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上)(319-328)

2017年07月24日09: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19 李济仁

320 杨荣

321 杨文钦

321 扎西志玛

322 杨步红

323 连于妹

324 吴松航

325 何玉涛

326 何建林

327 余兴贵

328 宋兆普

(上接第二十一版)

2013年春节前夕,李文忠派儿子与某大桥局签订了近100万元的施工合同。由于儿子对材料不熟悉,错把轻型钢材当成重型钢材。李文忠看到儿子带回的合同,他知道这将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考虑到合同已签,为了企业信誉,李文忠决定按合同履行施工任务。李文忠父子与工人共同上架杆,吃住在一线。工人每天三班倒,李文忠父子24小时全程参与质量监理。通过22天的奋战,李文忠等人提前8天完成施工任务。但没人知道,为了履行这个合同,李文忠亏损了18万元。

多年来,不管生意如何,他始终按时兑付工人工资。2014年经济不景气,大量工程款拿不到。工人都知道他厚道守信,没有一人催要工资。可李文忠说:“再难也不能拖欠工人的血汗钱。”腊月二十八,他将从亲戚、朋友和银行借来的80多万元全部给工人发了工资。他和西安中铁局合作,对方给付工程款时,多打了5万元,李文忠主动驱车找到对方负责人,退回了多余部分。对方感慨,原来还有这样“不爱钱”的人。

李文忠致富后,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得知家乡厂湾小学修建校舍,他捐款4000元;村里修通组公路,他捐款1万元;“5·12”汶川地震,他向受灾群众捐款5000元;他还资助贫困生1万多元,吸纳10名残疾人到企业工作。2011年,了解到贫困户老屈想创业办砖厂,但没有启动资金,李文忠借给他30多万元,帮助他搭建工棚,购买制砖设备。不料老屈的砖厂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女儿又不幸身患白血病。李文忠不但没有催促还债,还借给他2万元创业资金支持他外出创业。李文忠听说县里开展精准扶贫,便积极争取,结对帮扶2个贫困户。

李文忠荣登“中国好人榜”。

319 李济仁

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生,中共党员,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终身教授。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为表明志向和决心,取“仁心济世”之意而更名。他誓卫医道,诚信行医,力求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疗程治愈病人,一直秉承舍医送药的优良传统。行医60余载,他拯疾济羸,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为铭,诠释大医精诚要义。

李济仁12岁就跟随当地名医学医,成长为具有460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从乡野郎中成长为一代名医,李济仁初心不改,执着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校注整理新安医著,潜心提炼新安医学诊治特色和规律,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原貌,并厘清和阐明了新安医学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规律。李济仁独著和主编《济仁医录》等学术专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15岁的王某,四肢痿弱无力,经常跌倒。经大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长期服用激素、维生素等无效。李济仁以《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融会新安医学学术思想,连续调方数次,患者病情大有好转。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李济仁不仅在医术上继承“张一帖”,更是将“张一帖”舍医送药的传统延续传承。几十年来,他无论多么繁忙,每年都会定期返回家乡为乡亲们赠医施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济仁和夫人为国内外1万余人次的患者提供了“无偿函诊服务”。

李济仁始终秉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家规家训,他的5个子女也在中医药不同领域各有建树,成为当代中医传承的典范。他还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作为传人,形成一个博士团队。

李济仁荣获首届国医大师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320 杨荣

杨荣,男,汉族,1963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金昌分行工会办公室主任。

“放心吧,好兄弟,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杨荣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责任心和毅力,重新点燃失明战友生活的希望,帮助战友战胜困难,走上自立自强之路,践行了自己的庄严承诺。春来秋往、草枯木荣,变的是时间和身份,不变的是真情与诺言,他用30年的光阴,把“信义”二字捂得滚烫!

