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放弃白领工作返乡当村支书,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副镇长王燕华

在基层,不跑腿就不出活

记者  禹丽敏

2017年12月19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冬季的北国乡野寒冷静谧,落日的余晖洒满家家户户门前堆放的稻草垛。一个冬日的傍晚,我们前去采访一位年轻的基层女镇长、全国劳动模范——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副镇长王燕华。

  “虽然没见过她本人,但一直听说她做事干脆利索,她原先做支书的那个村,村民都认识她,有啥问题都找她给解决。”一路上,司机师傅听说我们要找王燕华,对我们感慨道。

  通往太阳山镇的公路两旁是巨大的风力发电装置,不远处,风沙渐渐遮挡了视线。一路颠簸,在镇政府所在地,我们见到了王燕华。

  尽心尽责,用心去干,把老百姓的事儿都办实了

  “当时我被推选当村党支部书记,想着不就管2000来人吗?有啥难的,干!”王燕华回忆说。

  2008年,王燕华辞去银川的白领工作,和丈夫曹永崇一起回到婆家太阳山镇巴庄村,自主创业干起了运输工作。没想到,两年后在村委换届选举中,她竟然当选巴庄村党支部书记。然而,这次当选引来的质疑也着实不少。

  “怎么选了个女支书,我们村里难道没男人了?”

  “只要把咱们村的水解决了,你就干;要是解决不了,你就别干了!”

  ……

  “我公公是巴庄村第一任支部书记,在村里小有威望。刚当选的时候,有些村民不服气,认为我是凭着老支书的面子当选的。”王燕华说,“当时我就想,只要尽心尽责,用心去干,把老百姓的事儿都办实了,他们总有服气的一天。”

  当选后的王燕华,心里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获得村民的信任、打消他们的疑虑。上任伊始,王燕华注意到,由于巴庄村位于红寺堡区以东60公里,2010年6月由原同心县整村划归红寺堡,很多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事没有办。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新农保。

  红寺堡的冬天冷得出奇,刚从嘴里呼出的白气瞬间就凝结在了眉毛上。“在基层,不跑腿就不出活。”为了了解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王燕华拿着村民的花名册,白天挨家走访,晚上整理白天掌握到的信息和村民们的诉求,用了一个月时间就走访完全村600余户,并将60岁以上老人的资料汇总上报,她还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这些信息全部录入电脑,实现村务电子化管理。两个月以后,第一批享受养老政策的老人们顺利地领到保险金,一位老人拍着大腿笑着说:“啊呀,我们这个女娃娃书记还真是厉害呀,一下子就给我们办好了!”

  这两件事,一下子让王燕华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大为提升。有了这个民意基础打底,她决定啃一啃村里的“硬骨头”了。

  当我看到满眼碧绿的牧草上缀满紫色的小花,内心感到非常充实

  困难村民多、村民困难多是农村工作面临的普遍状况。在王燕华看来,要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心里装着责任,把老百姓当前最迫切的问题解决好。在巴庄村,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种地用水问题。上任伊始,村民给她这位支书“将”的“军”,她一直没忘。

  巴庄村面积96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常住居民2069人,是个回汉杂居的行政村,也是红寺堡区唯一没有水浇地的行政村。群众眼巴巴看着引黄灌渠从村旁流过,巴庄村的两万余亩耕地却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玉米种不了,冬麦也稀稀拉拉,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什么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连村里的用水都解决不了,我还咋带领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王燕华说,这个事不仅要干,还要干好!

  水的问题咋解决?这两万多亩耕地是否还有其他出路?王燕华多方走访,不断请教有关农业专家,最后得出结论:巴庄村的土地适合种植旱地紫花苜蓿。

  很快,王燕华就拿出方案上报给上级部门,巴庄村被列为太阳山镇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村,整村推进旱地紫花苜蓿种植。

  好政策下来了,可是又遇上了麻烦,紫花苜蓿是什么东西?村民没种过,不敢尝试,很多农户宁愿地荒着也不愿种。为了打消村民疑惑,王燕华带领村干部走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开展政策宣传,并作出承诺:农户提供土地,村里出资集体播种,收益归农户。

  凭着跑不细的腿,说不烂的嘴,2013年她动员了120多家农户,集中种植紫花苜蓿2000多亩。当年出苗率就达到90%,巴庄村的土地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绿色。2014年,全村增加苜蓿种植面积3000亩,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较2010年收入增长3000元,其中80%来自牧草。

  种地用水的问题,得到了一个经济又环保的解决方案。“成功了!当我看到满眼碧绿的牧草上缀满紫色的小花,内心感到非常充实。”王燕华说。

  你真心实意,大家才会对你掏心窝子

  如今王燕华的职位从巴庄村党支部书记升为太阳山镇副镇长,但两处办公地点之间步行便可到达。王燕华内心深处觉得,巴庄村是她为民服务的起点, 在这里,家人和村民的支持让她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你对基层工作的感情足不足,群众都能体会得到,你真心实意地投入了感情,大家才会对你掏心窝子。”王燕华说,“嘴甜心细情真腿勤,百姓就认;姿态一摆高,距离就远了,百姓也就听不进去你说的话。”

  村里的老人施金凤,早年丧偶,中年丧子,儿媳出走,音信全无,把两个年幼的孙子扔给了年过古稀的老人。第一次踏进施金凤家,破旧的土坯房,老人严重变形的双腿,让王燕华心里很难受。“这样的重担怎么能由一位年过古稀的独居老人一个人承受呢?我们基层干部有责任,也有义务改善她的生活,让她感受到温暖。” 王燕华说。

  为此,王燕华特意把医疗专家请进施金凤家,进行残疾人等级鉴定。一个月后,二级残疾证就送到了老人手中。在王燕华的安排下,老人的两个孙子也开始享受孤儿津贴,并由宁夏义工联合会长期帮扶。

  “困难群众过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每一个基层的工作者是否尽职尽责。”王燕华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是对我们基层干部的鞭策和激励。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解决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实事!”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19日 18 版)

(责编:黄瑾、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