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宁波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党委带领群众走集体致富路——

“烂眼村”变身“绿富美”

2017年07月31日13:2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烂眼村”变身“绿富美”

  吱悠吱悠、吱悠吱悠……清晨6点,72岁的湾底村党委书记吴祖楣将他的自行车骑得风风火火。每天早起骑车在村里绕上一圈再开始工作,是他担任村党委书记35年间雷打不动的习惯。路过村口镌刻着“人民第一、创业万岁”的文化石时,他总忍不住多望一眼。

  上世纪70年代末,湾底村刚从十年浩劫中恢复,经济薄弱、人心涣散,是个出了名的“烂眼村”。村里开会,没有椅子,村民搬几块砖头一叠,就坐上去。老书记吴祖楣任村支书时,连自家七口人的口粮都成问题。

  而今走进湾底村,水泥路宽阔笔直,小洋楼掩映丛中。

  农业庄园里花木斗艳、瓜果飘香,工具厂、果汁厂等村办企业错落分布,图书馆、幼儿园、卫生站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2016年,全村年经济收入达到4.2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4.4万元。

  “烂眼村变成小康村,全靠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带出来的。”村民蔡祥枚说。

“人民第一、创业万岁”

党旗引领湾底人走上集体致富路

  湾底村的第一桶金源自20世纪80年代两家作坊式的五金厂,当时吴祖楣一人身兼书记、厂长、业务员。“没日没夜地干,党员带头加班,第二年产值就翻倍了,第四年产品实现出口。”宁波天工巨星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斌回忆起当年的艰难创业,感慨万千。

  90年代初,集体企业迎来了转制潮。很多企业资不抵债,估价转卖给了个人。面对这股大潮,不少村民心里打起了小九九:“村企发展已经上了正轨,要是转卖了,倒手就能挣现钱。”持反对意见的村民也不少:“如果转制,大家以后就是给私人打工了。”村里召集党员多次开会,议了很久,也争了很久。

  据湾底村党委副书记许明君回忆,老书记吴祖楣是当时企业转制的第一人选,按照当时的发展,不出意外,他将成为一个亿万富翁,但他却主动放弃了,“转给我,我肯定个人好了,但集体不会发展”。在老书记的带动下,党员干部们作出了一致的决定,坚持走村集体经济的路子,每名村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作出不购村企股份的承诺。他们怀揣着“人民第一”的信念,带领湾底,踏上了“创业万岁”的征程。

  湾底先后以村集体经济形式收购了4家乡镇企业,甩开膀子干起了贸易加工。在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村党委又带领村民走起了以工促农的道路,他们借鉴发达国家农场的模式,将村民承包地集中起来,成立农业开发公司,进行种植业集约化经营,形成了花卉、蔬菜、果品三大农业及深加工产业格局。

  步履不停,砥砺奋进的湾底人又一次将目光瞄准了第三产业。利用地处新城区的优势,湾底成立了天宫庄园休闲旅游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集农业观光采摘、乡村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都市花园”,先后被评为全国4A级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一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气力上吃亏、闲话上吃亏、钞票上吃亏”

党员干部要“吃三亏”

  三十多年来,湾底的党员都保持着一种习惯:6点到村,7点半班子碰头会抓督促落实,村党委会议、支部大会一般在下班后举行,不占用企业工作时间,没有周末也没有公休,每年也就过年的时候可以休息几天。

  湾底村的不少干部都身兼数职,比如村党委副书记许明君同时负责着蓝青小学、游客集散中心、蜂巢民宿三个工程项目的推进工作;村干部张开忠既是村农业合作社社长,也要每天下地劳动,管理葡萄园、草莓基地等。但按照规定,即便干多份活也只能拿一份工资,去年老书记吴祖楣的工资还不到7万元。

  吴祖楣常说,当湾底村的党员干部要做到“吃三亏”:在气力上吃亏得起、闲话上吃亏得起、钞票上吃亏得起。

  2001年,湾底村集体在银行有了6000万元存款,村党委盘算着把8个自然村拆旧建新,5年内让村民住进新房。消息传出之后,村民担心赔偿不公、人心浮动,很多人对拆迁还产生了抵触情绪。党委班子发动起党员带头拆迁,并对每家每户的实测面积予以公示,请村民提出问题和建议。村党委还作出规定,村干部分配新房标准与其他村民一样,通过抓阄选房,不搞任何特权。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不到三个月,村民全部完成了签约。村里自筹了2个亿的资金,拆除掉6万平方米的旧房,建起了9万平方米的新房。2006年,1000多名湾底人全部住进了新居,小高层500元/平方米,联体别墅1100元/平方米,村里还给每人补贴一万元搬迁费。“根据旧房面积,我分到了三套村里的房子,一共有三百多平方米,价钱现在算算不得了!”村民郑伟彪言语中流露着满满的骄傲。

  每月20日是湾底村固定的组织生活日,每到这天,湾底村的党员们都会以支部为单位开展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村党委结合村里的石语文化,挑选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言警句,比如“干部干部,是干出来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开天窗,不留后门”等进行篆刻,并结合组织生活日开展“石语”理念集中学习,促使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去年开始,村党委还开展了党员锋领指数个性化考评体系,根据岗位、年龄等进行分类量化考评,以激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的活力。这个有担当、肯付出的基层党组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面孔,目前全村党员数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多名增加到了98名。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在湾底村党委一班人眼中,“人民第一”有两层含义:全心全意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村里每上一个大项目,都要经过反复的论证。组织生活会、支部小组会、包片联户会,用这种坚持了三十多年的老传统,一家家走、一户户问,征求村民的意见,实现民主决策的最大化。村民陈宏彪说,村里要做哪些项目、怎么做,都是透明的,“拖后腿的人,村里一个都没有”。

  这几年,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好。已近古稀的村民张开永算了一笔账:去年年底村里每人分红近2万,自己每月退休养老金2000多元,逢年过节村里还发慰问金,自己一年不工作,收入也有5万元。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在老百姓身上一定要舍得花钱,让农村人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吴祖楣说,为了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湾底村为全村村民统一办理了养老、医疗和财产保险,设立村级党群帮扶基金和教育基金,并承担村民子女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杂费,让湾底人真正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村里还先后建成了图书馆、夕阳红乐园、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休闲公园等配套设施,使村民享受到“五分钟生活服务圈”。腰鼓队、扇子舞队等文体队伍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湾底,这个昔日的“烂眼村”,早已成为令人艳羡的小康村。村民忻宏斌感慨:“阿拉湾底村就是个大花园,有一班好的当家人,湾底人的日子越过越甜!”(胡馨木)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