1985年夏天,在一次排险任务中,和杨荣既是老乡又是战友的张永忠失明了。面对坠入生命谷底的战友,杨荣不离不弃,成为张永忠荒芜黑暗的世界中一缕希望的光。退伍后,杨荣对张永忠说:“放心吧,好兄弟,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这句慰藉之语,成为杨荣践行30余年的承诺。被评定为一等伤残的张永忠生活难以自理,因为怕拖累父母而搬进窝棚不肯见人。得知战友情况,杨荣主动搬进了张永忠的临时住所,每天给他做饭,陪他散步、谈心,使战友恢复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为了解决张永忠的生计问题,杨荣四处寻求帮助,多次找有关部门争取救济金,并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出钱出力,帮张永忠盖起4间砖房,还为张永忠找到了伴侣。为使张永忠能在社会上立足,他陪着张永忠到武威市医院学习按摩技术,又筹措资金帮他办起了按摩室。后来,张永忠眼疾复发,无力支付昂贵的手术费。杨荣拿出了家里买彩电的钱为张永忠安排手术。手术后,杨荣又向单位请假专门陪护,直至张永忠康复回家。

2005年,杨荣调到金昌市区工作,他决定:带着张永忠一家一起进金昌,并帮助张永忠在金昌市区开设了两家“惠民永忠按摩诊所”。战友深沉的关爱点亮了张永忠心中的明灯,他决心将这个爱心火炬传递给像他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张永忠带领本地14名残疾人和他一起走上自立自强的就业道路。面对张永忠日益红火的事业,杨荣难以抑制内心的欣慰和兴奋,对战友说:“兄弟,我们终于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杨荣对待战友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努力。业余时间,杨荣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为减少业务差错,他对每天的工作都认真记录,以备查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徇私情,将业务差错率下降到万分之零点一以下,创造了全辖区最好纪录。

杨荣荣获全国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甘肃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321 杨文钦

扎西志玛

杨文钦,男,侗族,1932年9月生,中共党员;扎西志玛,女,藏族,1933年10月生,中共党员。二人系夫妻,均为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退休医生。

为了“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面貌”的誓言,杨文钦夫妇放弃留京机会,扎根侗乡,从乡村医生做起,穿梭乡镇村落,走遍侗族700多个山寨,挽救了无数生命。半个世纪里,他们不仅兑现了年轻时的承诺,更给社会带来了无限感动。他们一诺千金,在耄耋之年依然矢志不渝。

1952年,杨文钦作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人选,被保送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习。1956年,杨文钦转入北京医学院,不仅实现了学医的愿望,也遇见了他相知相守60载的伴侣——扎西志玛。1961年毕业前夕,两人击掌立誓,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的面貌,为祖国卫生事业服务。

毕业分配的结果出乎意料,杨文钦被分到了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北大医院),扎西志玛被分配到了北京友谊医院。

为了曾经立下的誓言,1968年,杨文钦带着扎西志玛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杨文钦夫妇被安排到扶罗卫生院,当时卫生院人员少,工作量大,他们既当医生,又当护士,还当清洁工,看病、敷药、动手术、洗器械,脏活累活样样都来。村里的小水电站,只能晚上供电,夫妻俩常常是白天看病,晚上接着做手术。扎西志玛不会说侗话,杨文钦就给她当翻译。杨文钦做手术,扎西志玛负责打下手;扎西志玛做手术,杨文钦就负责麻醉。有时候遇上大手术,夫妻俩还要一起上手术台。为让边远地区村民更方便地得到救治,夫妻俩还送医上门。山高路远又不通车,他们常常挑着手术器械,从清晨走到天黑。杨文钦夫妻俩足迹走遍侗族700多个山寨,挽救了无数生命。

1973年,夫妻俩被调回县人民医院,忙碌依旧。1983年,杨文钦接任县人民医院院长,他大胆推进医院改革,使医院享誉湘黔边界,附近十多个县市的老百姓慕名来就医。1996年,杨文钦和扎西志玛退休。许多私立医院高薪聘请他们去坐诊,都被婉言谢绝。时至今日,杨文钦、扎西志玛夫妇已80多岁高龄,依然坚守在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门诊第一线。

杨文钦、扎西志玛荣获全国“最美医生”、感动湖南十大人物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322 杨步红

杨步红,女,汉族,1975年8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湖畔佳苑体育彩票销售站负责人。

