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到:

总书记五年前考察基层党建的这个地方,如今出了一大批党建创新好经验 

2017年12月06日11: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顺德黄龙村看望村民张锡尧一家。摄影: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考察基层党建时,提出了“农村党建工作让群众更满意”的期望。

一向“敢为天下先”的顺德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五年来,黄龙村从昔日发展较慢村、软弱涣散村,转变成为党委领导有力、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和谐稳定的发展典范村。

随着黄龙村的转变,黄龙村经验也在顺德全区遍地开花,“一体两翼四驱动”的基层治理机制,正在顺德打造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15年,顺德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六个精准”经验获全省推广;2016年,顺德区非公企业“党建龙腾计划”获评全省优秀书记项目;2017年,全国社会组织党建综合监测区探索工作在顺德开展……一系列顺德式创新经验,正是顺德党建引领基层发展与治理的生动写照,也是不忘总书记嘱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生动注脚。

华丽蜕变!

“希望总书记再回黄龙村,看看这里的变化”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发自佛山

黄龙村曾是佛山顺德区20个“经济发展较慢村”之一,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农村人均收入、股份分红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而现在,这里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乃至村集体经济,都较以往发生了重大改变,仅人均纯收入一项,就相比2012年翻了一番。

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的黄龙村考察基层党建,并看望因病致贫的张锡尧夫妇,提出了“农村党建工作让群众更满意”的期望。黄龙村不负嘱托,改变由此开始,用5年时间完成了华丽蜕变。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插队工作过的陕西延安梁家河村,与顺德黄龙村签订了两村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因习近平总书记而结缘、分处大江南北的两个农村,将在基层党建资源共享、乡村振兴等方面互动合作。

在黄龙村三丰河畔,一幢两层半小洋房成为了张锡尧一家的新家。如今张锡尧一家早已脱贫,5年来,为帮扶困难户张锡尧一家渡过生活难关,北滘镇慈善会筹集资金,在公益组织和社会热心人士支持下,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在村内另一地块为张家建起经济实用的新房。而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旧房,已经变成了党员教育基地。

除了居住条件的改善,通过大病医保政策,张锡尧夫妇每月均可得到医疗补助,解决了他们家庭因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儿子如今已经大学毕业,在北滘镇找到稳定工作,女儿今年从广东海洋大学获得本科学位,立志成为人民教师。

发生在张锡尧一家的变化,也正是黄龙村过去五年变化的一个缩影。

“环境好了,经济提升了,村民满意了。”5年来,黄龙村以党建为引领,着重从树立完善组织网络、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深化基层治理等方面寻求突破,推动着黄龙村“由乱到治”。

曾经,黄龙村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之间、群众与干部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导致经济建设一度滞后。痛定思痛,黄龙村开始树立起“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理念。

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党员成了村各项事业的火车头。黄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仇培东表示,黄龙村以党建工作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需求导向加强民生建设,以共建共享促经济建设,推动农村转型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务公开更加透明,黄龙村的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成为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层和谐稳定的发展典范村。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黄龙村从改善水质、增加特色绿化、修葺祠堂古建筑等方面入手,还原岭南水乡风貌。现在的黄龙村,岭南水乡与工业气息相融,面貌已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

“自从5年前总书记来过我们村,村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希望总书记有时间的话再回来村里看看这里的变化,和我们再聊聊天。” 仇培东说。

名词解释

“党建+产业调整”

黄龙村曾为顺德区20个“经济发展较慢村”之一,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农村人均收入、股份分红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党建+产业调整”成为了黄龙村党委的重点工作。大力改造基础设施,党组织引领、党员企业家示范带动,鼓励产业对接资本、建立品牌,黄龙村成功地引入环境友好型企业投资经营。

据介绍,2016年黄龙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较2012年增加76.9%,预计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较2012年翻一番。此外,2016年黄涌股份社人均分红6210元,龙涌股份社人均分红3600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48.4%和118%。

群众更满意!

农村党建从“管理”到“服务”

如何实现“农村党建让群众更满意”的目标?顺德的做法是:从“管理”到“服务”。

顺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向阳对《南方》杂志记者表示,近年来,顺德区对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领域进行大胆探索,构建了以村(社区)党组织为主体,驻点联系工作室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两翼,以村务监督委员会、党群共建社区发展基金、党群先锋队、“105党员教育走廊”为驱动的“一体两翼四驱动”基层治理机制,力求用三年的时间,让顺德农村基层党建实现让群众更满意的目标。

在《顺德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里,强化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被放在了首要位置。顺德把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作为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线,覆盖全局、贯穿始终。

过去的龙江镇仙塘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顺德区对仙塘村进行大刀阔斧的治理,让这个“问题村”一跃成为全区村居发展优秀样本。经过三年的精准治理,仙塘村面貌焕然一新,信访量从全区前列变成今年无一例越级上访。这场“由乱转治”的转变,让仙塘村民对村党组织的满意率升至95%以上。

名词解释

“六个精准”

针对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顺德探索出“六个精准”的做法:

一是精准认定,镇街分别对各村居进行全面排查,从最需要整顿、问题最突出、任务最紧迫来分析,研究确定整顿对象。

二是精准分析,多方进行会诊,查找突出问题。

三是精准派驻,成立整顿工作组,区、镇(街道)领导、“第一书记”和机关干部参与整顿。

四是精准整治,针对党组织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不断调整充实班子、全面定期培训、落实班子联席会议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

