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搭建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新载体

——四川成都探索建立“微党校”学习制度

2017年09月01日08:57    

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中,成都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扣真学深学常学要求,立足全市党员队伍数量较大、流动性强、差异化需求多以及信息接收渠道广等特点,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探索建立“微党校”,推动党员教育经常性开展。

一、“四突出四建立”,倾力打造“微党校”平台

一是突出全覆盖,建立“微而广”的基础阵地。市县两级共投资2200余万元,依托原有辐射面广、设施过硬、维护较好、运行正常的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微党校”建设,分领域分区域合理布局,有效覆盖党员教育盲区。二是突出标准化,建立“微而实”的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先后制发管理办法、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等“微党校”运行制度,对内容设计、目标设置、职能职责、要素保障等方面内容予以统一规定,以管理标准化促进建设规范化。三是突出开放性,建立“微而足”的教资库存。在承接用好中央和省级课件资源的同时,做好本土课件开发、异地资源互换、专题资讯编制和精品课件外购等。积极引导党校教师、乡土专家、先进模范、一线干部上讲台、讲党课,储备起“核心师资+专业讲师+党员教育志愿者”的教学力量,入库师资已达2000余名。同时,将市内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建示范点、产业示范带等纳入实训基地管理,目前已建立各类教学基地700余个。四是突出灵活度,建立“微而活”的教学模式。通过参与整合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实践体验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实体培训。

二、“四坚持四确保”,切实强化“微党校”应用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确保党校姓党。注重强化“微党校”的政治属性,在指导思想、立场方法、基本观点上坚决与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党员教育的精神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党味感染、标注红色印记、融入家国情怀。二是坚持融入日常,确保常态长效。通过7×24小时常态化推送党建频道、党建微信、网络平台学习资源,实现线上学习常态化。结合基层党组织“固定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建立示范党课、特色党课、微党课培训体系,实现实体培训常态化。采用网络平台实时掌握各级党组织学习情况,实行“周提醒、月督促、季考核、年通报”,实现监督考核常态化。三是坚持创新引领,确保智能便捷。顺应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趋势,开办智慧党建频道、升级党建信息平台、构建党建微信矩阵、开展党建培训网播,最大限度抢占党员教育新媒体阵地,扩宽党员教育实践空间和开展渠道。同时,通过大数据掌握分析学员学习记录、点击频率和职业特点等,针对性推送符合学员兴趣的课程课件,实现了学训供需精准对接、高效对接、智能对接。四是坚持深入发动,确保广泛参与。充分尊重基层党组织主体地位,以本土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激发不同领域党员群体主动接受组织教育、参与组织建设的热情与动力。

三、“四传递四引导”,充分发挥“微党校”作用

一是传递党的声音,引导基层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开展虚实结合、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思想武装、理论水平和政治功能,深植“四个意识”、强化“四自能力”。二是传递榜样力量,引导基层找差距、补短板、争一流。持续开展针对廖俊波、兰辉、周卫东等全国省市先进典型的学习教育,组织党员与“双示范”行动中涌现出的示范标兵近距离、面对面交流互动,激励党员群体对标“四讲四有”“四个合格”的具体形象、身边代表,创先争优、见贤思齐。三是传递奋斗精神,引导基层抓改革、谋发展、促和谐。开发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精品课程,鼓励广大党员奋力投身新一轮发展浪潮,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防震减灾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传递先进理念,引导基层强产业、善治理、育文化。在突出党性教育主责主业的同时,结合“农民夜校”“创业论坛”“院坝夜话”等,集束开办众创辅导、法治宣传、技术培训和文化讲授等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综合能力、法制意识和文化素养。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两学一做网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