面对数百万元的彩票奖金,杨步红不贪不占,全数奉还得主。凭借诚信经营,她赢得顾客的信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实守信”的内涵。

2012年12月23日,一名经常来店里购买彩票的彩民给杨步红打电话,请她帮忙代买“排列5”和“排列3”共600多元的彩票。杨步红按照这位老彩民选的号码,帮他打出了彩票,直到晚上关门,这位彩民也没来。正是这600多元的彩票,中了当期的大奖,奖金共计265万元,而这位彩民却不知道自己中奖。面对265万元巨奖,她坚守诚信准则,主动找到这个彩民,归还了中奖彩票。

2016年7月15日和7月21日,宁夏“排列3”和“排列5”的百万大奖接连两次降临在杨步红的彩票店。在婆婆住院做手术急需用钱的关键时刻,手握百万大奖的杨步红不为所动,主动寻找中奖彩民。其中一位彩民因工作繁忙,连兑奖也让杨步红代办了。

2017年4月,有一位彩民在杨步红的投注站购买了几张“顶呱刮”即开型体育彩票,刮开后没注意看游戏规则,就将彩票丢弃在销售站内。杨步红收拾废弃彩票时,发现这张彩票中了500元,但彩票的主人已不知去向。她不怕麻烦,通过查看彩票站内摄像头录像,一个一个筛查核对,终于确定了中奖彩民。她把彩票保管好,一个多月后,当这位彩民再次来到销售站时,杨步红将彩票交还给他。杨步红说:“彩票本身就是慈善事业,做善事应当光明磊落。踏踏实实经营我的彩票站,服务好每一个彩民是我的本分。”除了归还彩票,她还经常在店里拾到彩民遗落的钥匙、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及钱包等财物,每一次她都会想尽办法归还失主。

“做生意要诚信经营,做邻居要热心助人”,杨步红总是这样要求自己。2015年10月,了解到吴忠市一名女孩因父母离异辍学,她便每月赞助500元生活费,帮助女孩重返课堂;得知宁夏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困难,她便主动要求赞助一名上高中的孩子……2017年6月,在电视上看到同心县马高庄乡赵家树村小学贫困学生的情况,她就主动和学校联系,为孩子们购置2万元衣物。

杨步红荣获全国十大诚信销售员、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

323 连于妹

连于妹,女,汉族,1931年11月生,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退休职工。

60多年的坚守,是一个弱女子对邻居两代人的庄重承诺,是一份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大爱。连于妹用真、善、美为他人撑起生命的天空,诠释了不求回报的付出和博大无私的胸怀。

上世纪50年代初,在山腰盐场工作的连于妹夫妇已有6个孩子,加上大伯寄住在自己家,一共是9口人的大家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过得很艰辛。连于妹有一户邻居,夫妻都是盲人,丈夫叫庄顺丰,妻子人称“暗娘”,儿子庄古祖是智障,一家残疾人过着半乞半饥的日子。屋漏偏逢连夜雨。庄顺丰不幸生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庄顺丰想到了好心邻居连于妹。他拄着拐杖、拖家带口来到连于妹家,跪在连于妹面前恳求收养他们。连于妹深知,自家只有两个劳力,却要负担9口人的生活,再收养庄顺丰一家,要付出多大的心血啊!但连于妹咬了咬牙说:“你们一家子就来我家搭伙吧!”

一句承诺,千钧重担。收养庄顺丰一家后,家里人口增加到12人,生活的压力也随之陡增。为了一大家子能吃上饭,连于妹夫妇早出晚归,每天拼命在盐场围海作业。生活虽然艰辛,但连于妹始终把庄顺丰一家当成自己的亲人,生活上一视同仁。

几年后,庄顺丰夫妻俩相继去世,把痴呆儿子庄古祖托付给了连于妹。“暗娘”去世前,连于妹煮了猪肝汤喂她吃,“暗娘”泪眼汪汪地让儿子到床前,紧紧拉着于妹的手,不停地哽咽着,示意把22岁的智障儿子托付给于妹。连于妹一边擦去“暗娘”眼泪,一边连续点头,对这个不幸家庭作出了无声的郑重承诺。

