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用会议落实会议”现象依然存在——

会议为什么越开越多

李攀

2017年12月20日09:27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会议为什么越开越多

“周三不行,要参加一个干部轮训动员会;周四也不行,安排了部门座谈会;周五还有一个考核反馈会……”日前,记者约访嘉兴地区一位副区长,见面的时间一拖再拖,并非这位干部刻意躲闪,而实在是分身乏术。一年里除去节假日,保守估计,在250多个工作日里他至少要开100多场会,他笑称“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全省上下纠正“四风”,各地在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上有了积极变化,会场环境俭朴了,会后大餐不见了,但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地方文山会海变着花样重出江湖,用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依然存在。

同一主题会议

连续参加三次

现在全省都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那么同样的会能不能也“最多开一次”?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对重复开会的现状很无奈。

嘉兴这位副区长粗粗梳理了一下,今年以来参加的各种会议,看似很多很杂,其实重复率很高。有的会议,同一内容同一主题省里开完市里开,到他这一级已经连续开了三次,大同小异的内容听了三遍。

瑞安的一位机关干部说,当前推行的“互联网+政务”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开会成本和时间,改用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减少舟车劳顿,起初效果不错,但“方便”也带来了“烦恼”,为了第一时间传达会议精神、推动工作,上级的会议经常扩大部门范围,并点名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现在开会跑得少了,但屁股坐得久了”。同样内容的会议反复参加两三次是经常的事。有的同一内容的会议党委开过政府开,政府开过系统开,系统开过部门开,还有各种协调会、碰头会等。干部被“开”得疲惫不堪,占用了贯彻会议精神的时间。

他认为,一些重要的会议层层传达精神是必要的,上级要确保政令畅通,下级要及时掌握方针政策。但层层传达并不意味着要次次开会,现在中央的一些会议都做到了“一竿子插到底”,通过视频方式一次性开到了乡镇、街道,如果再重复开会,反复“强调”“指出”着实没有必要。

抓一抓好一阵

松一松又反弹

台州的一位陈姓乡镇干部,从机关调任至乡镇不久,他坦言,没想到基层的会议竟然比机关里还多。他从抽屉里掏出最近一周工作安排表,记者看到,行程满满当当,但还是硬生生“插”进了5个会。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这位干部打趣说,如果按照每项工作都连续层层开三次会来估算,每天跑会场都要“脚底带风”,真正留给走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屈指可数。

不少基层干部建议,很多会议完全可以“合并同类项”。比如,日前台州黄岩区就将“三改一拆”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会、中央环保督察工作部署会等8个会议合并为一个大会,用3个小时开完了原本3天才能开完的会。

近年来,许多地方提倡开短会、讲短话。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有的地方推行“多会合一”,力求会议高效务实,有的地方还提出了“无会日”。但这几天记者调查发现,真正执行起来,不少地方又陷入“抓一抓,好一阵;松一松,又反弹”的怪圈。丽水地区一位区委书记认为,这说到底还是思想上的问题,连开好几个专项会议就表明这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开会总觉得不足以体现重视。

大家都开会

谁来抓落实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又有回潮。

为什么会议减不下来?记者采访发现,其中各有隐情。基层干部有苦衷。台州的一位李姓街道干部说,上级部门在制定考核清单时,往往把“有没有开过会”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比如他正在抓的一项平安创建工作,考核项目里明确要求会议签到单、现场照片、会议记录等都要纳入到台账。

“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谁来落实?”采访中,干部们普遍认为,开会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关键是会议怎么开,如何提高开会的实效?重要的话需要反复讲,但要精简有干货,而更重要的是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真正把会议精神落到实际工作中。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