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江西吉安:党建引路 脱贫跑出“加速度”

2018年01月05日13:2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党建引路 脱贫跑出“加速度”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实现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全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贫困县;吉安县成为全国第二批、江西省第二个脱贫摘帽贫困县……近年来,江西吉安市牢固树立“党建+脱贫攻坚”理念,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截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减至3.5万户9.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2.3%。

提升战斗力——

建强组织筑牢堡垒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在脱贫攻坚中,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动力?吉安市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通过抓乡促村、夯实基础,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做到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一线作战部”。

2017年,吉安县江南村1100亩井冈蜜柚迎来丰收季。就靠着这些不起眼的柚子,村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民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老党员黄春芳说,“感谢党为我们选好了带头人,让大伙过上了好日子。”

其实,曾经的江南村班子涣散,村容脏乱差,选出一个能够带领大家拔“穷根”、摘“穷帽”的村班子是村民一致的期待。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为契机,永阳镇党委从产业大户、致富能人中“拔旗子”“选骨干”,选出了“好当家”胡乾元——一个靠自己打拼,拥有3000多平方米花生加工厂房,年利润上百万元的党员致富能人。在党支部书记和“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江南村建成了千亩井冈蜜柚基地,成立了井冈蜜柚合作社及合作社党支部,并在全县率先探索出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按股分红,贫困户全覆盖的“四统一分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模式,曾经的落后村正“破茧成蝶”。

放眼井冈大地,在村级党组织强有力的引领下,这样精彩的“蝶变”,正不断从梦想照进现实。

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党支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把乡村旅游、红色培训融为一体,兴办农家乐10家,2016年旅游人次就超10万人次,人均增收7760元。吉安县横江葡萄合作社党支部发挥乡土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通过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冠名,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从2016年开始,吉安市还在全市推行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的村级组织治理,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形成了党建引领、按章办事、以制管人、服务为民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全市乡镇(街道)上访人次同比下降24.9%,举报反映村干部问题的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0%以上。

增强牵引力——

党员带头聚力帮扶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如何落实帮扶党员干部扶贫主体责任,发挥帮扶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吉安市大力开展“聚力脱贫攻坚大会战,争做合格党员干部”活动,全市党政领导率先垂范,各级党员干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带领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形成了“乡乡都有扶贫团、村村都有帮扶组、户户都有责任人”的大帮扶格局。

井冈山市新城镇排头村第一书记罗军元,3年来长期吃住在村,为筹资金、找市场,走遍了井冈山的山山水水,如今村里路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群众增收了,但3岁的女儿却认不出他,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不回家的第一书记”。

吉安县万福镇圳上村第一书记兰兆义是县发改委主任科员、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他主动请缨扎根扶贫一线,由于过度劳累,昏厥在村办公室,因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

用脚步丈量井冈大地,用实干走进群众心坎。在吉安市广袤的农村,全市2530名第一书记自带被褥,自备灶具,不惧严寒,不畏酷暑,住进山窝窝,履行不拔穷根不收兵的庄严承诺。白天四处奔波,积极引领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夜晚孤灯沉思,精准谋划每一家贫困户的脱贫大计。第一书记在群众心中树立了榜样。

“多亏了我们的党员,让穷乡村变成了寸土生金的聚宝盆。”在遂川县堆子前镇鄢溪古村景区,七旬老人黄信燕喜不自胜。原来,老黄家一栋旧房已闲置多年,现由镇村党员牵线,与附近农家乐经营者签下5年租赁协议,一下就多了3万元收入。

大井冈林场副场长何桂强,在了解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李冬林单身一人、常年生病的情况后,拿起锄头到李冬林的承包山,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作为井冈后代,担任荆竹山村扶贫工作组组长的他,帮助村民搞农家乐、抓传统产业、建基础设施,不到两年时间就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快车道。

“不做葫芦水上漂,要像石头沉到底”,吉安市2.8万名党员干部践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与贫困群众结对子攀穷亲,量身制定帮扶方案,精准实施确保帮扶效果。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的主动取消婚嫁、病假,推迟二胎计划;家庭照顾不上,有的安抚好家人,继续奔赴扶贫一线……在“赶考”的扶贫路上,全市党员干部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结对帮扶5.1万户贫困户,帮助发展扶贫产业17.7万亩,带动贫困户5.4万户。

激发内生力——

党群齐心志智双扶

群众是脱贫的主体。在脱贫攻坚中,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志气,引导他们向先辈积极投身革命那样投身脱贫攻坚战?如何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群众小康路上一个不落?吉安市坚持用井冈山精神鼓舞群众,用身边典型激励群众,用传统美德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引导群众转变思想,带动群众一起干。

神山村贫困户彭夏英,丈夫丧失劳动力,靠低保维持生活,受身边脱贫典型影响,养起了黑山羊、开起了农家乐……不仅自己脱了贫致了富,还带动全村20户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党和政府是来扶持我们的,不是来抚养我们的,我们要自力更生去脱贫”,彭夏英朴实的话语说出了群众的共同心声。

思想不通,无动于衷;思想打通,一通百通。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有的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吉安市坚持把宣讲井冈山精神和宣传扶贫政策有机结合,通过田间地头上党课、夜访贫困户、举办乡村大讲堂,讲清扶贫政策,唤起“弱鸟先飞”意识。同时,从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中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脱贫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群众致贫原因千差万别,有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劳动技能不足、身有病残等多种情况。为此,吉安市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扶到点子上,帮到心坎里。

——能创业的“扶起来”。对有劳动能力但缺技术、资金、信息的,党组织积极帮助联系工作岗位,安排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结对帮带,帮助争取资金、协调贷款、提供服务,把贫困群众领上产业脱贫“快车道”。吉安县湖陂村贫困户陈宗才,此前一直住在破寺庙里,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加入了肉鸭养殖合作社,凭借在基地务工学到的养殖技术,自己建了一个养鸭基地,目前第一批6000只鸭子已出栏,获利1.2万元。“现在新房也建起来了,再也不用住破庙了,感觉像做梦一样。”谈到这些年的变化,陈宗才笑得合不拢嘴。

——能力弱的“带起来”。引入市场主体,创办农业产业化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把缺乏创富能力、难以自我发展的贫困户组织起来,让他们以资金、土地或劳力入股,抱团发展、稳定增收。吴冬华是吉安县横江镇良枧村委湖州村村民,妻子患精神病需长期吃药,自己因病落下残疾,一直靠政府救济维持生计。在政策帮扶下,他流转11亩荒山坡,加入横江葡萄合作社,每年纯收入5万余元,摘掉了特困户的帽子。

——无能力的“保起来”。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党组织一方面帮助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确保低保线高于贫困线;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组织党员关爱帮扶,大的困难由爱心基金救助,小的困难由党员干部认领微心愿解决,筑起一道防止返贫的爱心防线。

脱贫攻坚新一轮的号角已经吹响。昔日遍洒英烈鲜血的红土地吉安,循着伟大井冈山精神的指引不懈奋斗,正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开启脱贫攻坚新征程,展现出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新的风貌。(通讯员 吉组轩)

(责编:任一林、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