连于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照顾庄古祖吃饭、睡觉、换衣洗被、清理房间等日常生活。然而,因为智障,庄古祖时常犯错惹事,连于妹常要出面处理他在外惹事的纠纷。尽管如此,连于妹从来没有对他红过脸,也没有训斥、打骂过他,对庄古祖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亲。2015年,她已经84岁高龄,身体大不如前,但仍然细心照料着68岁的庄古祖。4月,68岁的庄古祖因脑溢血摔倒,半身瘫痪在床,连于妹以坚强的意志照顾着庄古祖,直到次年他安然过世。

连于妹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福建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324 吴松航

吴松航,男,汉族,1972年9月生,中共党员,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业部总经理。

吴松航心里始终铭刻着一句话:“卖出的不仅是品牌,更是企业的诚信、民族的良心和国家的未来。”他把诚信作为企业立身之本,用诚信做放心奶粉,严把每一道质量关,用“好奶粉五大标准”赢得了市场信誉。

2010年底,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业部正式成立,吴松航被任命为总经理。当时国产奶粉消费情况不是很好,三元奶粉知名度低,在全国代理商户不足100户,寻找各级经销商十分困难。吴松航一心扑在市场上,他认为“诚信经营”才是最好的营销手段,坚持不弄虚作假,不以次充好。

吴松航常说:“我们都有孩子,为自己的孩子做一款好奶粉,这就是我们的标准。”他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除66项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外,还自行开展风险项目检测和监控40余项,检测项目达100余项之多,品控人员24小时监控。自2011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开展“月月抽检”活动以来,三元奶粉全部合格,销售额连续5年行业领先。2012年,吴松航总结出国际标准好奶粉的生产模式,提出鉴别好奶粉的五大标准,重塑国产奶粉形象。

吴松航亲自带领团队开展宣传,以“诚信”为依托,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奶源是好奶源、什么样的工艺是好工艺、什么样的配方是好配方……他用真诚的沟通方式,面对面向终端门店老板、消费者进行好奶粉理念的普及,三元奶粉渐渐得到了认可。

三元奶粉市场不断扩大,吴松航丝毫没有降低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他提出“用人品做产品”的诚信理念,要求在产品生产的原料来源、技术研发、生产工艺、产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上必须严格把关,坚持用好奶源,坚持用好工艺。采用特供级牧场绿荷牧场奶源进行湿法生产,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出的奶粉营养均衡、品质安全、口感新鲜。

诚信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诚实地选择最好的原料和生产方式……用产品的真诚,沟通的真诚,打动消费者,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吴松航的诚信经营理念在奶粉行业逐步推广,带动了国产奶粉业的整体提升。

吴松航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榜样”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325 何玉涛

何玉涛,男,藏族,1977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成都市国税局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分局主任科员。

他是妻子床前日夜服侍的好丈夫,是两任岳父母膝前的好女婿。妻子弥留之际,他许诺替妻尽孝,给岳父母养老送终;妻子病逝,他承担起为亡妻尽孝之责,并积极偿还为前妻治病欠下的债务。他一诺千金代妻尽孝,用真情和行动书写了传奇佳话。

2009年,驻邛崃某师快速反应部队团侦查股长何玉涛与省博物馆讲解员胥伟华步入了婚姻殿堂。何玉涛的部队在邛崃,由于训练任务重,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新娘胥伟华就每天乘坐长途汽车,上下班往返于成都邛崃两地。就这样,两人约定,先以事业为重,过两年再要孩子。正当他们憧憬未来生儿育女的美好生活时,胥伟华却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肾上腺皮脂癌!随着妻子病情一天天加重,何玉涛向部队请了假,全天候在医院陪护。后来,为更好地照顾妻子,他向部队递交了转业申请。作为部队重点培养的干部,岳父对女婿的转业痛惜不已。

