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叶落留翠暖万家——追记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原党委书记陈叶翠(上)

2018年01月17日14: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叶落留翠暖万家

陈叶翠为老党员过生日。 吴文峰 摄

12月的济南,翠绿尽褪,温晴萧索。

吃完早饭,家住山大南路的杜玉贞和以前一样,坐上公共汽车,直奔甸柳一居,今天她要去社区参加腰鼓队的活动。

社区服务大厅进门直走右转拐上楼,就是居民活动室,走上熟悉的楼梯,杜玉贞仰着脸看着前方,脚步越来越慢。

“来了?走进甸柳一居的门就是一居的人,希望你在这里玩得开心!”

仿佛又听见了那句热乎的招呼,仿佛又看见了那个温暖的笑容。眨了眨眼,泪水模糊了杜玉贞的眼睛。

那个大家心中的好书记,永远不会在楼梯的那头出现了……

2017年11月11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因病去世,享年62岁。

“咱把心交给百姓,百姓才能把心给咱”

“我拍了三天,就是没拍上书记的运动鞋。”想起这件事,宋秀珍的眼圈就开始泛红,“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退休后,宋秀珍和几位老党员在社区的电脑班,学会了做视频。“爱琢磨事儿”的陈叶翠计划成立一个新闻中心,拍摄社区好人好事,每个星期制作两个视频,在社区大屏幕上播发,传递正能量。

拍了几十个视频,唯独没有陈叶翠的,大家商量一定要给书记拍一个,题目就叫“书记的运动鞋”。

原来,陈叶翠每天都穿着一双运动鞋在社区跑来跑去。问她为啥不穿皮鞋,她总是笑着说,“穿运动鞋轻快,为大家服务起来方便。”

“她也是一个女同志,很爱美、也爱打扮,我抹口红还是她鼓励的。”宋秀珍觉得这个题材很不错。早上6点多,就扛着摄像机出门了,可是追了三天,她总是赶不上“书记的脚步”。

“陈书记根本不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坐着。”风风火火,成天在社区里“转悠”。这是甸柳一居居民眼里的陈叶翠。

“天天转悠啥呢?一个小小的社区,有那么多事情吗?”王英仙2003年退休之前,在济南汽车第二改装厂工作,工作的地方正对着甸柳新村小区的楼群,看着陈叶翠进进出出,她心里不禁纳闷。

退休后转入社区,自幼爱好武术的她被陈叶翠拉着一块编健美操,看着陈叶翠相继建立起腰鼓队、合唱团、太极拳队、时装队等13支文体队伍,社区的文体活动越来越红火,王英仙这才刷新了对陈叶翠的认识:“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找她,她都是在忙社区的事,经常‘没事找事干’。”

看到小学生放学放假无人看管,她腾出社区活动室为孩子们开展活动;为帮助社区残疾人就业,她带领大伙儿建起了全区第一家手工作坊;为帮助困难家庭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她在社区成立了“再就业促进会”;为照顾社区孤寡空巢老人,她发动志愿者成立邻里互助“妈妈团”……

社区面积0.4平方公里,2900多户,10000多名居民,谁家孩子怎么样,谁家有人生大病,谁家有什么困难,全都装在陈叶翠脑袋里。

“咱把心交给百姓,百姓才能把心给咱。”社区党委副书记刘绍霞说,陈叶翠生前常这样嘱咐她们。

从家到居委会骑电动车只需5分钟,陈叶翠却常常要走上一两个小时——谁家下水道堵了、房顶漏了、夫妻俩闹矛盾了,大家都愿意找她拉一拉、唠一唠。

“她心里装的都是社区的事,就是没装自己。”和陈叶翠经常在一起组织活动的党员群众说。直到陈叶翠逝世,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她的病情早已加重。

2012年7月,陈叶翠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手术后仅休息了两个月,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病情恶化后,前后五次住院,她心里依然放不下社区。经常是拔下针头又往社区跑。

重病住院期间,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丁绪亭去探望她,说话已经没有力气的她问:“秋季运动会定到什么时候开?都安排好了吗?”“体育馆建设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际,陈叶翠心心念念的仍然是社区的发展。在社区居民眼里,“陈书记就像一团火,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

“要想管理好,就要为他们服务好”

“甸柳人怀念陈叶翠,思绪如潮涌。不忘初心为民众,跟党心一条。奉献无悔三十载,桩桩件件顺民意……”

哼唱着自己专门为陈叶翠编写的歌词《怀念》,杜玉贞几度哽咽,热泪盈眶,“我晚年最幸福的事就是来到甸柳一居认识陈书记,她是我最敬重的党员。”

杜玉贞爱唱爱跳,听说甸柳一居有个居民群众活动站,她就过来瞅瞅咋样。陈叶翠发现她会写歌作词的特长,就让她在社区里当腰鼓队教员,当电脑班老师,每逢节日欢庆请她编歌写词,她几乎每天上午都要坐车来甸柳一居。

“社区是共建共享的。只要做对甸柳一居有益的事,你就放手大胆地做,你就是甸柳一居的人。”陈叶翠这句暖心的话暖了她7年。

像杜玉贞这样被吸引来“共建共享”的外社区党员群众达200多人。“甸柳一居不仅是传递正能量的地方,更是产生正能量的地方。陈叶翠就像能源核,每一个党员每一个群众,都是发电的一个小工厂。”杜玉贞说。

