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到:

武汉市江岸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为物业服务装上“红色引擎”

2017年08月04日13:3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为物业服务装上“红色引擎”

  “服务越来越细致,环境越来越整洁,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湖北武汉市江岸区恒大双城小区居民周厚萍对“红色物业”计划赞不绝口。

  物业服务联系千家万户,是跟老百姓结合最紧密的工作。当前,一些物业服务管理不规范,投诉纠纷日益凸显。武汉市江岸区全力打造“红色物业”,通过加强和创新党对物业服务企业的领导,推进物业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创新,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彰显“红色”特质

把支部建在物业上

  “要让红色成为物业企业的底色,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协调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物业服务管理问题。”江岸区委组织部长罗淳在全区实施“红色物业”计划推进会上要求。江岸区用一个月时间重点攻坚,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推动全区175家物业企业、291个物业服务项目全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江岸区深化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全面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社区书记兼任物业企业义务质量总监,物业企业党员负责人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和业委会联络员;确定每月最后一个周四为“联席会议日”,三方坐下来集中研究居民反映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社区党组织协调街道、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动解决,过去的“单打独斗”变为“握指成拳”。

发挥人才优势

招聘大学生干物业

  为了吸引大学生进入物业企业工作,江岸区制定物业企业吸纳大学生薪酬指导标准,额外给予每人每月800元财政补贴和人才公租房待遇,对当年新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物业企业,按本科生、研究生分别给予1-2万元财政补贴。目前,已有121名大学生进入物业企业工作。

  为确保大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江岸区制定物业大学生工作规范,引导大学生在传递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制定物业大学生成长规划,对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选聘大学生,优先推荐为社区“两委”委员候选人;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时,单列一定比例名额,定向招录在公益性物业服务实体工作满3年的大学生,为基层干部队伍储备后备力量。

体现治理成效

物业走进居民心坎里

  “现在居住的小区人情味太淡了,我家邻居是谁我都不知道。”退休在家的张永强到社区参加党员活动时常和社区工作人员唠叨。“红色物业”计划实施以来,社区党组织建立“红色文化广场”,策划开展了民俗节庆、家风巡讲、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张永强还拉起一支20余人的老年人文化活动队。

  不仅要有好氛围,更要有好服务。江岸区探索物业服务融入网格管理,实行“社区网格员+物业服务人员”双员配置进网格模式,“双员双待”共同当好网格内居民的“勤务员”;由社区指导物业企业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公益、便民、慈善、治安等服务;推动物业服务人员“进网入群”,建立物管员为群主、居民为主体的业主微信群,问题线上反馈,难题线下解决。

突出公益属性

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

  袁家社区是个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公司愿意进来,单靠社区十几个人,服务起来总是有心无力。为了给老旧小区找个“好娘家”,江岸区计划连续3年每年投入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引进优质物业企业承接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进行“以奖代补”,一批优质物业企业进驻老旧小区,为居民提供专业物业服务。江岸区还专门成立区级公益性物业企业——武汉众治社区服务公司,为没有物业企业进驻的老旧小区提供基本物业服务,确保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

  “以前小区服务满足不了需求,家不像个家,现在才真正感觉自己是这个家的主人。”尝到甜头的袁家社区居民周正华再也不向社区抱怨了,“出一点点钱,小区面貌大变样,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举双手支持!”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