五是精准帮扶,区直机关支部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机关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帮助培训党员、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组建党群先锋队,发挥队员在换届选举和重大事项表决中的关键作用。

六是精准培训,对书记、后备干部、党员等分门别类培训,每年全员轮训书记。

1000家星光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

“龙腾计划”为“两新”党建树标杆

顺德从2015年开始实施“党建龙腾计划”,分别打造“布点—设线—拓面”网格化格局、建立“抓大—引中—促小”全覆盖机制,实施“三个工程”,加速“两新”党员成长成才。

全区全力抓好300家龙腾企业党建引领,重点扶持和培育美的、碧桂园、格兰仕、联塑四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党组织,推动1000家星光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助力星光企业破解发展瓶颈,以行业商会协会为纽带,搭建好党组织发展梯队架构,实施“小个专”党建“三点三亮”工程,推动镇街“一企一街一市”标准化建设和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

获授省非公经济组织“先进党组织”的碧桂园集团党委就是其中一个标杆。该集团不但创新提炼了“五二二”党建工作法,下设101个党(总)支部,还开发了“党工团志”手机APP,实现3000多名在册党员在线交纳党费。

顺德成立全省首个区级“两新”组织党建孵化园后,实施“孵化式”党建新模式,提供“一站式”帮助和指导。比如,为广东工业设计城总结提炼“五创新五推动”特色党建工作法,促进园区党建与产业转型共融共进,发挥其在中国特色小镇、大学城卫星城中的区域优势,为顺德“开放引领、创新驱动”战略探索经验。

名词解释

“龙腾计划”

顺德在“两新”党建上发挥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新精神,以实施“党建龙腾计划”为引领,以探索“孵化式”党建新模式为突破口,激发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扩面提质,为顺德“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动力。

目前,全区培育了1个全国“双强百佳”企业、3个省级示范点、13个市级“两新”党建示范点,其中市级示范点数量占全市示范点总数近三成。碧桂园集团党委、联塑集团党委获授省非公经济组织“先进党组织”称号。2016年,顺德区非公企业“党建龙腾计划”获评全省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示范性项目。

坐大巴听党课!

“大巴党校”邀党员群众一起“上车”

《南方》杂志记者在黄龙村现场采访时,遇到了来自乐从平步社区的“大巴党校”学友。乐从平步社区的群众、党员代表一行50人在社区党委书记带领下,参加了由顺德区委组织部主办、顺德社区工作培训学院承办的大巴党校第四十一期活动。

本期大巴党校,乐从平步选择了“林头—黄龙—设计城”教学路线。乘坐大巴期间,党员、群众观看顺德区情教育专题片,听专家现场讲解轨道交通建设、村级工业园改造、农民公寓等热点话题,开展“发展大家谈”座谈会。通过看对比、找差距、谋发展,充分调动党员和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为农村发展出主意,推动发展。

这样生动灵活的培训方式,受到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活动发起后,党员群众报名十分踊跃。据介绍,顺德目前共开展54期“大巴党校·德情教育”活动,组织42个村(社区)5300多名党员群众到20个村(社区)、6家企业学习交流。

名词解释

“大巴党校”

顺德全面强化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将每月15日确定为党的活动日,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大巴党校”培训模式,有效提升基层、机关、企业等全领域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党员群众培训的开展过程中,顺德开创了新模式——“大巴党校”,强化农村党员群众的改革和发展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村居建设。顺德区委组织部选取60个参观考察点,覆盖全区10个镇(街道),按照“党建与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文明村居建设”三个类别编排12条参观考察线路,指引村(社区)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考察,软弱涣散村看党建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看经济强村,环境落后村看美丽文明村。

基层角力困局如何破?

党群先锋队吸纳民意

顺德区乐从镇先后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三批共成立24支村居党群先锋队。目前共有队员4858名(其中党员3851人,群众1007人),实现24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

乐从镇组织办负责人表示,2017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村(社区)自治组织中党群先锋队队员所占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巩固了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党的领导深入到村(社区)的各个方面,从而有利于方针政策在村(社区)基层的贯彻落实。

杏坛镇是农业大镇,农村情况复杂,基层党组织存在与新时代发展不相符情况。目前,该镇6个试点村党组织党群先锋队显雏形。今年7月启动以来,项目组分别对全镇党员干部、6个试点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员骨干、全体党员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座谈以及谈话谈心等,培训座谈达20多场次,参加的党员超过1500人次。

名词解释

党群先锋队

面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农村股份合作社、宗族势力的多方博弈,如何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形成合力构建互利共赢的格局?

在顺德,探索成立党群先锋队,成为从党支部、村委会、农村股份社三方角力突围的关键一招,而且成效显著。

党群先锋队力量不断壮大,通过细致的群众工作,较好发挥了吸纳民意、政治引导、利益协调的作用,使村(社区)党组织能够迅速整合村居的政治力量,各事项表决通过率明显提高。如今,党群先锋队在顺德全区推广,北滘镇、杏坛镇也先后大规模推广,全区已建立52支党群先锋队。

(来源:南方杂志)

(责编:黄瑾、王金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