昂贵的医药费,让何玉涛倾其所有,积蓄、转业安置费不够开销,又四处借钱10余万元,可最终还是没把妻子留住。病重的胥伟华,始终放心不下日渐老去的父母,在她临终时,何玉涛看出了妻子的担忧,安慰她说:“爸妈只有你一个女儿,你既然嫁了我,我就一定要替你尽孝,给爸妈养老送终!”何玉涛与胥伟华从结婚到胥伟华去世不过两年。妻子病中欠下很多债,至今尚未还完。对此,何玉涛坚定地说,哪怕能够延长她一秒钟的生命,都是值得的,治病欠的债也一定要还。

办理完妻子的后事,何玉涛谨守“为岳父母尽孝养老”的承诺,将岳父母接到家里,诚恳地说:“从今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了!”原来从不下厨的他,开始钻研菜谱,每天按照岳父母的口味,做一桌可口有营养的饭菜。二老激动得逢人便夸,玉涛不是亲生,胜过亲生!为了消除二老的顾虑,何玉涛始终没有再婚。岳父母看到女儿病故好几年,何玉涛仍孑然一身,“逼迫”他去相亲,他都坚持“必须孝顺侍奉前妻父母,为他们养老送终”为条件。直到遇见藏族姑娘陈建伟,她欣然答应了何玉涛的“苛刻”要求。因为她相信,这样一位一诺千金,重情重义有担当的男人,值得托付终身。

何玉涛荣获四川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326 何建林

何建林,男,汉族,1970年8月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火箭农场农2连养殖小区职工。

何建林以诚信经营为己任,宁可自己承担巨大损失,也不昧着良心赚黑钱,两次主动把维系全家生计的患病猪羊做无害化处理,用实际行动树立了诚实守信、维护食品安全的好榜样。

1994年,何建林下岗。何建林的妻子没有工作,这个年轻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何建林没有向组织伸手,没有向农场提任何要求,而是想办法自谋出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学习,他决定进行生猪养殖。何建林将全部的积蓄都投进去,在自家小院开始了创业之路。在党的好政策下,勤劳能干不怕吃苦的何建林,很快就把养殖规模发展起来,从10头猪到20头猪,直到后来的上百头猪。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摘去了贫困户帽子,满怀希望地奔向幸福生活。不料2009年的时候,何建林饲养的母猪忽然发起了高烧,产下的10窝小猪也染上了怪病。何建林和妻子一筹莫展,他们请来兽医帮忙治疗,但收效甚微,最终病猪全部死亡。何建林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打电话给团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请他们来帮助进行无害化处理。经过这次事故,何建林家庭面临巨大经济压力。有的人说他傻,病猪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或许能挽回一些损失。但何建林心里有一本账:如果干了这事儿,自己一辈子都别想睡个安稳觉!

2010年,由于猪肉的市场行情不好,何建林开始跟着维吾尔族邻居们学着养羊。经过一番调查,他选择了产肉多繁殖率高的多浪羊。何建林从亲戚那里东拼西凑借来了8万块钱,作为启动资金,第一年养殖了40多只多浪羊。经过四年的发展,羊群数量逐渐增加,何建林家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2014年4月,噩梦一般的场景再次出现。他们饲养的羊喝了施肥罐里的水,不到半小时全部倒下。两个小时的紧张抢救仍然无济于事,82只羊全部死亡,这对一个养殖户来讲,实在是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情。虽然何建林非常心疼,但他知道,这些羊是非正常死亡,绝对不能拿出去卖。何建林的孩子还要上学,借的钱也没还清,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依然对妻子说:“咱们再穷也不能做昧良心的事。这些羊是喝了化肥水死的,人吃了可能会出问题,这种坑人的事儿,咱不能干!”第二天天一亮,何建林就请来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何建林荣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道德模范称号。

327 余兴贵

余兴贵,男,汉族,1951年3月生,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阳和镇偏岩子村4组村民。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农,含辛茹苦,养猪挣钱,用15年的时间替因病早逝的儿子偿债,用诚信讲述了一个新时代“子债父还”的真实故事,诚实守信的风骨和品格得到了赞誉,乡亲们都叫他“诚信老爹”。

