,同时,在试验性应用阶段他践行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保证了装备和人员的安全,协助科学家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他从不把潜水器当作工具,而是自己的战友和兄弟,并拼命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以尝试掌握潜水器每一个细微的现象或变化,尝试掌握这个战友、这个兄弟的最新状态或者情绪。“我和‘蛟龙号’是荣辱与共的战友,在任务中我们必须做到人机一体”是他坚定的信条。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海上试验逐步转向应用,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管理下将尽快实现业务化运行。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任务,对“蛟龙号”主驾驶、潜航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唐嘉陵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除保质保量完成深潜任务外,潜水器本体技术保障以及第二批潜航员培训都是他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刚刚起步,如何确保安全第一,做到让领导放心;掌握足够的知识技能,让同事放心;具备高超的驾驶作业技能,让一同下潜的队友放心,都时刻提醒和勉励着唐嘉陵。

80后的唐嘉陵是“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被授予“载人深潜英雄”的称号,当选十九大代表,然而他却觉得自己只是在一个特殊的岗位取得了一些成绩,是因为青春逢时才给了他这样的机会和舞台。对于他来说,继续把自己热爱的深潜工作做好,为把“蛟龙号”打造为国内国外科学研究的优质服务平台而尽自己的一份力是目前最大的梦想,是他的中国梦。

(责编:宋美琪、王金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