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奉献铸就无悔人生

——记“全国劳动模范”周炳森

2017年07月21日10:07    

他夜以继日地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用真情和奉献赢得人们的尊重。他始终把养牛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牢记心间,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这样一个真理:“真正的伟大,都来源于平凡”。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周炳森,一位工作在云山农场畜牧生产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

心装事业

1984年,自学成才的周炳森被聘为云山农场3连兽医,从此,他怀着和乡亲们一道发展奶牛养殖、走致富道路的愿望,在畜牧战线上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周炳森常说,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水平。经过多年努力钻研专业技术,多方拜师学艺和生产实践,他全面掌握了畜禽的饲养、防病、治疗、配种、接产等兽医学知识和畜牧生产技能,成为云山农场畜牧战线的行家里手。

1994年,奶牛养殖越来越不景气,农场很多养牛户都把牛卖掉了,周炳森所在的连队奶牛存栏量由120头直线下降到36头,成母牛只剩下了12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年的周炳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第二年,农场出台了奶牛养殖优惠政策,养牛户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周炳森心里也乐开了花。他主动当起了连队的宣传员,走家串户地宣传奶牛养殖的前景和效益,鼓励大家继续养牛。但已经荒废了两年的养牛户们,面临着两个实际困难:一是没有资金,二是没有牛源。针对这种情况,周炳森向亲戚、朋友借款30多万元,往返鸡西、宝清等地为养牛户们购买奶牛,每回外出吃、住费用都由他自己承担。周炳森还向养牛户们承诺,他帮助购买回来的奶牛,如果出现疾病、不产犊等问题,责任全部由他来承担。经过40多天的奔波,周炳森为连队16户购回130头奶牛。

东山再起的养牛业,使周炳森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也让他对养牛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为什么市场波动会对这个行业带来如此大的打击?主要原因就是奶牛养殖模式过于落后,产奶量不高,品质不够好,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够强,如果不想办法突破这个瓶颈,类似的问题一定还会出现。周炳森开始走家串户,主动找养牛户传授舍饲的科学方法,但没有起到明显效果,周炳森决定亲身实践,用事实说话。

1997年,周炳森和妻子商量后,从外地买回来三头奶牛,他挖了一个青贮窖,当年打青贮约20吨,青贮料气味酸香,奶牛十分爱吃。一年下来,他家没放过一天牛,但他养的奶牛却创造出农场养牛史上产奶量最高的纪录。事实胜于雄辩,在周炳森的牛舍里,职工们看到了希望,随之纷纷投入到奶牛舍饲的行列当中。

心贴百姓

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党员,周炳森始终把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作自己的职责,30多年来,农场养牛户家中几乎都留下过周炳森义务服务的身影。

2004年春天,农场一位养牛户家的一头刚产完犊的母牛,在过木板桥时乳房被木头断茬划开了,血象喷泉一样直往外涌。周炳森赶到现场时,母牛因失血过多,肌肉开始抽搐,眼窝下陷,眼看就快不行了,主人在一旁心疼得直掉眼泪。周炳森见状,一边迅速对奶牛采取强行补液,一边躺到奶牛身下进行施救,因为奶牛刚产完犊,水肿得厉害,周炳森刚扎好的血管又被撑开,喷射出来的血把周炳森的头发和面部全染红了,牛还差点把他踩伤。在一旁的牛主人担心地对他说:“炳森,算了吧,这牛我不要了,伤了你可咋办?”周炳森安慰道:“放心吧,没事,我有经验!”就这样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奶牛的生命终于保住了,在场的养牛户们都被这一幕感动了,纷纷对周炳森竖起了大拇指。但周炳森并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一天夜里,一位养牛户家的奶牛突发肿毒病,周炳森二话没说带上药箱赶了过去,为奶牛打上吊瓶服上药,奶牛转危为安了,可忙碌中的周炳森不慎被牛踩伤了脚趾,等他被送回家时,脚已经肿得像个大馒头。妻子心疼地埋怨他:“你这么卖力图个啥,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呗。”周炳森笑笑说:“差不多哪能行?咱得对得起父老乡亲的信任!”

心存高远

2010年3月,周炳森被农场任命为奶牛小区主任,周炳森感觉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帮助小区内的养牛户做大做强,他积极为缺少资金的养牛户担保贷款,解决他们生产的资金问题。临床上,他亲力亲为,随叫随到,并做好“传、帮、带”工作,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分来的大学生同事们。在周炳森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云山农场奶牛存栏、鲜奶量、经济效益逐年上升,奶牛受孕率达100%,治疗确诊率达100%,传染病的防病率达100%,奶牛平均单产鲜奶量由原来的4吨提高到5吨。

凭着出色的工作成绩,周炳森连续多年被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及管理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2009年,周炳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周炳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并与黑龙江农垦其他4位同志进京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第一次与党和国家领导人近距离的接触,周炳森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在周炳森的人生词典里,永远没有“功成名就”这个词汇,成绩、荣誉对他来说只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是他努力工作的动力。

作为一名基层畜牧工作者,从最初的散养奶牛,到如今的科学舍饲,从粗放型经营,到精细化管理,从自营经济式的独户饲养,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30年来,周炳森见证了云山农场畜牧业的挫折、发展、崛起和辉煌。“成名”之后的周炳森,面对各地雪花般飞来的聘书和优厚的待遇,他每次都是婉言谢绝。每当朋友们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犯傻时,周炳森总是笑着回答:“不是我傻,是我真的离不开这片土地,因为我的根在这里!”

(黑龙江省云山农场党建宣传云平台——云山农场供稿)

(责编:高巍、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