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党建论坛>>市局干部谈党建

谱写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中共玉溪市委书记 罗应光

2017年11月01日06:32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核心提示: “美丽中国”建设关乎民族未来。玉溪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树牢“绿色观”、巧做“水文章”、用好“加减法”、打好“产业牌”、下好“改革棋”,努力将玉溪建设成为创新、开放、生态、宜居的魅力之城。

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了富有远见卓识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既切合当下实际又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玉溪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同志调研玉溪时提出的“要把抚仙湖的保护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的要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战略,紧紧围绕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健康发展与生态持续改善的“双赢”可持续发展之路。

树牢“绿色观” 凝聚发展共识

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总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深植玉溪大地。

一是牢固树立生态发展观。早在本世纪初,玉溪就将“生态立市”纳入首要发展战略,10多年来,始终如一、从未改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生态与发展齐飞”的发展理念,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抉择中,决不允许以破坏环境、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得一时的发展,自觉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二是全面倡导绿色政绩观。“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更大政绩”。玉溪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必答题”,以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获得“高分”甚至“满分”,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坚决摒弃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有效促使各级坚定不移把环境保护好、生态建设好。

三是大力弘扬低碳生活观。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努力营造绿色发展、生态玉溪的良好社会氛围,把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到全市干部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倡导低碳生活、低碳办公、低碳消费,崇尚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是着力强化环保法制观。坚持依法护湖治污、依法保护环境,加快生态文明法治化进程。先后颁布实施《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和3个湖泊的保护条例,“三湖”保护治理由依法管理步入依法保护。启动云南首个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玉溪市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颁布施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更加科学、规范、严格的法制化轨道。

巧做“水文章” 擦亮金字招牌

做活做大水文章,统筹做好多蓄水、供好水、治污水、防洪水、节约水“五水”文章,完善全市水生态保护格局。

第一,切实加强湖泊保护治理。玉溪拥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大高原湖泊,特别是抚仙湖,作为全国最大的I类深水型淡水湖泊和珠江源头第一大湖,蓄水量达206亿立方米,保护好抚仙湖就相当于为全国13.8亿人每人储备15.8吨优质淡水资源。让“三湖”碧水永存,对于玉溪、云南生态建设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玉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有关“三湖”保护治理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四退三还”,坚定不移地建设湖滨生态带,坚定不移地推进沿湖四县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高位推动“三湖”保护治理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将抚仙湖—星云湖“两湖”试验区管委会升格为最高议事决策机构,市委主要领导担任主任,成立了“三湖”督导组和“两湖”试验区产业督导协调组,全面推行河长制,研究部署“三湖”生态经济带建设方案。实行抚仙湖径流区统一托管,变多层管理、多家执法为一家托管、统一执法,构建起抚仙湖保护与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和高效运行机制。加强星云湖、杞麓湖保护治理,启动实施环湖截污治污、底泥疏挖处置、村落环境整治、农田减肥增效等项目,东片区暨“三湖”生态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顺利实现向星云湖补水。

第二,积极创建国家海绵城市。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省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完成海绵城市专规、控规和系统方案的编制,配套出台和修改完善53项政策和制度,梳理包装项目199个。全面启动20.9平方公里试点区域范围内海绵建设项目,建设完成23个项目4.7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区,建设完工一批海绵化改造项目,统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新区开发、棚户区改造、黑臭水体治理、内涝治理、提质扩容、增绿添色、城市慢行绿道系统等海绵项目建设,监督启动主要河道截污工程及河道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区内16个内涝点已经减少至4个,河畅岸绿、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海绵玉溪初具雏形。

第三,不断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减排。抚仙湖流域澄江县龙街街道办高西社区被列为水利部农业高效节水减排试点,试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大幅减少,大量清水还湖,有效保护了重要水源地和高源湖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澄江经验”。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减排工程,“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62.7万亩。目前项目顺利推进,为云南高原湖泊、重要江河流域和全国南方农业高效节水减排改革初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实践经验和体制机制。

用好“加减法” 厚植发展优势

加强“绿色玉溪”建设,努力做好生态建设的“加法”和生态治理的“减法”,最大限度增绿添绿、厚植发展优势。

一是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持续实施七彩云南·玉溪保护行动,大力实施森林玉溪、蓝天玉溪、碧水玉溪、园林玉溪、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六大工程,启动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加快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7%,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达标率达77%。

二是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在云南率先启动《玉溪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区及72个乡镇(街道)编制完成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和乡镇环境规划,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创建国家园林县城2个、国家卫生县城3个、省级园林县城4个、省级卫生县城4个,4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县、61个乡镇分别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县、生态文明乡镇。

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新建项目能耗达标管理,加强重点企业在线监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2012年以来,淘汰落后产能445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6.4%。坚持中心城区和县城PM2.5监测发布制度,加快燃煤锅炉“煤改气”,各县区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线,实施公交优先、绿色低碳出行等工作。

四是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美丽乡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一水两污”建设等行动,编制完成《玉溪市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争取中央和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5471万元、省级城乡人居环境治理专项资金9850万元,实施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主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打好“产业牌” 促进转型升级

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将绿色发展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构建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现代绿色产业新格局。

第一,培育发展生态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引擎,以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市为抓手,高效利用资源,修复治理环境,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循环和开放农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农业生态效益不断提升。2016年一产实现增加值136.7亿元、增长6.2%,增速全省第一;农产品出口额达17.7亿美元,占全省的40.8%。

第二,推动发展生态工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严把准入关和环评关,成功引进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高科技、高成长型、高关联度、高附加值和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项目,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加快烟草、矿冶及装备制造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1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632亿元、增长3%,非烟工业增加值206.3亿元、增长19.4%。

第三,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生态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来培育,加快“一城五镇多村”特色旅游镇村建设,希尔顿酒店等全球旗舰品牌落户玉溪,“帽天山、抚仙湖、花腰傣”三张名片影响力不断扩大,广龙旅游小镇等建设成效明显,13个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稳步推进,魅力玉溪的品牌形象逐渐树立。2016年,旅游总收入162.9亿元,增长28.8%。

下好“改革棋” 创新体制机制

紧跟中央和云南省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伐,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发展考核机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实行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制定出台沿湖县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降低GDP考核权重,调升生态建设考核权重,严格落实环保责任。

二是创新司法行政体制。成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委确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出台了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

三是创新组织保障机制。把基层党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以开展争当“美丽玉溪服务先锋”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活动为引领,深化“环湖党建”工程建设,实施争当“仙湖卫士”行动计划,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争当“三湖”保护治理和全市生态环保排头兵,成功打造了党员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为玉溪争先创优、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当前玉溪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历史新起点,玉溪将紧紧围绕争当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不动摇,凝聚智慧和力量共同开创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新局面,努力将玉溪建设成为创新开放生态宜居的魅力之城。

(责编:高巍、闫妍)
相关专题
· 市局干部谈党建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