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抓党建促脱贫的宣汉路径

——宣汉县“脱贫攻坚党旗红·奔康路上争先锋”活动成效明显

2017年08月29日10:45    

巍巍大巴山,悠悠蒲江水。达州宣汉,这个被誉为“气都之心、红军之乡”的魅力都城,位于四川省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国革命老区县,共有建卡贫困村211个,贫困人口17.94万,是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革命老区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深度对接宣汉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为统揽,以“脱贫攻坚党旗红·奔康路上争先锋”活动为主载体,不断强化组织引领的功能,提升党员干部带动奔康的能力,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成功走出一条“抓党建促脱贫”的宣汉路径。

路径一:强化组织“引”的功能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一线决策站和指挥部,直接影响着精准扶贫的实施是否通畅。在强化组织引领上,县委坚持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先手棋”,以强有力的组织引领确保脱贫攻坚有力有序。

实施清单强家计划,持续“抓乡促村”。严格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制定乡(镇)、村(社区)党建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并通过“季督查、季排名、季通报”机制,将乡村两级党建工作责任压紧压实。同时,推行片区现场推进会制度,每月选取3-5个乡镇,逐村检验党建促脱贫工作成效,倒逼基层组织紧起来、动起来。

实施活动旺家计划,强力“固本培元”。在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标建设的基础上,要求基层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好“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的同时,利用阵地举办好民事集中代办、农产品代销、农民运动会、土家摆手舞等活动,让“家”旺起来、让脱贫路径多起来。“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现在我们党组织‘家’的味道是越来越浓了”乡镇党员纷纷这样感叹道。

实施产业发家计划,着力“提质增效”。以龙头引建、点面互建、连片同建、抱团共建的“四建”模式集中打造28个产业党建促脱贫示范点,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项目,示范带动全县340余个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集体经济强势突破,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显著提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脱贫模式,“农村按揭房”“牛寄养”“第一书记代言”等30余种创新做法得到中央、省级媒体宣传推广。

“村上搞的‘农房按揭’模式,业主垫资修楼房,农民务工还余款,让我们像城里人一样,住上了楼房,娶上了媳妇,嘿嘿,安逸”。茶河乡圣水村群众刘先坤提及村上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路径二:提升党员“带”的实效

“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能移万座山。”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执行官和排头兵,党员干部的带富能力直接决定着精准扶贫的进度和成效。县委坚持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以党员争当先锋的生动实践助推脱贫攻坚落地见效。

实施党员提能行动,让优秀干部向脱贫攻坚一线汇聚。抓住换届工作契机,按照“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根据各乡镇发展实际,配齐配强脱贫攻坚乡村两级“班子”,筑强基层战斗堡垒。换届中,28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交流任职,23名37岁以下年轻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实绩突出的62名“六类人员”选拔为乡镇副职,162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调整,380余名退役军人、回乡创业青年、乡土人才等新鲜血液注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严格“双选双把关”标准,切实做好第一书记轮换和非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派,从县级部门单位)补选49名和选拔273名能力优秀、敬业奉献的干部,打造脱贫攻坚尖兵队伍和精英方阵。整合县委党校、10个中心场镇镇村干校、农民夜校资源,构建“1+10+N”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分层分类轮训党政领导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极大提升党员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脱贫奔康本领,让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干部都善打硬仗、能打胜仗。

实施党员示范行动,让先锋效应在脱贫攻坚一线彰显。建立县领导带头联系帮扶贫困村制度,30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2-8个贫困村,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帮扶指导。出台设定“先锋指数”评选命名“党员示范岗”办法,分层分类设定先锋指数、严格评定程序、强化结果运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做贡献、服务脱贫争先锋。充分发挥好“5+2”驻村帮扶力量作用,依托“精准脱贫云平台”管理,落实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农技员、农信员、法律顾问等帮扶力量的帮扶责任,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七大攻坚行动”任务全面落地。大力实施招引业主、回引能人、吸引人才“三引工程”,为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着力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先后发展示范产业260余个,务求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

实施党员温暖行动,让干事激情在脱贫攻坚一线迸发。倡明实干用人、倾向基层导向,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仅2016年,全县提拔重用了127名在脱贫攻坚中实绩突出的党员干部,定向招录2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人员为公务员。加快制定激发干部活力十二条举措,注重发挥年轻干部、卸任干部和退休干部“三类人群”作用,营造实干争先氛围。严格落实乡镇干部补贴,大幅提高村(社区)“三职”干部基本报酬,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经费,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开展健康体检,按每天80元标准发放误餐补助,给予7名受省委表彰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定期同党员谈心交心制度,列支6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慰问困难党员,真正把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怀挂在日常、落到实处。

路径三:激活群众“跟”的动力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才是生命。”广大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人公和受益者,群众的脱贫致富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是脱贫攻坚的续航动力。县委坚持把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法宝,以群众主动作为的良好态势保障脱贫攻坚后劲十足。

实施“思想净化”工程,让群众主动跟。按照“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要求,广泛开展“社情民意上门走访”行动,深入一线宣传党的政策、收集意见建议,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深入推进“诚信、守法、感恩”公民道德教育,通过开展“亮家训、晒家风、树新风”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群众主动摒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等错误思想,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实施“正向激励”工程,让群众跟得紧。在贫困村推行“积分管理”制度,对党员、普通村民、特困群众参与村(社区)事务、遵纪守法、发展产业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根据评分高低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用小资金撬动脱贫攻坚大能量,激发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动力。“这个积分管理办法,犹如一块磁铁,既吸住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心,也吸走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懒惰思想。”常宁村支部书记打趣地介绍着该积分管理。

实施“创业就业”工程,让群众跟得上。严格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在村级活动阵地成立农民创业就业指导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小额信贷、专家咨询、劳务供需等精准服务。建立“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创业带动”智力扶贫模式,依托“农民夜校”,举办“扶贫专班”“乡土人才实训班”,鼓励乡土科技人才领办实体经济,引导贫困群众自主创业,脱贫攻坚呈现加速推进态势。

(中共宣汉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高巍、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