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管理更科学 队伍更专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务员职位管理工作回眸

魏杰

2017年08月28日13:4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管理更科学 队伍更专业

  这五年,公务员分类改革迎来重大突破,顶层设计确立;

  这五年,一批紧缺人才以聘任制公务员身份走进机关,在岗位上发挥着独特作用;

  这五年,公开遴选成为基层公务员向上级机关流动主渠道;

  ……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务员职位管理工作迎来多项历史性突破——分类管理在多年酝酿中即将拉开序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畅通了选人用人新渠道,乡镇公务员也能“直升”中央机关了……随着公务员管理更加科学化,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正加速建成。

打破“大一统”

分类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意义非凡!”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管理室主任梁玉萍这样形容两个规定的出台。

  这两个规定是2016年7月中办、国办公开印发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框架迈出实质性步伐。

  分类管理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原则。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均按照综合管理类进行管理,存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引不进、留不住、干不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基层机关压职压级等突出问题,需要以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为抓手,加强和改进公务员管理。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两个规定的出台和即将实施将打破‘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情形,使不同类别的公务员在各自领域中更好地发展,公务员队伍将更加专业化,公务员管理更加科学化。”梁玉萍说。

  分类管理,关乎公务员队伍建设,关乎公务员切身利益。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分类管理制度的具体思路,注重与我国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干部制度以及党和国家对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立足于我国公务员队伍的特点和现状,吸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

  ——坚持依法分类,在公务员法确立的制度框架下,实现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渠道发展;

  ——体现职位特点,形成科学的职位分类体系;

  ——注重平衡衔接,三类公务员在职业发展空间上大体平衡。

  “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是重中之重,这是最基础的制度。随着分类制度的落实推进,公务员考试录用、考核、培训等都会有所调整,迎来一系列制度性的变化。”梁玉萍展望。

  改革之箭,已在弦上。

  随着法规入轨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将拉开序幕,公务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将充分调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指日可待!

拓展选人用人新渠道

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点成效明显

  辛毅是武汉新洲区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一名聘任制公务员。2015年11月,他“一战成名”。彼时,八国大使和驻华参赞到阳逻港考察,曾留学法国多年的辛毅全程用外语主持推介。“如果没有他,这个活动就要像过去那样外包出去,不可能推介得这么好。”对辛毅的聘任,管委会负责人感到满意又庆幸。

  此前,开发区的公务员队伍,一类是区直机关或街镇上转岗来的干部,一类是公务员招考来的毕业生,专业对口又经验成熟的资深人士比较紧缺。聘任制公务员试点的开展,为开发区解了燃眉之急,目前在聘的2名公务员均派上了大用场。

  五年间,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积极推动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补充了一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截至2016年底,共有17个省区市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试点,累计招聘190余人,目前在聘160人左右。

  试点工作中,各地各部门坚持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置聘任职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规范招聘程序;坚持人岗相适,好中选优,实现聘任职位与聘任制公务员的最佳匹配;坚持依据职位职责创新合同管理,积极创造工作条件,有效发挥聘任人员作用,成效明显:

  畅通了机关选人用人新渠道——

  “聘任人员大多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是机关工作急需且自身难以培养的高端专业人才。”青岛市公务员局综合管理处负责人说,在传统的选拔模式下,这些人才难以选拔到机关中来,而聘任制为机关与高端人才的顺利对接搭建了平台。该市已公开招聘4批聘任制公务员,涉及投融资、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大数据等多个专业岗位。

  提高了机关效能和专业化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聘任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我国相关金融政策制定、有效沟通政府与市场关系、引导市场合理预期和我国金融开放、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市交通委聘任的交通运行监测技术高级主管,在首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和安全运营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聘期结束后,北京市交通委选拔其担任事业单位领导职务。各单位对聘任制公务员工作表现普遍比较满意,据统计,聘任制公务员工作的优良率达到94%。

  为深入推进聘任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聘任制是公务员法的重要制度创新,各地各部门用实践检验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在招聘测评、合同管理、绩效考核、职业保障、聘期满后重新聘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下一步深入推进聘任制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畅通基层公务员“上行道”

公开遴选逐步制度化、常态化

  “这项制度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给我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孙启立感慨地说。他曾在乡镇、省级机关部门工作过,2013年通过公开遴选迈入中央国家机关大门,成为民政部优抚安置局一名主任科员。丰富的基层经验和对机关工作的熟悉,让他在短暂过渡后迅速独当一面,2015年晋升副处长。

  从基层选拔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从基层选拔大批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这是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战略任务。

  公开遴选制度,为基层公务员开辟了“上行”通道,为领导机关引入了来自基层的“源头活水”。随着2013年《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制定出台,公开遴选工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开展阶段,发挥了基层公务员向上级机关流动主渠道的作用。

  注重基层导向,为基层公务员“上行”开辟通道——

  报考人员必须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有严格界定,成为进入上级机关的“硬杠杠”。截至2016年,中央机关共遴选1300余人,各省(区市)机关共遴选1.9万余人,地市机关共遴选2.7万余人。

  坚持人岗相适,使基层公务员“上得来”,遴选部门“选得准”,到岗工作后“用得上”——

  “来了就能发挥作用,对岗位要求适应得非常快。”多家中央机关对公开遴选公务员这样评价。在民政部人事司机关干部处处长王晓东看来,公开遴选工作在各个环节上对“人岗相适”的格外注重,提高了选人精准度。“笔试和面试题目很具体,考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离自己参加的那次遴选已过去两年,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监管司检验机构监管处副主任科员张乐新依旧印象深刻。

  严格考察、全面衡量,防止基层工作经历“徒有虚名”——

  要求报考者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核推荐,重视考察对象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等情况,不让把基层当跳板、有“成绩”无实绩的投机钻营者得利,树立实干的导向。

  全程公开透明,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遴选过程中,我们对资格条件、考试成绩、选拔结果都一清二楚。”许多参加遴选的公务员感到,遴选过程像是在“阳光赛场”上比拼。遴选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面试名单、遴选结果等都通过一定方式及时公开或公示,笔试和面试中会派出巡视组,推行面试外聘考官制度,并设立专门的举报和咨询电话,保证公平公正。

  五年砥砺奋进,公务员职位管理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九大将要召开,新的使命近在眼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积极作为下,公务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必将进一步提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