社区42位楼长、112位居民小组长,90%以上都由党员担任。陈叶翠划分党员责任区,有的负责楼宇环境卫生、有的了解居民思想动态、有的调解矛盾纠纷。不仅如此,根据每名党员的特长,还成立了老党员环境卫生服务队、治安巡逻队和在职党员互助队,解决了垃圾乱倒、车辆乱停、占道经营等问题。

“陈书记在用人上让人佩服,她能让每名党员都找到在社区的位置,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社工张志海说。

陈叶翠探索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把辖区划分为9个网格,多方联系协调港华燃气公司、市公交总公司等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参加共驻共建。

“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陈叶翠身上有一股这样的魔力,但魔力不是与生俱来。

因为企业改制,不少退休党员转入了社区。但由于没有归属感,一开始许多老党员不愿亮身份、不愿缴党费、不愿参加组织活动。陈叶翠没有把责任推给老党员,反而从自身找原因:“什么叫管理?人家理你,你才能管,人家不理你,你怎么管?要想管理好,就要为他们服务好。”

她带领社区党委成员挨个走访党员,了解情况——

党员姜宗新家的房产证多年办不下来,心里总是不踏实,陈叶翠就积极协商有关部门,终于让她拿到了迟到11年的房产证。

老党员刘春生,患有膀胱炎和胆结石病,一直没看好。陈叶翠四处求医问诊,帮他住进千佛山医院,请来最好的专家,为他成功做了手术。感动的刘老逢人便讲,是陈书记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一个个党员,就这样被陈叶翠“捧出一颗心来”暖热了。社区老党员开始愿意戴党徽、亮身份、当先锋,200余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一支500余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在小小社区拉了起来。

用服务聚党心,以党心聚民心。陈叶翠提出“党组织是一杆旗、书记是一盏灯、党小组是一张网、党员是一团火”的工作理念。在她看来,党员都发光发热,一面面鲜红的旗帜竖起来,群众才能紧密团结起来跟着干。

“她就是聚能环,在她身边,会不由自主产生和她共燃的冲动。”和陈叶翠共同工作9年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娜说。

“只要是居民的事儿,咱就要千方百计办好”

走进甸柳一居,三幢质朴大气的高楼耸立其间,与老楼群隔街相望。2016年6月底,济南汽车第二改装厂棚户区改造的拆迁户陆续拿到了新房的钥匙。

户型南北通透,面积没有一点浪费,每个房间都有窗户,阳光充足,卫生间干湿两区分开。66岁的刘福运和老伴搬进了新房后,常念叨:“有这样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很知足。”

拆迁户们一直惦记着和陈叶翠吃一次团圆饭,但这顿饭永远“欠下了”。

2012年,搁置了多年的济南汽车第二改装厂棚户区改造再次启动。由于方案极不合理,大家都不配合。开发商找到陈叶翠,希望她来帮着做工作。

陈叶翠一看方案,立时急得拍了桌子:“人家厕所还6个平方,你们设计的卧室才7个平方大,让老百姓怎么住?”“咱总不能拆了个棚户区,又建个新的棚户区吧?”

被陈叶翠“怼回去”的开发商不得不重新设计户型,直到方案合理。最终,247户居民3个月全签了拆迁协议。

面对社区里的大事、难事,陈叶翠总是迎着上,坚持原则,一抓到底。“只要是居民的事儿,咱就得管、就得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地管好办好。”

她注重运用协商的方式推进社区治理,探索推行“四议三评两公开”工作法。重大问题经社区党委会提议、党员议事会商议、居民议事会建议、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大会决议四道程序,让大事得到居民支持,难事得到居民理解,好事让居民高兴。

社区的甸新北路这条商业街,仅饭店就达20余家,排出的油污,严重堵塞下水道,每周都得疏通两三次。由于涉及经营业户切身利益,整治十分困难。陈叶翠先后召开6次居民代表会议,实行“支部包片、党小组包楼、党员包户”做工作。不到一个月,88个门头房整治一新,22家饭店被取缔,商业街彻底告别了“脏乱差”。

为了让“空巢老人”的午饭吃好,陈叶翠筹划建设老年食堂,没有场地,就说服租户清退门头房;没有建设资金,就四处“化缘”;没有水电气暖规划,就积极协调企业支持……如今,食堂办卡人员达到1100多人,每天固定就餐的老人达到200多人。

当陈叶翠去世的消息在大街小巷传开,一个82岁高龄在老年食堂就餐的孤寡老人,拉着几个老姐妹抱头痛哭:“我们的好书记,我们的好闺女,老天爷为什么不让我替你先走?!”

当灵车缓缓行驶在社区,上千居民含泪涌来,泣不成声,夹道送别。

“社区我的家,是个温暖的家。社区我的家,是个和谐的家……”如今,当这首陈叶翠参与创作,甸柳一居人人都熟悉的旋律在社区广场上空响起时,大家都会停下脚步,忍不住落泪,眼前浮现陈叶翠风风火火、激情洋溢的身影。(黄欢)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