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加强边境党建 促进军民融合

2017年08月07日14:07    

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以下简称新左旗)地处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毗邻俄蒙,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现辖7个苏木镇,55个嘎查、9个社区,总人口4.2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数的78%。全旗共有基层党组织260个,党员3883名。全旗边境线总长312.98公里。其中南部中蒙段214.98公里(其中水界段103.56公里,陆界111.42公里)、北部中俄段98公里,全部为水界。旗境内有边防部队(检查站)、公安边防、消防大队及武警中队。近年来,新左旗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战略思想,以“促发展、构和谐、固边防”为主线,结合边境民族地区实际,着眼于创新军地党建载体,大力实施以“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共建稳边”为主要内容的“三边行动”,加强边境军民深度融合,巩固党在边境民族地区执政基础,筑牢安全稳定屏障。

一、强化“思想筑边”意识,筑牢边境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思想基础。习总书记指出“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指明了推进边境地区党建工作,促进军民融合的发力点。这为新左旗准确开展边境教育,提升军民守边固边思想意识,促进军民深度融合,筑牢思想安全防线提供了遵循。

开发民族语言教材。针对边境牧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受民族语言限制,教育培训资源短缺的实际,旗委党校与蒙语译制基地合作,加大少数民族教学资源开发力度,将党的理论、法律政策、国防教育知识等汉语教学资源译制成蒙语,为蒙古族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民族语言教材。近两年,蒙语译制基地译制完成蒙语课件200多部,译制各类政策理论、国防教育等宣传资料2万多册。

开展边境特色培训。针对民族地区边境线长,居住分散,集中培训难、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旗委流动党校深入到全旗各苏木镇、嘎查、边防站所,开设国防教育和边境党建课程,对党员干部、守边官兵进行专题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依托诺门罕战争遗址、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对基层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教育”培训。以军地联合组织宣讲、举办演讲、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使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通过开设蒙古语课堂、送蒙古语进部队等形式,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学习使用蒙古语,推广普及“双语”知识,使各民族之间相处更加融洽。

创新网络培训载体。为最大限度的盘活教育资源,开展网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认识,新左旗率先在全市启动“数字党建”工程,在嘎查开通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在线培训大课堂,建立“党员中心户”播放点和“党员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由过去“线下”培训向现在“线上”培训转变,推进党的理论政策和先进文化思想在边境一线传播普及。

二、发挥“组织固边”作用,夯实边境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组织基础。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要求,新左旗从强组织,夯基础入手,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为新时期军民深度融合,提供组织方面的保障。

在强化地方党建主体责任方面,认真落实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强化旗、苏木镇、嘎查党组织书记责任,严格落实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加强跟踪问效和调度指导。为了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实施“三个打造”,发挥“三个作用”,即打造嘎查党组织稳固堡垒,发挥前沿辐射作用;打造苏木镇党委中坚力量,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打造科局级党组织功能强局,发挥服务指导作用,明确党建功能定位,强化旗委对基层政治、组织和思想领导。

在延伸组织服务方面,针对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推行党员中心户+边防民警村官模式。以地点合适、人员合适、硬件合适为标准,推选出“三好三强”党员中心户218户,边防民警村官185名,辐射带动服务居住在嘎查的4497户、11922名牧民,实现了嘎查组织服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解决了边境地区联系服务群众守边固边“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规范组织运行方面,为适应边疆民族地区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切实解决苏木镇党建力量不足的问题,旗委从完善牧区党组织设置形式入手,积极探索推行旗委组织员工作制度,在7个苏木镇设旗委组织员一职,协助书记、副书记专职抓基层党建,同时在嘎查、社区、生产队选派68名“第一书记”。在嘎查设立党组织的基础上,建立11个生产队党组织、17个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在党员中心户辐射半径内组建168个党小组,形成辐射范围内的合力,实现牧区党的组织和边防党建工作全覆盖。

三、创新“共建稳边”载体,构筑边境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坚强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新左旗把维护稳定作为重点,立足当前边境管控工作实际,积极创新军地共建载体和机制,着力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稳边固边的坚强防线。

军地合力共建。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地联建联创”领导小组、边境地区“四方协议”等机制。苏木镇党委政府与驻地边防连队每季度召开一次军地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军地双方合力共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联建、民生联做、维稳联抓、发展联谋“军地四联”,实现同频共振,共同发展。全旗7个苏木镇党委、55个嘎查党支部与边防连队、边防派出所和边防哨所开展联创联建,实现了军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边检、海关管控口岸重点地段管理控制上,边防部队干部驻点带哨,公安边防部队、民兵应急支援,形成“兵力前置、区域负责、机动部署、前后衔接”的力量布局。在维护边境地区事务管理上,边防派出所选派优秀士兵到嘎查任职,参与嘎查事务,通过建立军地联合流动党支部,推行党务、村务、所务“三务合一”模式,将军地互动内容延伸到每一个嘎查,渗透到每一个牧户。在解决沿边牧民由于连年干旱导致饲草短缺问题上,通过签订边防连队、边防派出所、苏木镇党委政府、牧民哨兵“四方协议”,开放边防管理缓冲区草场,现已实现60户蒙古包哨所牧民哨兵3万头只牲畜放牧,节省饲草费用近200万元。

边境稳定联防。将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与维护稳定、爱民固边相结合,建立军、地、兵、民“四位一体”的边境稳定联防机制。针对新左旗边境线长,群防群治力量不足的实际,军地积极推广“蒙古包哨所”工作模式。严格按照“四方协议”职责和义务,使边境地区牧民广泛参与到边防管控工作中,做到“每一个蒙古包都是一个边防哨所,每一个牧民都是边防哨兵”,利用牧民在临近边境草场放牧的良好条件,搜集情报信息,及时上报驻旗部队和有关部门,形成有效打击越境、走私等边境犯罪活动的工作合力;旗政府加大财物投入,为选定的“牧民哨兵”配备统一的身份标识,通过教育引导、颁发荣誉证书和发放奖金等方式,充分调动牧民参与边境管控的积极性,全面提升边境地区群防群治能力,实现了边境管控工作多方管理、多方投入,保障了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创建活动联抓。深入开展“北疆党旗飘”活动,制定下发了《新左旗“三创一促”活动实施方案》,各苏木镇与边防连队、派出所联合开展了“三创一促”活动,即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爱民固边模范苏木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地区,促进了边境地区安全稳定。每年军地共同组织开展以防军事渗透袭扰、防恐怖袭击破坏、防武装偷渡走私、防非法持枪狩猎“四防”为主要内容演练,开展“情系边防、关爱官兵”庆“八一”军地文化互动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军民座谈会、学用蒙古语等形式,让官兵参与到嘎查各项事务中,实现全要素、多领域的军民深度融合,夯实边境地区党建工作基础。近两年,新左旗边境党建工作做法也多次得到中央、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有3个嘎查和2个边防派出所党组织被自治区评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高巍、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