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

祖斌

2017年09月05日13:2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

  【摘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不仅靠党旗前的宣誓、靠纪律规矩约束,还要靠不断学习、研究、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面对现实、分析问题,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将自己打造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第一部分的开头就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准则》有十二个部分,其实就是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十二个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给出的答案。在这十二个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坚定理想信念”,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坚定理想信念置于最为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是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极其复杂,作为一名党员,只要不生活在真空里,就会时常面临理想信念的拷问,面临信与不信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关键少数”有更高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除了必须履行党员的各项义务外,领导干部还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等六项基本条件,这是相较于普通党员必须履行“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等八条义务之外,提出的更高要求。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都是针对“关键少数”。

  存在“关键少数”现象是一种客观规律。“事实上,任何一个政党,之所以能够运作起来,首先依靠的是一批对该党的理念和目标强烈认同的积极分子。由于他们的活动,政党才体现为活生生的存在。”这些积极分子,就是党的骨干。成为“关键少数”是一种主动的双向选择,一方面个体有主观愿望成为少数,比如,普通群众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表达愿意成为先锋队中的一员。另一方面,组织上要对其考察培养,并做出最终是否吸纳的决定。成为政党组织中的一员是一种主观判断后的自主选择,这种选择意味着要认同政党的主张,要履行党员的义务,要遵守政党的纪律等。作为中国共产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这也充分说明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每个基层党组织、每个党员都“合格”的重要性,要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教育工作,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解决主观上“愿不愿意”“能不能”的问题。客观上,既然是党员,那就要构建一个体系,确保已入党的都符合党员标准、申请入党的能严格按照标准把关,这是一个外部推力。对已入党的,确保其基本符合党员标准,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要开展经常性学习教育,时刻牢记党员标准;二要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强化对党员的管理;三是选树正反两方面典型,激励向上、警钟长鸣。对申请入党的,严格把关,建立一套党员选拔、考察、入党等的评价机制,建立“后备党员”梯队或者蓄水池,切实把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从源头上解决“关键少数”尚未充分起到关键作用的问题。

  正如“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也是少数,也正是这些少数,影响带动大多数。这个“少数”与“多数”不是对立的关系。先锋队是大部队的前端,如雁阵里的头雁,起着领飞领跑的作用。没有“大部队”,也不存在所谓 “先锋队”。而且这些“少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往往是从“多数”中发展而来的。“少数”状态是确定性的,但是“少数”群体却会发生变化。因此,抓“关键少数”的理想信念,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理想信念的基石

  政党的政治认同来自于共同的目标认同和领袖认同。当前的领袖认同问题已经得到很好解决,尤其是十八届六中全会以来,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获得全党高度认同。作为政党政治认同的主要凝聚力之一的共同理想,需要持续不断地强化。党员、干部和组织构成共产党的“硬件”要素,理想信念则是“软件”要素。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同时又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所以要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思想体系或是科学,都有属于自己的基本原理。它决定该学说的本质和学科的性质,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以两个伟大发现为条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些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称其为基本原理,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于揭示的对象而言具有普遍性。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它构成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作为广义经济学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狭义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具有不同范围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学说等,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来说具有普遍性。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然分属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学科特点,但它们又从属马克思主义整体,彼此从理论上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不可分离,因此可以统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例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中体现。

  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问题上,陈云同志“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方法,对认识、理解乃至坚信马克思主义有极强的指导性。他指出,“所谓交换,就是要互相交换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不经过比较,就看不清事物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所以,一经比较,就能够对事物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关于“比较”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民族性特点的时候指出:“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不惧怕“交换”“比较”和“反复”。

  正如习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从这也更好地理解了恩格斯于1847年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一文中指出的“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生命力所在。

  中国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共产党宣言》1872年版序言特别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在 《共产主义》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本质作出了一个重要概括,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本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000多年前,中国的古人就预想到并追求的“大同”社会形态,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二者之间的思想文化基础是非常契合的,因此中国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可见,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逻辑,包括今天提倡的集体主义与传统文化也有着很深的渊源。

  近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有力证据。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庄严宣告:“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将这条道路评价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实践成果。邓小平同志认为,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都说成是资本主义的。他指出,“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并且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根本标志。

  今年是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至今日,尚不足100年。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只能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汲取苏联、东欧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确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道路上,持续健康、不断向前发展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调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驰而不息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是要进一步保持共产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从而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这一切都是通过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理想信念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习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要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央企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保证政治正确和政治坚定;要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作者为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党校校长)

(责编:黄瑾、秦华)
相关专题
· 书记论坛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