20世纪80年代,余兴贵曾是当地的养猪致富能手,后来儿子长大成人,一家人其乐融融。2001年,儿子余斌在外打工,患病后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为了治病,余斌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借的每一笔钱他都记在本上。2002年9月,病重的余斌在医院泪流满面地说:“爸,我没能对您和妈尽孝,不配做您的儿子。我自己时日不多了,有件事放心不下,这两年来为了治病,借了近20万元,都在这个本子上记着,这辈子我无法还了,请您帮忙给这些朋友说一下,我下辈子当牛做马都会还给他们!”余兴贵拉起儿子,擦干眼泪说:“斌娃儿,你借的债务,我们会尽力想办法还。”一个月后,年仅28岁的余斌撒手人寰。不久,余斌妻子也离家出走,杳无音信。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余兴贵连死的心都有,但看到年迈的老伴和牙牙学语的孙女,他告诉自己:“你不能死,你得坚强!孙女还等着你抚养成人,借的债还等着你去偿还。”虽然,余斌当年借的钱都没有人来讨要,有的人甚至说不用还了。但这位倔强的华蓥汉子坚决地说:“人家挣钱也不容易,当初好心好意借咱急用,就说明别人尽心尽力帮助咱、信任咱,咱怎么能食言,不讲诚信呢?”

他笃定地向亲友和乡邻说:“我们老余家虽然穷,但志不能穷,而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儿子的债,我来还。我还不了,我孙女也得还。”

他把儿子记录的“账本”拿出来,一笔笔地核对:李忠诚6000元,段世金5000元,李廷富5000元,余翠华10000元……一共借了21家的钱,总共19.95万元。余兴贵和老伴黄志英一边悉心照顾小孙女,一边辛勤养猪挣钱还债。为了能早日还清债务,他们省吃俭用,一年到头难见几顿荤腥。

2017年2月17日,余兴贵把账本上最后一笔500元欠款亲手交到余海琼手里。15年,他还清了所有欠款,此时的余兴贵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地说:“做人要有诚信,才活得硬朗。”

余兴贵荣获四川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328 宋兆普

宋兆普,男,汉族,1964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

他信守行医准则,不为病人开昂贵的无用药品,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他多年来义务救助贫困残疾患者4000多人,义务救治脑瘫患儿3000多名,4次远赴新疆联合当地组建康复机构,救治脑瘫患儿1400多名。他以医者诚心回报社会,被称为“诚信医者”。

宋兆普15岁跟随父亲学医,父亲“不收挂号费、诊疗费,不多收病人一分钱”的行医准则,让他深刻认识到医生悬壶济世的意义。从那时起,他不忘父亲的教诲,不为病人开昂贵的无用药品,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践行了诚信行医的诺言。

随着行医时间越来越长,宋兆普关注到脑瘫患儿特殊群体,特别是贫困家庭倾家荡产也治不起病的现状。望着孩子期盼的眼神,听着家长焦急的祈求,宋兆普坐不住了,他对患儿家长承诺:“来到我这里的脑瘫患儿,只要在医学条件上允许,即使我们医院出钱,也一定要将孩子们治好!”从2009年开始,宋兆普运用自己总结的“金庚康复疗法”,主动救治脑瘫弃婴和社会贫困家庭的脑瘫患儿。8年来,在金庚医院收养治疗的脑瘫弃婴从最初的每年100多名到现在的每年400多名,婴儿的吃喝拉撒、治疗康复,无论是工作量还是费用开支都是巨大的。宋兆普在困难面前始终坚守救治脑瘫患儿的承诺,更不忍心因费用问题中断治疗而导致患儿的康复希望破灭,他想尽一切办法,先后垫付上千万元用于患儿的生活及康复治疗费用,不仅花空了他开办医院多年的积蓄,甚至把医院日常收入也投了进去。

“一名党员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诚实守信是准绳。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是每位医生理应坚守的行医准则。”这是宋兆普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救治更多脑瘫患儿,他带领团队先后奔赴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福利机构,治疗脑瘫弃婴3000多名。

(下转第二十三版)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24日 22 版)

(责编:王金雪、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